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寶寶腹瀉的同時,如若飲食不當,就可能使腹瀉拖延很長時間,怎樣的飲食能有利腹瀉盡快好轉呢?
腹瀉起因
引起腹瀉的疾病在醫學上稱為急性腸胃炎。其典型的癥狀是上吐下瀉。但是也有單以嘔吐或拉肚子為主的病例,常會合并肚子痛、發燒、腹脹、輕微感冒癥狀等等。全年都可發病,急性腸胃炎可分為病毒性與細菌性兩大類。
病毒性腸胃炎
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包括:食用或飲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糞便,接觸受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此外,也有可能經由飛沫傳播,傳染的途徑相當廣。
病毒性腸胃炎中最嚴重的是輪狀病毒,好發于秋冬季,感染輪狀病毒后大約2~4天發病,腹瀉期可能長達7天至10天。除了輪狀病毒外,還有星狀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也可造成病毒感染性腹瀉。
細菌性腸胃炎
細菌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與病毒相近。好發于夏天,但全年都會出現,類型包括沙門氏桿菌、曲狀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等,以沙門氏菌感染最多。
腹瀉寶寶怎么吃
母乳喂養寶寶
對于嬰兒,如果寶寶有食欲,就應該繼續喂養,喂哺時最好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1/2~2/3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質之類的物質,而母乳的后半部分主要含脂肪之類的物質,不易消化,可把這部分乳汁擠出來。
此外媽媽也要避免吃高脂肪的湯類(如豬蹄湯)、肉類、油炸食物等,以免加重寶寶腹瀉。
配方奶喂養寶寶
人工喂養的寶寶,可給予1/2稀釋配方奶,或者在醫生指導下喂止瀉奶粉。
奶粉含有大量的乳糖,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結合成的雙醣。它必須靠乳糖酵素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能被小腸吸收。在腸炎時,往往造成小腸黏膜破壞,位于表層的乳糖酵素首當其沖,隨著腹瀉而流失,以致乳糖酵素不足,乳糖不易分解吸收,此時再給乳糖含量高的奶粉,就會引起持續性腹瀉,即所謂的繼發性乳糖不耐受。此時改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腹瀉和營養狀況才能改善。由于改用此種奶粉后,吸收改善,大便次數和含水量會減少,所以稱為止瀉奶粉,事實上它并不含任何止瀉藥物,但更適合腹瀉寶寶的腸胃狀況。
添加輔食的寶寶
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繼續吃添加過的食物,但不要加沒吃過的食物。下面的幾款食物有止瀉功能,媽媽們不妨試一試。
熟蘋果有良好止瀉作用的應是煮熟的蘋果。用時取蘋果1只,連皮切成小塊,置水中煮3-5分鐘,待降至常溫后食用,平均每日2-3次,平均每次30~50克。
蘋果為堿性食物,內含果膠與鞣酸,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煮熟的蘋果時,不宜加蔗糖調味,否則會加重腹瀉。
焦米糊取小米(或米粉)適量,研成粉末,放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食用時將焦米糊加適量的水與糖煮成糊狀,稍冷后服下,平均每日2-3次。
焦米糊易于消化,它的碳水化合物結構具有吸附腸腔內腐敗物質的作用,故有去毒止瀉的功效。
胡蘿卜湯取新鮮胡蘿卜適量,洗凈切碎,加水煮爛或者蒸爛,然后取出胡蘿卜,用調羹搗成糊狀,然后摻入少量煮胡蘿卜的水即可。胡蘿卜泥中不能加蔗糖,以免加重腹瀉。食用時平均每100毫升胡蘿卜水加5-10克胡蘿卜泥。經常飲用,腹瀉好轉后可停用。
胡蘿卜是堿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抑菌食物。
腹瀉時不可以吃的食物
1 高脂食物:各種肉類、奶油、動物內臟等含有較高的脂肪,導致滑腸,久瀉不止,應忌食。多油及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又會使腹瀉癥狀加重。
2 高纖食物:食物纖維有刺激腸壁,促進腸蠕動的作用,對有病的腸道不利,故需限制。含纖維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黃豆芽、洋蔥等均應忌用。
3 高蛋白食物;雞蛋、鴨蛋、肉末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這些食物在腸功能已紊亂的腸道內易發酵腐敗,加重腹瀉,應少食。
4 產氣食物:排氣、腸鳴音過強時,應少食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紅薯、白蘿卜、南瓜等。
5 多糖食物:糖果、巧克力、甜點等含糖量較高,糖在腸內會引起發酵而加重脹氣應少吃。
6 不吃生冷食物。
腹瀉要補水
腸胃炎的護理原則,首先就是要避免病人發生脫水的狀況,家長可以仔細觀察幼兒,當寶寶腹瀉嚴重而水分又補充不夠時,就會造成脫水現象。若是出現小便的次數減少(嬰兒則是換尿布的次數變少)、尿液變黃、哭時沒有眼淚、皮膚與唇舌干燥(口腔內唾液減少)等狀況,就是輕度的脫水;此時需要給幼兒補充專用的電解質口服液(一般藥店有賣)來緩解脫水狀況。
如果不方便購買口服補液鹽,媽媽也可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常用口服補液方法,配方如下:
1 米湯口服液:取米湯500毫升+細鹽1.75克(約半啤酒瓶蓋)。
2 糖鹽水:取白開水500毫升+細鹽1.75克(約半啤酒瓶蓋)+白糖10克。
用法與用量:
預防脫水:選擇以上任何一種液體,按每千克體重約20-40毫升,4小時內服完。以后能喝多少給多少。
輕度脫水:選擇以上任何一種液體,按每千克體重50-80毫升。例如:11個月小兒,體重約9千克,總液量應450~720毫升,4個小時內服完。口服補液同時可以配合一些消化道藥物,如媽咪愛、思密達、乳酶生等。
家庭治療期間一定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果腹瀉次數和量增加、出現頻繁嘔吐、高燒不退應及時找醫生治療。
溫馨提示
腹瀉不要只喝白開水
寶寶腹瀉會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腸崆內的水分不但不能吸收,還會有大量的水析出,如果只喝白開水,是不能被腸道吸收的,還會出現喝水拉水現象。因此一定要補充電解質(口服補液鹽),不但能補充水分,還能補充丟失的電解質,起到防止脫水的作用。
心急媽媽避免犯錯
腹瀉一定要止瀉:錯!小兒腹瀉早期不一定要用止瀉藥物,原因是止瀉藥會抑制體內毒素的排出,加重病情。此外,患兒也不易交替更換醫院,更換藥物,腹瀉恢復期為一周,家長不必為孩子前3天未止瀉過分擔憂。
用抗生素:不一定對!實際上小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飲食不當引起。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菌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
腹瀉打點滴:不完全對!一般腹瀉癥狀只需口服初充水分,而輸液只針對出現脫水癥狀的患兒,目的不是止瀉,而是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