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小肚臍,是出生后的一個小小傷口,怎樣來護理好呢?怎樣才是正常與異常呢?
正常情況下,寶寶臍帶結扎后,殘留的臍帶逐漸變干萎縮,1周左右脫落,也有早則3~4天,晚到3周脫落的。臍帶脫落后留下的凹陷俗稱肚臍。如果肚臍周圍無紅腫、干燥,就是正常。但小肚臍也可能出現各種狀況,讓媽媽們不知所措。
1 臍炎
臍炎實際是新生兒臍部一種急性蜂窩組織炎。臍處有細菌侵入,臍帶根部或臍帶脫落后的創面發紅,有白色膿性分泌物,進一步臍周皮膚紅腫。由于細菌可能通過尚未閉合的潛在通道臍血管進八血循環,嚴重的會導致敗血癥,因此媽媽不可掉以輕心。

原因
寶寶斷臍后的臍殘端還未完全閉合,凹陷的臍部極易積水積污,不易干燥,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脫臍后如果護理不當,寶寶肚臍感染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溶血性鏈球菌,細菌大量繁殖,就會引起臍炎。
護理
1 嬰兒每天洗澡后用消毒小棉簽蘸75%酒精擦凈臍帶殘端根部和臍輪部,直到局部完全干燥。
2 保護臍帶的關鍵是不要沾濕,避免大小便污染。要把尿布包在臍部以下,并勤換尿布。
提示:如果發現寶寶有發熱、精神弱、吃奶差的情況,就應警惕是否發生了敗曲癥。應緊急求醫,絕不能耽誤。
2 臍出血
新生兒斷臍時臍帶扎得不緊或因全身某種疾病,均可引起臍出血。血會一點點從肚臍滲出,有時紗布或貼身的衣服會滲透。
原因
臍眼滲血,其中血管出血為最常見。有些嬰兒的臍帶比較粗大,干縮后使臍帶上的線結松脫,可導致臍眼出血,多在寶寶出生1天內發生;也有的寶寶,因臍帶留得過多,線結從臍帶的殘端滑落下來,導致出血。如果不是結扎的問題,同時伴有嘔吐、便血等,則要考慮為出血性疾病。
護理
1 嬰兒出生后,一般5~7天臍帶自然脫落。在自然脫落之前,要注意檢查包扎臍帶的紗布是否有血滲出。如果有血。應及時請醫生重新包扎止血,如果無血,則應保持干燥,媽媽不要隨意解開,以免引起感染。
2 如果是因為線結脫落的寶寶,需要醫生重新結扎,或使用臍帶夾。
提示:只要是寶寶發生臍眼出血的情況,都要查明原因,不管是何種原因引起的,都要請醫生處理,自己處理不好,反而會使問題加重。
3 臍疝(凸肚臍)
有些小寶寶,尤其是未足月的早產兒,臍帶脫落后在肚臍處會有一個向外突出的圓形腫塊,這就是“臍疝”。它小如黃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當寶寶平臥,安靜時,腫塊消失,而在直立、哭鬧、咳嗽、排便時腫塊又突出。用手指壓迫突出部,腫塊很容易回復到腹腔內,有時還可以聽到“咕嚕嚕”的聲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臍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臍疝的邊緣。
原因
嬰兒臍帶脫落后,臍孔兩邊的腹直肌前后鞘在臍部尚未合攏,一旦腹腔內壓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臍疝的內容物是腸管的一部分。
護理
1 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生后一年內腹肌逐漸發達,多數可發現疝環逐漸狹窄縮小閉合。因此只要沒有腹痛,嘔吐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處理。
2 如果臍疝較大,為了加快其愈合,可根據疝環口的大小,在薄木片、金屬薄圓片等硬質材料的外面縫制成比疝環口直徑大1厘米的墊,墊中央縫制一個與疝環口直徑相同的半球形棉花團,墊兩端與松緊帶相連,根據患兒的大小,用寬約8~12厘米的棉布與松緊帶相連,長度為佩戴時松緊合適,不影響呼吸和吃奶為準。硬墊上縫制半球形棉花團,既能壓迫疝環口又不影響疝環處血運,透氣性好,不損害皮膚。可以較長時間地應用。
3 平時盡量避免寶寶經常大哭,以免導致腹壓增高,臍疝出現。
提示:一般來說,寶寶的臍疝按壓后可以復位。但是,當臍疝被卡在臍部較長時間后就有可能發生了嵌頓,無法用手送回。這樣的情況需要緊急就醫處理。因為腸壁受壓,血液流通不暢,就有腸缺血壞死的危險。若2歲以上寶寶仍見有臍疝,直徑超過2厘米者,應去醫院手術修補。
4 臍肉芽腫
臍肉芽腫主要是因斷臍后臍孔創面受異物刺激(如爽身粉)或感染,而形成小的肉芽腫。寶寶臍帶脫落后肚臍中間出現粉紅色的肉芽腫,不同的寶寶臍肉芽腫的大小是不一樣的。肉芽腫表面沒有黏膜覆蓋,常會有膿及血性分泌物,經久不愈,使臍部濕潤。當媽媽用手指碰到時,寶寶往往會疼得哇哇大哭。
原因
臍肉芽腫可能是爸爸媽媽在寶寶的臍部誤用了爽身粉、滑石粉等,由于這些異物的刺激而導致的。臍肉芽腫非常容易造成進一步嚴重的感染,是需要立即就醫處理的臍部疾病。
護理
1 當寶寶出現臍肉芽腫時,媽媽應帶寶寶去醫院就診。在肉芽還比較小的時候,醫生會用硝酸銀溶液對肉芽進行消毒、處理,很快就可以痊愈了。
2 如果肉芽長得比較大的話,就需要將肉芽整個先切掉。具體操作是:用線將肉芽根部系緊,由于血液流通被切斷了,數日后肉芽就會自行脫落。之后,再用10%硝酸銀溶液對患部進行消毒、處理,數日后就可以痊愈了。
提示:當寶寶出現臍部流血、流膿等臍炎癥狀時就應及時治療。嬰兒洗澡時不要全身泡在盆內,每日用75%酒精對臍部進行消毒,不要上粉劑。發現有分泌物時用2%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脫掉碘酒,這樣效果好。
媽咪經驗
淘淘媽媽:每天清潔小肚臍
我在醫院工作,所以對寶寶肚臍的護理非常重視。每次洗澡過后,我都要護理寶寶肚臍。酒精及棉簽是寶寶的必備品。方法是:用棉簽蘸上75%的酒精,一只手輕輕提起臍帶的結扎線,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簽仔細在臍窩和臍帶根部細細擦拭,使臍帶不再與臍窩粘連。隨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簽從臍窩中心向外轉圈擦拭,注意哦,是從里向外擦,擦完扔掉棉簽,不可反復擦來擦去。清潔后別忘記把提過的結扎線也用酒精消消毒。在我的護理下,寶寶的小肚臍沒出現過任何問題。
豆丁媽媽:不要讓尿液污染小肚臍
有一次換尿褲時,發現兒子向上尿,紙尿褲的腰部都濕了,小肚臍也泡在尿里。后來再給寶寶穿上紙尿褲后,我將兒子的小雞雞向下放,而且穿好的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這樣既使寶寶尿濕紙尿褲,也不會污染肚臍。
千千媽媽:臍疝不用怕
發現寶寶臍疝是1個月時。給寶寶洗完澡后,就發現小肚臍處鼓出一個小包,像個小棗一樣大,一按就回去。當時特別擔心,一個小女孩,今后肚臍這么大,連露臍裝都穿不了,那可怎么辦呀。后來42天時給寶寶做檢查,我和醫生說了,醫生說寶寶的臍疝很小,估計大些就長上了,先不用管。正如醫生所說,臍部的小包鼓出來的時間越來越少,現在寶寶2歲,肚臍已經平了。所以有臍疝時媽媽不必過分擔心。
果兒媽媽:給寶寶分段洗澡
新生小寶寶,小肚臍是個傷口,我每天給寶寶洗澡,每次都是兩個人一起行動,給寶寶上身、下身分段洗,而不是直接放在澡盆中洗。一般一人抱著寶寶,一人先給寶寶洗,洗時水盡量避開寶寶肚臍。洗后還要把肚臍周圍用酒精消毒。這樣的洗澡方式我們用了15天,直到肚臍的結痂全部掉了,才放心給寶寶放在澡盆中洗。
編輯 蘇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