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如果一艘世界超級油輪被劫持,將震驚世界能源市場,引起石油供應恐慌,從而觸發油價短期內急劇上揚。
然而,載重31.8萬噸的沙特巨型油輪天狼星號2008年11月17日在亞丁灣海域遭遇劫持,卻并未引起很大反應。天狼星號的載重量是沙特石油日產量的四分之一,但過去4個月來能源市場發生的混亂,使得這起油輪被劫事件僅僅引起了全球市場對油價的微弱反響。
從2003年初以每桶29美元的價格啟動之后,油價在過去5年內中一路走高,到去年7月份達到了每桶147美元的巔峰價格,但隨后開始暴跌,11月17日即天狼星遭劫持的當日降至每桶50美元,繼而在12月初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達到了4年內油價的最低點。
對油輪被劫事件的反應缺失,凸顯了2008年年中成為海灣地區經濟發生轉折的拐點。
由于海合會的6個成員國中有5國采取本國貨幣與美元捆綁的政策,因此其經濟毋庸置疑將受到美元貶值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時,股市崩盤、流動性短缺、全球房地產危機、旅游業衰退和世界貿易量下降等大環境也波及各海灣國家。
盡管歐佩克決定削減石油產量,并堅信今年石油價格將停止下滑甚至將有所回升,但是中東地區的主要經濟體2009年仍然難以擺脫經濟衰退的命運。據《MEED》(《中東經濟文摘》)報道,2009年海合會成員國GDP的美元估值將縮水20%。
2008:經濟分水嶺
海灣地區2008年經濟高開,2007年平均油價是每桶72美元,但2008年1月初即突破了每桶百元關口。3月份,高盛集團預測油價不久可能會觸及每桶200美元。美國及其他能源進口國紛紛呼吁石油生產國通過提高產量、增加產能等措施降低油價。
而石油生產國卻認為石油供應充足,不需提高產量,并提出石油價格偏離供需市場基本面而大幅飆升,主要是美元疲軟和非理性的投機行為導致的。
盡管如此,在美國總統布什去年6月份訪問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和7月份在利雅得舉辦的歐佩克特別峰會后,沙特阿拉伯同意每天增加50萬桶的產量,使日產石油量達1250萬桶。但似乎是為了證明石油產出國市場不規范的論點,其后石油價格繼續上揚。
對海灣地區來說,2008年上半年的關注點主要集中于經濟過熱和貨幣供應過剩。失控的通貨膨脹增加了交易成本,資源的長期匱乏則破壞了工程交付的正常完成。盡管信貸市場不斷收縮,并且推高負債成本,但利潤率仍在增長,貿易機會也比較充足。
然而到了2008年8月份,萬事皆變。輿論普遍認為,世界經濟發展將在2009年遭遇大滑坡,這種預期導致石油需求大幅下降,進而引發了2008年下半年的油價跳水。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東經濟最大的影響來自油價的持續下跌,這將終結該地區輝煌的經濟發展。該地區最近的一次石油繁榮始于2003年,由于海灣國家將石油收益投資到了急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并為新增的青年一代提供就業機會,因此經濟繁榮的主要特點是國內建設激增。
自2003年起,海灣地區發電站、公路、機場、能源基礎建設和水利設施等建設興起。同時在經濟中心像迪拜、阿布扎比、多哈、吉達和利雅得,商業和房地產領域掀起了一股私有資本投資潮。
據悉,2008年初海灣地區計劃中或在建的重大工程的價值高達1.8萬億美元,是自2005年起3年來總價值的4倍。
2008年前7個月,工程建設增長加速,至10月末,擬建和在建的工程項目總值已高達2.9萬億美元,增長了62%。如果按這樣的速度計算,在年末會達到3.2萬億美元。
油價下跌給海灣地區房地產業帶來沉重打擊的第一個信號于11月初出現,當時持續繁榮多年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潰退之勢。迪拜和阿布扎比情況糟糕,房地產開發商已經擱置新的大型開發項目并著手裁員。
房地產業的急劇下跌,主要原因是購房的人很大比例上是投機者,他們大量購買期房,等待房產升值,從而得以在房產建成時賣出贏利。一旦投資者對房地產升值失去信心,投資活動便會停止,房價便會暴跌。
隨著籠罩全球經濟的愁云在整個秋季蔓延,油價持續走低,情勢變得更加明朗:政府也將控制工程建設支出。
海灣地區大多數政府2008年的預-算建立在油價45-55美元/桶的基礎上。只要油價繼續保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其建設活動將不會削減。但11月中旬油價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這表明工程建設速度減緩已迫在眉睫。
雖然大多在建項目將按計劃完成,但可以明確的是,大部分次要工程項目都將被擱置。
被延遲擱淺的項目包括為滿足市場需求而快速發展的能源建設項目,道理很簡單,既然不再需要增加石油產量,那么也無需加快煉油廠的建設。
金融危機引發的債務市場萎靡,致使所有行業尤其是私營資產和工業債務融資項目的延遲。
在經濟活動方面,成本開支不斷上漲的問題已經嚴重威脅到利潤。2008年上半年,成本飛漲的速度使承包商和供應商很難再與工程委托人達成利潤成本共享的合作關系。至11月份,工程委托方收回委托權,重新負責承包定價,尤其是國有能源和電力部門的委托方已經開始就成本下降進行談判磋商。
承包商境況堪憂,在年末前,他們將不得不依據他們之前與供應商簽訂的長期固定價格的協議而接受較低的支付,并且還將面臨合同取消的風險和客戶付款違約風險。
毫無疑問,2009年承包合同糾紛和因現金流轉問題導致的破產事件將會明顯增多。
經濟低迷可能影響到政治穩定。海合會成員國中65%的國民年齡在25歲以下,由于大量年輕人涌入勞動力市場,其中許多是期望值較高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將會上升,社會不安的局面也可能出現。
2009:不確定性增加
盡管目前市場短期疲軟,但中國和印度經濟的迅速增長意味著全球能源需求仍將持續很長時間,而且海灣政府仍握有過去幾年中積累的大量現金,這些因素都可以維持進行基本的項目建設活動。
短期的發展減速對地區也有裨益,由于各國高通貨膨脹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為15%,卡塔爾20%,沙特相對較低,接近10%),各國政府和經濟活動一直努力試圖控制支出。
如果各國政府繼續保持財政支出,非石油類的經濟行為將增加。較低的石油價格和石油產量的削減,以及商品和服務需求的下降,將大幅沖擊該地區的出口收益、貿易順差和國際收支順差。
隨著政府收入面臨困境,2009年巴林、阿曼和沙特阿拉伯等國預計將出現預算赤字。不僅如此,海合會的財政平衡也將自2002年來首次出現紅色警報。
毫無疑問,這次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將蔓延到亞洲國家,盡管這些亞洲國家曾被認為可以抵抗住經濟衰退。有悲觀消息認為,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首次出現全年下降。如果今年石油均價跌至每桶40美元,海合會成員國當期美元GDP將至少下降三分之一,預算赤字會進一步擴大。屆時,海灣國家將面臨嚴峻的經濟打擊。
海灣國家的政府過去5年來已積累了超過5000億美元的預算盈余,可彌補2009財年任何可預見的收入短缺。6國中巴林和阿曼的財政儲備有限,但科威特、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儲備充裕,可至少相當于它們全年的國民收入。
相比之下,實體經濟的資本化程度不高,傾向于依賴短期銀行信貸。2008年夏季前,在通貨膨脹產生的負實際利率下,信貸資本一直比較充足。
但美國銀行業的崩潰已經波及到海灣國家。至2008年底,地區間銀行借貸的成本大幅上漲,困難加劇。在一些市場中,銀行信貸出現凍結,新的借貸已經不被接受,而資金的重要來源海合會股市也已經被關閉,這兩者加劇了海灣國家面臨的挑戰。
然而到2010年,海合會成員國整體經濟將會出現根本改善,原因之一是,歐佩克石油組織將采取措施扭轉油價下跌局面,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去年11月下旬提出每桶75美元的價格是合理油價,這其實是歐佩克早在2005年就放棄的價格目標政策的重申。
沙特可將日產石油量削減至800萬桶,但其他歐佩克組織成員國和俄羅斯則將需要采取相應扶持措施。
更大的不確定性來自石油消費國,尤其是美國將如何應對歐佩克在全球危機時期提升油價的行動。1980年在世界經濟受挫時,歐佩克因減少石油產量和提高石油價格而受到西方國家嚴厲指責,當時經濟國家對歐佩克的反應是大力降低石油需求和進口,結果1986年石油價格下跌至每桶低于10美元。
原因之二是,美國自2008年夏季以來對本國經濟施以巨大刺激措施。美國國會10月份通過了7000億救助計劃。據透露,美國當選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也計劃通過資本投資和削減稅收向美國經濟注入6000億美元。
這一系列經濟刺激幾乎相當于美國GDP的10%,是美國經濟發展史上最大的政府金融救助,并在2009年開始出現較高增長。美國經濟占世界經濟比重的25%,2010年美國經濟的恢復將刺激全球經濟的回彈。
盡管如此,2009年海合會成員國如何應對可能遭遇的經濟打擊?
在《MEED》的相關報告中可以看到令人安慰的數據,即使GDP將下降20%,海合會成員國經濟規模也與2007年相當。
大多數成員國企業面臨的問題,是雇員太多及融資困難。單純就經濟而言,解決辦法很簡單:重組和縮減規模至2007年的合理水平并等待恢復時機。關鍵是,如何既減少雇員數量,又要保留住經濟增長時需要用到的熟練員工,將是企業不得不面臨的抉擇。
但是經濟本身并不能獨立進行調整,各國政府必須采取更多措施,以確保海合會銀行體系可以提供所需的資金。至今為止來自官方的反應尚是謹慎而不確定的,一些評論甚至相信海合會成員國政府否認2009年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
各國政府必須放棄以傳統的削減支出的手段來應對石油價格下跌,新興產業將在經濟結構中,尤其在創造國民就業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現在它正處危險時期,可能會因銀行業資金匱乏、支付延期而被扼殺。
經濟低迷中可見一絲曙光,但是能否重見光明,取決于海灣國家是否充分意識到2009年存在的嚴峻考驗和挑戰,并認清這樣一個事實:是否存在積極因素和選擇,可以保證他們重整以待,直至進入海灣繁榮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