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不但不敢單獨在自己的房間里睡覺,半夜醒來還要鉆媽媽的被窩;見到在地上爬來爬去的蟲子會失聲尖叫;小男孩們搶走她心愛的玩具,她也不敢爭取自己的正當利益;見到陌生人,就嚇得直往媽媽背后躲……如此畏首畏尾的公主如何能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何況這樣“怕事”,會使孩子的大腦中樞保持長時期的緊張狀態,使之睡眠不好、消化不良、心律不齊等,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容易形成需弱、多疑、孤僻等不良心理品質。怎樣讓小公主變身花木蘭,讓女孩子勇于探索,有自信和勇氣?
公主膽小的原因
家長的教育伴隨著恐嚇當女孩哭時,媽媽和奶奶這樣恐嚇孩子:“不要哭,狼外婆來了,專吃愛哭的小孩子!”年幼的女孩并沒有掌握太多的科學知識,很容易就會對家長的戲言信以為真,并且產生深深的恐懼。對生活帶有恐懼心理的女孩,是很難有勇氣面對欺凌的。
對女孩過分的溺愛事實上,所有的小孩子,都會害怕怪異的聲音,怕從高處跌下。男孩也有類似的問題,只是他們天性中有更多對抗懦弱的成分(例如冒險和攻擊性),而家長對于男孩的教育也更有助于他們擺脫懦弱的心境。“男孩要嚴,女孩要嬌”的教育原則也會讓公主們更膽小。“家長的過分保護會給女孩消極的暗示。在家長的溺愛下,女孩一方面會變得嬌縱、不可一世;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事情女孩都沒有親自體驗過,她就會產生“天生的懼怕”。
女性家長無意中起到了膽小的“表率作用”小女孩是從媽媽身上學習如何做女孩的,她的模仿能力很強,喜歡從媽媽、姨媽身上學習“討人喜歡的女人應該有哪些品質”,要是她發現媽媽動不動驚慌失措,反而受到了爸爸更多的保護,她就會誤認為凡事退縮、害怕得大叫,才是“公主本色”,這就十分糟糕。因此媽媽尤其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恐懼心理,要盡量保持鎮靜,經驗告訴我們:大人驚慌一分,孩子要驚慌十分。
如何讓小公主變身花木蘭
鼓勵孩子自主交往
我家女兒特別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更不要說和陌生人搭訕問路了。有一次帶她出去旅行,她發現對鋪的女子很漂亮,想跟她說話,但一直忸怩著不敢上前,我就對她說“來,拿個香口膠,過去給阿姨。你跟阿姨說:‘阿姨你好漂亮啊!送你一個香口膠。一聽了我的話,女兒更加羞怯了,又鉆到我懷里,死活不肯去,我再次把她推開,說,“去啊,你看,那個阿姨也很喜歡你,想跟你說話呢。要是媽媽帶你過去認識她,那阿姨就是我的好朋友,不是你的好朋友了。”不知是不是最后這句話打動了我家的小公主,過了一會兒,她終于鼓起勇氣,走到阿姨跟前:“阿姨,給你吃香口膠。”對方接過去之后,她又用稚嫩的聲音大聲說:“阿姨,你好漂亮哦!”說完,飛快地跑回我身邊。車廂里響起了一片善意的笑聲。不久,女兒就跟對鋪的女子混熟了,跟整個包廂里的人都混熟了。女兒4歲時發生的這一件小事,極大地影響了她的性格,以后當她想做什么事而不敢的時候,或許就會聽到我的聲音:“過去啊!說出來!”作為母親,我在這件小事上鮮明的態度,也許已在無形中奠定下她的勇敢品性。
正視現實,鼓足勇氣的“口頭禪”
女兒上幼兒園后,我教她回答老師的話,主要用這么一句:“好、行、沒問題!”平時也時常和她練習—下,如:“我們去溜冰吧?…媽媽,我不想去,要去就去旱冰場,我不想在廣場上溜,會撞到人!”“寶貝,應該怎么回答媽媽?應該先說:‘好,行,沒問題!’,再說去哪里溜冰。”
女兒通過這句話,培養了積極的心態,相應的,表現也越發勇敢起來了。上次和朋友一起去農莊攀巖,領隊拿著小喇叭大聲問:“誰是下一個?”我聽到了女兒熟悉的聲音,“我!”同時看到了女兒高舉起的右臂和雀躍的笑容。攀巖的過程中,女兒滑倒好幾次,還有一次撞在巖壁上,但靠著腰上的雙保險,女兒還是攀上了崖頂。
給孩子設一個“勇敢花木蘭”獎
女兒上幼兒園了,我覺得應該讓她獨立了,晚上得讓她一個人單獨睡。可是女兒從小就膽小,說什么也不愿意。于是我們找老師商量……如此這般,該給女兒設一個“勇敢花木蘭”獎了。
果然,這天女兒回來向我鄭重宣布:“晚上我要一個人睡!今天我們老師說要在班上選幾個最勇敢的女孩子,當小花木蘭,會有畫書當獎品。我要做勇敢的花木蘭!”女兒堅決地說。“做勇敢的花木蘭?你成嗎?”我故意激她說。“我就要做勇敢的花木蘭,不信咱倆打賭!” 這天晚上,女兒早早上床睡了。我在門外聽到她在床上翻騰了半天,終于沒動靜了,我悄悄走了進去,她把整個身子都縮進了被子里,用被子的一角蓋住了小臉。我輕輕拉開被子,她睡得正香,從此改掉了要和我一起睡的習慣。
鼓勵孩子對欺負行為以牙還牙
我家桐桐曾經非常膽小。有一次,我帶她去社區的小廣場玩,旁邊突然跑過來一個2歲多一點的小男孩,冷不丁搶走了桐桐手里的小皮球,我去交涉,才還回來。小男孩好像看出桐桐好欺負,從那以后,他只要看到桐桐經過,就會跑過來打她—下,或者把桐桐手里的東西搶走。而桐桐看到那個小男孩,總會不由自主地躲得遠遠的。又有一次,桐桐正在樓下的車庫里玩,看到那個小男孩朝這個方向走來,便馬上對我說:“媽媽,快把車庫的門關上,那個小哥哥要打我。”
桐桐竟然將比她小的孩子升級為“哥哥”了,我意識到,不能再教育女兒“惹不起,躲得起”,女兒如此文靜、膽小,將來上了學,不是常要受那些霸道孩子的欺負?我馬上對女兒說:“下次小弟弟再搶你東西,你就大聲地對他說‘不許欺負我’,然后再把東西搶回來!”
第二天,桐桐跟我出門,遠遠地看到小男孩走過來,我就對桐桐使了個眼色,躲到一邊。小男孩過來了,看到桐桐手里的玩具熊,就上來搶。桐桐鼓起勇氣,大聲說:“不準搶我的東西!”然后用力把玩具熊奪回來,小男孩沒想到桐桐變得這么“勇敢”,一個趔趄沒站穩,居然坐在地上哭了起來!原來,看起來很強大的小男孩竟是個“紙老虎”,以后,他再也不敢惹桐桐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們當家長要想讓女孩變得勇敢起來,就要告訴她:躲避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用正確的方法去面對那些“侵略者”,你才能永遠不受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