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北方工業大學教改重點項目《會計專業實驗環節系列課程建設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研究得到北京市教委教學團隊建設專項資金和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人才強教項目(PHR)資助
會計實踐性教學是指通過會計模擬實驗或到單位實習等手段,將會計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教學形式。目標是使學生體驗會計工作環境,從中得到技能的培養和對理論的進一步理解,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與能動性,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服務。會計實踐性教學包括課內實驗教學、模擬綜合實訓、校外專業實習、撰寫論文等,教師應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結合我校會計系的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作者認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建設可從以下幾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完善著手。
一、課內實驗教學
課內實驗教學是指通過實驗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務,教師將實踐技能傳授給學生的教與學過程,它融合在日常專業課的教學之中,其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和了解技能,并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素質。課內實驗教學是實踐和理論聯系最緊的交匯點,這一環節是實踐教學的開始,也是實踐教學的關鍵一環。
在課內實驗階段應大力提倡案例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圍繞某教學案例,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推理,提出解決方案。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并通過課堂討論等學生主動參與的方式,使學生獲得實際動手能力,能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同時案例教學又能包含盡可能多的信息,激發學生發散式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案例教學應融入各專業課的學習中,一般在會計實務操作的有關理論、程序內容結束,都應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財務案例。例如在成本會計學課程的教學中,可結合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紹,穿插企業的案例,使學生理解方法的實際運用,并了解企業的成本管理狀況。
二、模擬綜合實訓
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是讓學生在模擬的會計工作環境下,運用會計實務的操作方法對虛擬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處理的實踐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將教與學、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學生不但能獲得對會計學的感性認識,還能從中掌握會計人員進行實際操作的技巧。模擬綜合實訓是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論方法之上的技能訓練,是通過較集中的訓練使學生達到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目的,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模擬綜合實訓包括會計綜合業務實訓、會計軟件應用實訓、成本會計業務訓練、公司理財技能訓練、管理會計業務訓練、審計業務訓練等會計專業技能訓練。教師在此階段,主要起提示作用,向學生介紹模擬實習的目的、要求和任務,解說實習的操作過程。
為了較好的開展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應該在校內建立會計的模擬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的硬件構建要盡量做到仿真,包括實驗室的布局、實驗數據貼近實際。應建立以企業生產經營基本業務為基礎的核算體系,通過一整套真實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模擬企業會計實務處理以及相關的財務管理、審計等實務流程。同時軟件建設要盡量做到突出會計流程中各崗位操作要領與技巧,而不是企業財務軟件的流程演示。使學生在模擬實驗過程中,如同置身企業的真實業務環境中,達到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戰應用能力的目的。
三、校外專業實習
校外專業實習是一種直接讓學生到企業單位參加會計實務工作的實踐性教學形式。校外專業實習屬于綜合性實習,其實習內容涉及廣,包括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審計、稅收等諸方面的業務,實習目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鍛煉和培養。具體做法是由學校統一制訂實習大綱和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持學校介紹信聯系實習單位,完成大綱要求的實習任務,回校后提交有關實習材料及實習報告,由學校組織統一考核確定成績。為了保證校外專業實習的質量,高校應挖掘潛力,廣泛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聘請企業相關人員擔任實習導師,全程督導學生的實習過程,保障實習效果。
我校會計系安排了三次校外專業實習,分別在第一、二、三學年后的小學期進行,由于不同階段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程度不同,對各階段的實習要求也不一樣。例如第一階段學生剛初步接觸了基礎會計學知識,因此這一階段的實習目的是使學生在了解實習單位組織形式、經營特點、生產規模等內容的基礎上,側重了解會計主體各個職能部門與會計核算、財務管理之間的關系。第二階段的實習是學生在學習了相關會計理論及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目的在于通過實習了解會計理論與方法在實際工作單位的應用,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操作動手能力。第三階段的實習是在學生已經基本學完會計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進行,因此要求學生通過實習對所學的專業課程有一個完整的實踐認識,在實踐中鍛煉會計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業務素質,為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以及畢業論文寫作奠定實踐基礎。
四、撰寫論文
撰寫論文是一種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開展學術研究的實踐性教學形式。在大四學年最后學期進行,一般在校外畢業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畢業論文的撰寫。撰寫論文一般包括選題、收集資料、確定研究思路、撰寫論文等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對知識獲取、信息選擇的過程,即綜合知識、綜合技能運用和發揮的過程。通過論文的撰寫,學生能得到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鍛煉。
會計畢業論文教學作為會計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既能進行素質教育,又能對以前的教學效果進行全面檢測。學生只有憑惜良好的會計專業素質、完美的人文素養和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與外語的能力,才能做出有一定學術價值的優秀論文。因此對會計畢業論文的考核,實質是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考核,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會計畢業論文考核指標體系,增加對會計論文考核的客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應以以上能力素質結構為依據,綜合評定畢業論文成績。論文寫作過程中指導老師不僅要負責論文選題與研究方法的指導,還應把握論文的進度安排,杜絕學生抄襲的情況,確保論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