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不是有個小小“吹牛大王”?這到底是天真童趣,還是說謊的苗頭,是該放任,還是該打壓?你知道不知道,寶寶的吹牛,其實是有他的“硬道理”的?
說到“吹牛”的本領,小孩子常常比大人還有“天分”,他們輕飄飄吹出來的“牛皮”,每每讓大人聽得臉紅。在很多幼兒教育的論壇上,媽媽們說起孩子的“大言不慚”,觀點也不樣,有人認為吹牛就是在說謊,必須要扼制在萌芽狀態;有人則認為這是孩子的天真童趣,無需理會,更多的人認為應當順其自然,但心里卻又沒有底,不知是否需要去干預,怎樣干預。那么,我們到底應當如何對待孩子“吹牛”呢?
其實,3~5歲的孩子“吹牛”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先聽懂這些“牛皮”的弦外音,才能讀懂孩子的心理,從而有的放矢地正確引導孩子。
被壓成片片的超級老爸
解讀關鍵詞;情景嫁接
老師正在給小朋友們講述交通安全知識,強強突然大聲說,“汽車軋在人身上也沒關系,在1個月前,我爸爸就被一輛汽車從身上軋過去,軋得像紙片一樣薄。當那輛汽車開走以后,我爸爸就又從地上爬起來走路了。”
強強的話讓小朋友信以為真,有一位見多識廣的小朋友還說:“強強爸爸一定是練過氣功。”也有人不相信,認為強強一定是《貓和老鼠》看多了,老貓湯姆被汽車軋扁后又爬起來走路,就是動畫片里的一個情節。
心理分析:由于自身認識能力的限制,3~4歲的孩子還不能準確區分真實世界和虛幻世界的區別。對他們而言,只要看到的就是真實客觀的,另外,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所以,當看到動畫片里的離奇場景時,強強就不自覺地將它“嫁接”到現實中。

應對策略:平時多帶孩子外出游玩,開闊眼界,盡可能給孩子多創造認識和接觸外部世界的機會。
在孩子看動畫片、漫畫書或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適當提示,讓孩子學會區分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虛構的,避免孩子將真實的世界與虛幻的世界混為一談。
對孩子的大膽想象進行鼓勵,并且進行引導,切莫因為強調客觀真實而下這樣的斷言:“動畫片都是騙人的,誰信它誰是小傻瓜。”畢竟,在這個年齡,缺少神奇想象比偶爾吹牛更可怕。父母應該理解和滿足孩子的想象力,鼓勵孩子自編故事,畫奇思妙想的圖畫,充分釋放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不要一味地批評、制止孩子的行為,扼殺孩子的想象與創造意識。
子虛烏有的寵物老虎
解讀關鍵詞:好勝心理
下課了,小朋友們談論起家里飼養的寵物,一個個都在夸耀自己家里的寵物,如何如何可愛和有趣。這時,一直沒有作聲的輝輝突然大聲說:“我們家養了一頭小老虎,是我爸爸從大森林里捉回來的!”輝輝的話讓小朋友們全都愣住了,大家都來打聽他家里的小老虎,有的小朋友還開始跟輝輝套近乎,因為他們想讓輝輝帶他們去看看小老虎。很快,輝輝就成了班里最受羨慕的人。
其實,輝輝家什么寵物也沒有養。
心理分析:3~5歲的孩子一般都有較強的好勝心理,總是希望自己比別人強。此刻他們正處在自我意識形成發展階段,需要在同伴面前顯示、夸耀自我,以引起他人的關注,達到內心的滿足。為了在和他人的比較中獲勝,孩子們往往會搬出全部“家底”。如果還不能達到目的,一些孩子就會通過夸大其辭、編造離奇的情節來出奇制勝,這就表現為“吹牛”。心理學家認為,可愛逗人的吹牛是幼兒心理健康的表現,可以充分表達快樂,建立自信心。當然,要是吹牛吹豁了邊,孩子就會面臨失去小伙伴信任的危險:比如,你怎樣跟小朋友解釋,寵物老虎不肯跟他們見面呢?
應對策略:平時多為孩子創造各種各樣的比賽機會,讓孩子有機會在比賽中獲勝,滿足孩子的好勝心理,進而取得同伴的認同。
讓孩子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不必也不可能事事都爭第一。同時,適當對孩子進行一些抗挫教育,如由爸爸媽媽與孩子下棋,比賽爬樓梯,比賽跳繩,從一開始的讓棋讓子、讓時間,到后來減少給孩子的各種優惠條件,讓孩子逐步增強抗挫能力,學會坦然接受失敗。
比王子還富有的濤濤
解讀關鍵詞:炫耀心理
冉冉和小天在合看一本圖畫書,濤濤走過來說,“你們倆合看一本書啊『我們家里有好多圖畫書呢,放了一面墻,我要拿上面的書,要爬一條好長好長的梯子上去拿!站在梯子上都頭暈!”
見冉冉和小天都流露出羨慕的神色,濤濤說得更起勁:“我們家的電腦可以好幾個人一起玩游戲,我們家的四驅車在百貨公司的賽車賽上拿了第一呢……”
濤濤還在說個不停,可冉冉和小天卻掉頭走開了。與濤濤在一起,他們一下子會變得不高興。久而久之,濤濤就變孤獨一
心理分析: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夸大其辭地表揚自己,那么他肯定是平常從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夠的承認和贊賞,就會通過吹牛的方式體現自己的價值。也有請況是因為孩子得到的物質滿足太多了,儼然一副“我才是這個世界的王子(或公主)”的姿態。一個孩子如果突然開始過分夸耀自己,也可能是來了條件超好的新同伴,情急之下做出的應激反應。
孩子總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獲得別人的羨慕,以滿足他們小小的自尊心,這當然沒有錯,但是,3、4歲的孩子還不能認識到,炫耀自家的條件,炫耀自己的能耐,會使其他一些小朋友感覺很糟。孩子大部缺乏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因此很容易給別人帶成壓力和不快,進而令自己陷入孤立。
應對策略:平時給孩子創造一些自我展示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參與集體活動,有客人來訪時讓孩子適當表現等,滿足他們自我表現的欲望,讓別人看到他們的價值。
想法教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學會去換位思考,避免因為自己的過度表現而傷害別人。如果你總聽你的孩子對他的同伴炫耀說“你做不到,但是我能;你沒有,但是我就有”,那么,等他的朋友離開以后,你應該引導他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告訴他:“如果我一直都對你說,我比你強,你會不會高興呢?”然后,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些建議,比如,當他下一次想炫耀自己有能耐的時候,讓他先來告訴爸爸和媽媽,因為爸爸和媽媽非常愿意聽到這些好消息。
教孩子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讓孩子巧妙地去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通過幫助別人來表現自己超常的能力等。
無所不能的小女生
解讀關鍵詞:過度表揚
“大家都喜歡聽我彈鋼琴,我彈得和鋼琴家一樣好呢!”
“我講故事在幼兒園里是最棒的,媽媽說我比電視上還講得好呢!”
“我是我們班最漂亮的美女!”
“我長大一定會當上世界冠軍的!”
要是你的孩子這樣吹牛,你會不會臉紅?洋洋媽就不會,她是賞識教育的信徒,認為自信的孩子都是夸出來的,總喜歡人前人后地夸獎洋洋,幾乎只有表揚而沒有批評。
心理分析:兒童學家認為,對于4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自我夸耀不僅是一種正常現象,還是健康心態的表現。在一個充滿愛的安全氛圍中成長的孩子,他總是不乏自我肯定。當3、4歲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讓別人了解他所學會的東西時,他會將自己吹噓為“世界上最天才的寶貝”,直到上了小學,孩子們才會開始對自己的弱點有一個較為真實的認識。不過,如果孩子在這一階段的過度膨脹,也可能導致經不起任何挫折和打擊。
應對策略: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恰當,當其他小朋友還在費勁兒學習,而你的孩子已經完成的時候,夸獎他是理所應當的。但是,要著重贊賞他所作出的努力,而不是對他說:“你是拍球大王”,或者“你最聰明了,你最漂亮了”。恰當的表揚方式是,告訴他:“你確實非常努力,所以你很快就學會了。”
表揚和鼓勵不能過多過濫,那樣只會讓表揚流于形式。尤其是孩子無需通過任何努力就能獲得的優勢,如聰明、漂亮,一定要做淡化處理。
如果孩子的吹牛是因為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判自己時,家長要適當進行引導。讓孩子明白,有些事需要通過幾十年努力才能達到,比如當鋼琴家、當世界冠軍,而他們目前還不具備這種能力,從而讓孩子客觀地認識自己。
編輯 l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