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不容忽視。本文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現狀和消費心理特點,提出了培養當代大學生健康消費觀的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現狀 問題 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不僅是大眾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其獨特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特點,并對未來消費文化的構成產生著一定的影響。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進行合理消費,已成為高等學校思想教育工作急需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生消費現狀及其特點
1.經濟獨立性差。大學生的經濟來源絕大部分是來自于父母。大學生的學費、書費、生活費主要是靠父母提供,而且越是富裕的家庭,給予子女的生活費就越高。其余的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有勤工儉學、校外兼職、助學貸款三大塊。
2.理性消費是主流,但追求名牌與潮流。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在消費時往往考慮較多的是消費品對于自身實際需求的切合程度,盡量去尋求一些物美價廉的消費品。注重物品的性價比。同時,在價格、品質保證的前提下,部分大學生還是會考慮消費品的品牌。緊跟潮流不論是服裝還是電子產品,他們都是新商品、新消費方式的追求者、嘗試者和推廣者。在消費心理與行為方面表現出追求新穎與時尚,力圖站在時代前列領導消費新潮流。
3.不同年級大學生消費水平有差異。在消費支出方面,大學生的消費除了飲食消費、娛樂消費外,許多大學生還努力考取一些資格認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學生,以備畢業后容易尋求工作,所以,高年級相比較低年級的學生,在購買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等書目上,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這方面的消費要相對高一些。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提高自身競爭力方面花費的精力跟財力都是比較大的。
二、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的問題。
1.消費無計劃性,消費心理不成熟。絕大部分學生的消費都是無計劃的、隨意的。一方面容易造成“月光族”的入不敷出和寅吃卯糧;另一方面也會使學生在消費中養成隨心所欲、大手大腳的習慣。學生的消費心理也存在著不成熟的問題,消費多憑自身的興趣愛好、隨波逐流或是追求時尚,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個人消費支出方面,當前的大學生是較為沖動和盲目的。
2.消費結構不合理,儲蓄意識淡薄。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在他們的消費支出總額中,文體娛樂或旅游、香煙、零食,以及上網、通訊等消費支出額相對比例較大,用于購買書報、學習用品等消費支出比例相對小。同時,儲蓄意識淡薄,大部分學生手上基本上沒有多少備用金,更多的學生將閑置的多余生活費積累起來用于購置大件物品或旅游,導致面臨突發事情,如生病住院等時手頭沒有足夠的備用金而一籌莫展。可見現在大學生的“財商”急需加強,學生的儲蓄意識和風險意識應該有意識地進行培養。
3.消費趨向炫耀型,過分追求享受和時尚。無論從消費心理還是消費行為,在大學生身上無不體現時尚氣息。新潮的MP3、MP4、筆記本電腦在大學生手中已不是新鮮事物。戀愛消費中,物質利益的刺激已經成為增進感情的必要手段,這部分學生往往被感情沖昏了頭腦,難以把握理性和適度的消費原則。因此,這種消費是超越自身支付能力的消費。由此看來,大學生對消費的理解和認識還比較膚淺,使得消費行為出現了錯位。
三、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觀的對策
1.關注大學生消費情況,倡導科學消費觀。要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必須讓大學生在消費實踐中學會花錢,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腳、無端浪費等毛病。高校有必要為大學生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消費指導:可通過開設有關消費知識的課程或講座,舉辦消費知識競賽成立大學生消費社團、協會、咨詢和指導機構等形式,讓大學生掌握一般的消費常識。增強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的識辨力、評價力、挑選力,增強消費過程中的計劃性、合理性。以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消費活動,獲得良好的消費效益。只有在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努力下,大學生才能樹立科學的消費意識。
2.強化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自1998年高校擴招以來,尤其是伴隨而來的自費上學和自主擇業,使大學的門檻相對降低,學費劇增,而大學生的自覺性和競爭意識反而降低了,從而形成了家長望子成龍與學生滿不在乎;學生追求瀟灑與父母勤儉持家的強烈反差。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體諒父母的艱辛,感受祖國對他們的殷切希望,從內心深處認識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從而在消費方面管好己的手,把黨的關懷、家庭的期望轉化成勤奮學習的動力。
3.培養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大學時期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往往可以受益終身。高校可以開一些投資理財的選修課程,指導大學生合理理財,合理消費。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花費自己的每一分錢。讓每一分錢花得更有價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所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培養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從家長方面來說,家長不要在日常的生活開支中給予孩子太多的金錢。要考慮到孩子的長遠發展,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如果孩子覺得不夠,不妨鼓勵孩子自己賺取零花錢。只有孩子自己賺到的錢,使人才會更好地認識金錢,也就能更好地理財。
參考文獻:
[1]羅陳娟:大學生消費行為與消費心理淺析——以華僑大學為例.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2]孫書光 馬 娜:大學生消費特點及其分析.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3]柳思維:現代消費經濟學通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