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小便便的次數勤不勤,顏色是深是淺
氣味如何7這些新媽媽是否都曾留意過呢?千萬別小看了小便便,它可是反映寶寶身體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哦!
寶寶小便基本情況自測
吃喝拉撒睡,是小寶寶出生后的主要活動,其中的小便便的情況更是能傳遞出寶寶身體內的很多重要“健康情報”,媽媽們可要認真觀察寶寶的尿量、尿色、次數、尿味及自主排尿情況,以便及時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
媽媽注意啦:
●由于受到個體差異、每天飲水量、氣溫高低等因素影響,寶寶尿量可以有較大的差異。
但對于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如果一天內的尿量多于800毫升左右,便為多尿。此時寶寶同時多吃、多喝,體重反而逐減,那么可能患了糖尿病;如果同時口渴多飲,可能患了尿崩癥。
●如果寶寶一天內尿量少于250毫升,便為少尿。如果同時伴有腹瀉、發燒、口渴、唇干、無淚,則提示體內失水,媽媽需要為寶寶適量補充液體;若寶寶少尿的同時伴有浮腫、高血壓等情況,則有可能是患了腎臟病,應帶寶寶及時就醫。此時媽媽應嚴格限制寶寶水和鹽的攝入,以免加重浮腫。]

媽媽注意啦:
●寶寶排尿次數明顯增多并伴有哭鬧。則很可能患了尿路感染。
●如果寶寶排尿頻繁但沒同時伴有尿量增加,這種情況則有可能是病理性的,應該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做進一步的診察。因此,媽媽要觀察寶寶是否伴有尿量的增加,如果尿量也同時增加,往往是生理性原因所致。當然,媽媽要注意排除精神因素引起的尿頻,如寶寶受到了家長訓斥或看到恐怖電視后開始頻頻撒尿,待去除引起尿頻的精神因素,癥狀馬上消失。這是一種神經性尿頻癥。
媽媽別擔心:
●新生寶寶在最初幾天尿色發深,稍有混濁,冷卻后呈淡紅色,這是尿酸鹽的結晶,數天后會消失,屬正常現象。
●寒冷季節,有些寶寶的尿色會發白,而且有一層白色沉淀。這種現象大多是由于寶寶的腎臟還未發育成熟,如果進食菠菜、莧菜、香蕉、蘋果、橘子和柿子等含磷酸鹽、草酸鹽和碳酸鈣較多的食物,就會在排出體外后遇冷形成結晶,使尿液出現沉淀。如果在尿液中加入醋后或把尿液加熱,均能使尿液變得澄清,就不算是異常現象。

媽媽支招:寶寶結石自檢法
“我的寶寶是否患有結石?”相信很多媽媽一直都在擔心這個問題。媽媽們先不要急,通過觀察寶寶的尿液來進行初步的判斷,媽媽先把關,寶寶才能少受罪。
1 仔細觀察寶寶每天小便的次數,有沒有尿頻、尿急。
2 如果寶寶不噓噓了,要搞清楚原因,是不是因為水分補充不足;要是大量飲水后仍然沒有噓噓,那就要引起重視了。
3 仔細觀察寶寶的尿液是否混濁;有沒有血絲;是否連續幾次都混濁并且夾雜血絲。
4 寶寶在噓噓的時候是不是又哭又鬧,看起來很痛苦的樣子。
5 在此之前寶寶的泌尿系統是不是正常,是否患有先天性泌尿道梗阻性畸形等疾病。
如果寶寶出現上述5種情況中的1~2種,媽媽們就要注意了,需要帶寶寶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診。如果寶寶并沒有出現任何一種癥狀,那媽媽就可以放心,寶寶的尿液及排尿系統基本正常。

媽媽要知道:如果寶寶若真是患有結石。那一定或多或少會有癥狀呈現出來。而媽媽要做的,就是平時細心觀察寶寶的生活細節,要知道預防勝于治療的道理。畢竟媽媽們才是寶寶的首席保健醫生,要為寶寶的健康把好關。
編輯 馬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