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2006年7月,驢友小梁在廣西南寧市某生活網(wǎng)站的旅游版BBS上發(fā)布了一個帖子,召集驢友組隊峽谷旅游,約定費用AA制,每人60元左右。該帖發(fā)出后得到了部分驢友響應。按照約定,8日上午,十多名驢友坐車前往武鳴縣與發(fā)帖子的小梁會合,并將60元費用交給小梁管理。當晚由于突降大雨,山洪爆發(fā),將在河道扎營露宿的驢友小駱沖走,并不幸死亡。
小駱的母親認為此次自助游的組織者小梁不具旅游從業(yè)資格,因此組織該活動不具有合法性,并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未盡安全防范義務。其他同游者與小駱屬于同一團隊,按社會道德規(guī)范,他們之間就形成了一個相互愛護、相互關照、相互救助的義務關系,小駱卻在無任何提醒和防范下失去生命,他們也應承擔責任。因此,其母將小梁等12名自助游成員告上法院,要求他們對小駱的死亡共負賠償責任,共同承擔人身損害賠償15萬多元、精神撫慰金20萬元,共計35萬多元。
評述:
自發(fā)組隊自助旅游是近年興起的一種旅行方式。與傳統(tǒng)的旅行社旅游不同,這種新興的自助游存在更大的危險性和責任不確定性。目前我國尚無戶外探險活動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如發(fā)生人身傷害事件,沒有一個確切的責任認定和分配機制。因此,在組織和參加該類活動時更需要注意防范風險,預防糾紛。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認定侵害生命權、人身健康權的責任有三個方面的要件:1.損害事實;2.主觀過錯;3.因果關系。在本案中,表面上看,小駱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暴雨引發(fā)的洪水,但也與同行的其他人存在關系。當小駱等十余名旅游者結(jié)伴旅游時,他們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事實上的團隊,這個團隊之間就建立了一種相互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任何一個成員對其他成員的危險都有進行救助的義務。因此,對于小駱的危險其他成員都應當盡可能拯救,對其死亡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雖然這十余名成員都與小駱的死存在因果關系,但是他們彼此之間因其過錯程度不同,所負的責任也不相同。其中,小梁應當負主要責任。小梁是此次戶外活動的召集人,由其制定出行日期、路線、順序、收取費用,其一系列行為具有了組織者的特征,應認定為組織者。其次,既然作為此次活動的組織者,小梁就應當對所安排路線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所預計。但是他對天氣情況判斷失誤,并且未注意同行部分成員露營于河道中,具有疏忽大意明顯過錯,應當承擔主要責任。
至于其他成員,應當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盡救助義務。在當時情形下,要求其他成員不計后果冒險救援顯屬不智,因此他們應當承擔次要責任。而小駱本人也應承擔部分責任。
本案法院作出判決,小梁、小駱及其他成員按照6:2.5:1.5的比例承擔責任。小梁共計承擔163540元,其余游人承擔48385元。
提示:
自助游是新興的旅行方式,發(fā)展還不是很成熟,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出游之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盡可能訂立書面合同。口頭協(xié)議具有不確定性,一旦發(fā)生糾紛很難舉證,會導致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訂立書面合同很有必要。
2.應注意合同條款的有效性。合同雖然強調(diào)意思自治,但是合同的條款不能與法律、法規(guī)相抵觸,不得違反社會公序良俗,不得顯失公平,否則合同會被認定無效。如根據(jù)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3.自助游的組織者、參與者應盡必要的義務。一旦活動開始,自助游的參與者就組成了一個團體,彼此之間都承擔有一定的義務。其中自助游的組織者由于其在團隊的領導地位,因此與一般參與者相比,應盡更多的主要義務,負有更大的責任。雖然有很多自助游的組織者是義務的,但只能減輕不能免除其責任。
4.注意區(qū)分有償活動和無償活動。一般認為有償活動組織者的責任更大,無償活動組織者承擔的責任相應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