[摘 要] 環境會計本質上是一種管理活動,是整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環境會計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理論基礎和必要性。
[關鍵詞] 環境會計 背景 理論基礎 必要性
環境會計目前己成為國內外會計界熱點問題。環境會計以改善資源環境為目的,以自然資源耗費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以貨幣計量和實物單位計量或用文字說明等方式,將由環境資源所產生的環境收益、環境成本等納入會計核算體系之中,對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和現象進行確認、計量、核算和披露。環境會計本質上是一種管理活動,是整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一、環境會計產生的社會背景
生產力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使得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空間和規模越來越大,從自然界獲得的資源越來越多,但排放的廢棄物也與日俱增,給環境帶來沉重負擔,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嚴峻的環境問題已引起全球性關注。從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會計組織都曾就環境問題發表研究公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就企業環境披露問題發表建議;聯合國也開始對企業財務報告的環境披露問題給予越來越多關注,并建議各國研究相關會計準則。嚴峻的環境形勢和會計界的積極參與,以及各國環境法規及有關政策為環境會計產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環境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來自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目前自然環境所接受的污染中80%來自企業。因此,企業應該對環境保護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企業基于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也不得不重視環境問題。這些活動既對自然環境產生影響,同時又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相聯系,企業會計就不能熟視無睹。鑒于會計在現代企業和現代經濟社會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而利用會計手段對環境活動進行確認和計量,是提高環保投入產出率、改善環保工作效果、確保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環境會計產生的思想理論基礎
外部不經濟理論。外部不經濟是指某些企業或個人因其他企業或個人的經濟活動而受到不利影響,又不能從造成這些影響的企業或個人那里得到補償的經濟現象。環境資源不可分割性使其產權界定成本非常高或難以界定,環境資源因此具有全部或部分公共性,這使得人們可以互不排斥地共同使用環境資源,而不考慮其公正性和整個社會意愿。這種外部不經濟如果光以行政命令來消除效果不會很理想。因此,可以設立環境會計加以約束,以便達到良好環境保護效果。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主動追求企業與社會長遠發展,主動創造最大化的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生態財富和實現整個社會有機體持續發展的自覺自愿的行動。現代企業社會責任觀對會計學產生了直接影響,表現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社會責任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由于覆蓋內容太廣,而且所涉及的社會責任內容在各國存在較大差異,而環境問題在全球具有普遍性,加之近年來各國對環境問題的一致關注,使得社會責任會計中的環境問題成為會計界專門進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
可持續發展理論??沙掷m發展戰略著重強調當代人的道義責任,通過立法將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行為準則加以確認,如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它從“生態—經濟—社會”三維復合系統的各個方面來探討如何使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是密切相關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使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建立在最低的生態代價和社會成本之上。為了保證持續發展,同樣要調動一切因素發揮作用,其中環境會計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經濟學也是一門綜合學科,它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以人類經濟活動為中心,圍繞著人類經濟活動和自然生態之間相互發展的關系,研究其矛盾運動過程中產生的生態經濟問題,闡明它們產生的生態經濟原因和解決的理論原則。在生態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中所涉及到的生態經濟系統和生態經濟效益問題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對環境會計理論體系研究具有很大指導意義。
三、環境會計產生的必要性
推行環境會計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環境會計自身講,它是在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下提出的。從政府角度講,實行環境會計后,政府就可以通過會計報表和財務報告而準確獲知企業的環境保護支出情況、負債情況和損益情況等信息,就可對企業的生產、治理有清晰了解,從而有效落實并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從企業角度講,實行環境會計后能從根本上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促使企業由“被動治污”轉向“主動治污”,企業就會逐步走上清潔生產這條道路。
推行環境會計是準確評價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要求。傳統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在評估成本與資本時存在缺陷,不考慮自然資源的逐漸稀缺性,一些用來維持環境質量的費用也被當作國民收入和生產的增加來加以核算。以這樣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來評價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必然導致環境資源的枯竭和國民經濟的虛假繁榮。為此,政府的政策應逐漸把自然資源和環境納入國民經濟活動的核算體系,使市場價格反映經濟活動造成的環境代價。
推行環境會計是滿足各方面環境信息需求的要求。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和社會各方面環保意識的增強,我國對環境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在現階段,環境會計的信息使用者主要有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或民間環境保護組織及政府其他部門、社會公眾、投資者和債權人、企業內部管理者等。因此,為了確保相關各方獲得清晰的、準確的環境信息,企業定期披露環境信息十分必要。
推行環境會計是適應現代社會消費理念的需要。隨著社會公眾環保意識增強,消費者素質和修養提高,綠色消費已經逐漸成為時尚。隨著世界綠色浪潮的興起,環保將成為各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一種工具,進而發展成一種新的非關稅壁壘——綠色貿易壁壘。因此,利用環境會計把環境問題納入財務報告體系,評價企業的環境效益,督促企業生產經營朝綠色經營方向發展,有利于增強企業競爭力,開拓國內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