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了,卻橫豎不愿吃藥。父母一方喂得滿頭大汗、手足無措,寶寶那方卻是哭得聲嘶力竭,百般抗拒。其實,在給寶寶喂藥時只要講究一些方法和技巧,喂藥也可以是一件輕松的活兒!
輕松喂藥step by step
寶寶生病了,這下可愁壞了做家長的。一般來說,當家長給孩子喂藥時,常遭到孩子的拒絕或哭鬧,或服后即吐。倘若你能掌握一些技巧,就能夠順利地把藥喂給寶寶了。
喂藥前的準備事項
1 準備好給寶寶吃的藥,再仔細查看一遍說明書,檢查藥袋上的名字、日期,核對一遍用藥量,注意是飯前還是飯后吃。
2 喂藥者需用洗手液認真清洗雙手。
3 清洗好喂藥需用的輔助工具,并放置在藥物旁邊。
4 準備一些白開水和寶寶愛吃的餅干或糖果。
TIPS
在藥物的外包裝上,一般都會說明服用方式、副作用及成分,家長在用藥前應仔細查看這些信息,如果有疑問應及時向開藥醫師咨詢,以求安全。
喂藥的時間選擇
給寶寶服藥的時間通常選在進食前30分鐘到1小時,因為此時胃已排空,有利于藥物的充分吸收,使藥物發揮最大的功效,還可以避免服藥引起的嘔吐。某些對胃有較大刺激的藥物,如鐵劑等,可以選在餐后1小時喂服,這樣就可以防止藥物損傷胃黏膜。嬰兒可在喂奶前或兩次喂奶中間服藥。
不同種類的喂藥方法
給寶寶喂藥時,媽媽應根據藥物的劑型或性狀,選用不同的喂藥方法。
喂藥水
1 媽媽采取坐姿,讓寶寶半躺在媽媽的手臂上。
2 媽媽用手指輕按寶寶的下巴,讓寶寶張開小嘴。
3 用滴管或針筒式喂藥器取少量藥液,利用器具將藥液慢慢地送進寶寶口內。
4 輕抬寶寶的下頜,幫助他吞咽。
5 將所有藥液都喂完后,再用小勺加喂幾勺白開水,盡量幫助寶寶將口腔內的余藥咽下。
喂藥片
1 將片劑碾碎,并搗成散粉狀。
2 取適量粉末倒在小勺上,并在藥粉上撒少許糖粉,用以遮蓋藥粉的味道。
3 讓寶寶張開小嘴后,將藥粉直接送入口中。
4 取裝有適量白開水的奶瓶給寶寶吮吸,以利于寶寶將藥粉咽下。
5 給寶寶吃一塊小餅干,以減少藥粉在口腔里留下的苦味。
喂藥小竅門
1 對普通藥粉,可粘在母親的乳頭上或奶瓶嘴上,然后給寶寶吃奶,藥物可隨同乳汁一同服下,藥量大時,可重復分次進行,也可拌糖水喂服。
2 對特別苦的藥,如黃連素等,應先在小勺里放點糖,將藥粉倒在糖上,再放點糖蓋上藥,并準備好糖水,藥物入口時隨即服下。
3 對油類藥物,如魚肝油滴劑、液體石蠟等,可滴于餅干或饅頭等食物上,或滴在一勺粥內一起吃下。嬰幼兒則用滴管直接滴于口中,再喂糖水沖口。
4 如果寶寶實在拒絕吃藥,父母可用手卡住孩子的臉頰外上下齒的地方,稍稍用力使其嘴張開,然后把藥送下即可。這種方法要比捏鼻子灌藥安全。
喂藥后的妥當護理
1 喂寶寶適量溫開水。在給寶寶喂藥后,媽媽應緊接著再喂寶寶適量的溫開水,沖洗殘留在口內及食管壁上的藥物,以清除口腔苦味和避免食管黏膜受損。如果寶寶吃的是磺胺類藥,更應多喂些水,以防腎功能受損。
2 服完藥后,家長應將患兒豎直抱起來,輕輕拍其背部,這樣可排出胃內的空氣,避免因哭而吞入較多的空氣在噯氣時將藥液一起吐出。
3 服藥后需仔細觀察。有些感冒藥物會造成心跳加快的副作用,服藥后要小心觀察。
4 感覺不適立刻停藥。有些體質過敏的寶寶,在服用退熱、止痛藥或抗癲癇藥物后可能有過敏反應。因此,一旦服藥后有任何不適,就要立刻停藥并咨詢醫師。
關于吐藥的處理
為了防止寶寶吐藥,媽媽應該選在寶寶吃奶前喂藥,吃藥后半小時再喝奶,這樣藥物也就不容易隨之吐出來了。而如果寶寶吃了藥吐出來,那媽媽也不要再喂,因為寶寶可能已經吞下一些藥物,如果再喂一次可能加重藥量,可以等下一餐喝奶前再喂。
喂藥,6個媽媽最容易犯的小錯誤
寶寶有病,當然要給他吃藥啦!但很多家長對喂藥給寶寶吃這件事情并不夠“專業”,往往犯了錯而不自知。
錯誤1,不吃藥就強行灌藥。
一些父母圖省事常常會捏住寶寶的鼻子硬灌,但在醫生看來,這種強硬方法十分不可取。捏住寶寶鼻子灌藥,會迫使其用口腔代替鼻腔呼吸,將藥物灌進去后,嬰幼兒往往來不及及時吞咽,弄不好藥物會隨著吸入的氣體進入氣管。而藥物一旦進入氣管,輕則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陣發性嗆咳和氣喘;重則可能陽塞氣管,造成小兒窒息,如不及時搶救,就會直接威脅寶寶的生命。同時也會造成寶寶心理陰影,以后則會更難喂藥。
錯誤2:用普通湯匙或茶匙量藥水喂寶寶吃。而不用專門為嬰幼兒設計的試管形藥匙。
普通湯匙不易掌握藥量,給藥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療效。喂小寶寶吃藥水最好是用試管形藥匙或使用專業藥杯。
錯誤3:趁寶寶睡覺時灌藥。
有些父母乘患兒熟睡之際將藥物灌入其口中,這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喂藥方法。因為小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喉頭的保護性反向能力較差,如果在睡眠中灌入藥物,則會刺激咽部神經,從而可以引起嗆咳和喉痙攣,同時藥物也易誤入氣管而造成危險。
錯誤4:沒有依指示在吃藥前搖勻藥水。
將藥水搖勻后才吃是有原因的,因為需要把各種成分混合在一起,否則,開始吃的2/3藥力不夠,到最后吃的1/3又藥力過大。
錯誤5:大人藥減量吃。
成人的藥是絕對不可以隨便給小寶寶吃的,即使減量也不可以。首先藥物的使用隨著年齡、身高、體重會各有不同,其次,藥物在成分選擇和搭配上也都是有嚴格標準和區別的,因此要避免寶寶服用成人藥,以免出現問題。
錯誤6:為了讓寶寶更易接受而與牛奶同服。
為了減少吃藥的麻煩,有些父母喜歡把藥物和牛奶一起給寶寶吃,這樣做很不妥當。因為很多藥物不適合與牛奶一起服用,比如磺胺類藥物,和牛奶并用會降低藥物的效果。
給寶寶喂藥 媽媽各顯神通
Yumi媽媽:寶貝,向上看
讓寶寶豎直坐起,然后在頭部垂直上方懸掛玩具,吸引寶寶抬頭觀看,當寶寶注意力集中在一點時,小嘴會微微張開,迅速滴一滴藥進去。如果動作熟練的話,可以達到“神不知,寶不覺”的效果。
阿奇媽媽:奶嘴巧喂藥
把藥劑沖入奶嘴中,讓寶寶像吮安撫奶嘴一樣把藥吸進去。當寶寶意識到吃的東西苦苦的時候,藥已經吃進去了。然后在奶嘴里加點糖水,幫助藥物稀釋,同時緩解苦澀。
轆轆媽媽:分散寶寶注意力
我家為寶寶喂藥時,總是由奶奶在旁為寶寶唱歌,或者讀古詩。現在寶寶只要聽到《登鸛雀樓》這首古詩,就一點也不鬧,還能乖乖地吃藥。我覺得,喂藥時只要能巧妙地分散寶寶注意力,他喜歡什么就怎么做,就相對順利些。
萱萱媽媽:喂藥時不要心急
兒子是個早產兒,身體很弱,動不動就感冒發燒,長期的喂藥實踐讓我掌握了一套技巧,常常很順利地就讓寶寶吃下藥。我的方法是,讓寶寶平躺在床上,圍上圍嘴,用一個比寶寶嘴還小的勺盛上藥,慢慢喂進去。喂藥后,趕緊喂上兩勺水,去去藥味。再抱起寶寶輕拍后背。總之,喂藥時一定不能心急。
依依媽媽:不妨避開味蕾喂
不要將湯匙直接壓在舌尖上,這樣容易引起寶寶作嘔,可繞過舌頭側面喂。我的做法是,喂藥時要將藥液放在寶寶舌頭側面。因為舌頭上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如果寶寶不感覺藥有多苦,也就不會狠命地抗拒了。
小哲媽媽:服用顆粒制劑注射器幫忙
(適合吃母乳的寶寶)
在給孩子吃沖劑的時候,尤其是一些中成藥的顆粒制劑比較苦,孩子吃不下去。先把藥用水稀釋,抽到注射器里,在孩子吃母乳的時候趁孩子不注意,用注射器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打進孩子的嘴里,這樣孩子不知不覺就把藥吃進了肚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