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性別的平衡,一個新名詞見諸于世,謂之“她時代”。在當下這個女性引領時尚風潮的時代,女性在各個階層的表現逐漸受到世人矚目。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個人的財務自由,個人財務自由已成為衡量一個女性是否獨立的標準。如何打理個人財富也成為一項重要的人生規(guī)劃。
以往“存銀行吃利息”的理財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財女”的理財需求,而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也將許多已婚女性推到了打理家庭財富的第一線,保險、基金、股票、外匯買賣等專業(yè)的投資渠道和投資方式進入了她們的視線,也引起了她們的興趣。
銀行、保險公司等專業(yè)機構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這么大的群體,這么多的財富,如此豐富的需求。于是女性專屬理財產品開始出現,甚至出現了“女性專屬理財品牌”。我們完全可以說,如今理財,己開始進入——“她時代”。
俗話說“男人是摟錢的耙子,女人是裝錢的匣子。”在中國的家庭里,財務大權可是掌握在女主人的手中,她們是中國家庭的“GFO”。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家庭可支配的資產也越來越多,怎樣做好一名合格的家庭“GFO”顯得尤為重要,相信每個人都有理財的心得和困惑。
本刊邀請了分別處于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和家庭成熟期的4位女性朋友,與大家分享自己如何“整理財務,規(guī)劃人生”。
單身期:培養(yǎng)良好的理財習慣
【主角】:
趙小姐,畢業(yè)兩年,24歲。房地產行業(yè)擔任部門助理,月工資3K。獨生子女,父母都已退休,目前與父母居住在一起。
【理財觀】:
無財可理就暫時不想理財的事了
趙小姐形容自己是月光一族。每月花了餐費、交通費、手機費等之后,剩下的工資就很少了。剛剛上班,還需要置裝、購買電腦、新手機等。由于無財可理,趙小姐也就沒有關注理財產品。現在她將主要精力用于努力工作,希望得到職位的提升從而增加收入,等到有了積蓄再開始理財。
要賺很多錢孝敬父母
“我的父母養(yǎng)育我,培育我20年,無論在精力上還是財力上都付出很多。我希望他們能依靠我獲得檔次更高的生活?!壁w小姐說。她的夙愿就是用自己的努力讓父母過上美好的晚年生活。所以一畢業(yè),她就每月為父母買東西,力所能及地補貼家用。由于本身工資不高,趙小姐期望的孝親目標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
【問題】:
職場新人,收入低花費大,該如何分配自己的工資?
為自己充電與孝順父母,如何同時實現?
【專家解析】:
將時間更多用于投資自己,理財方面請勿完全不管不顧。
恒安標準壽險指數顯示,這個階段女性的關愛、財務展望、風險認知指數在4類女性人群中都是最低的。
培養(yǎng)良好的理財習慣
趙小姐積蓄有限,可用于投資的金額比較少,即使做到了30%的年投資回報率,絕對收益也不會太多,確實無需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在投資方面。不如在現階段學習更多知識,提高工作技能,為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提早充電。
另一方面,理財也不僅僅等同于投資,而是包括了合理安排消費、安排應急現金儲備、規(guī)劃風險保障等一系列內容。趙小姐目前可以暫時不考慮投資,但是有意識的開始了解理財知識,逐步建立健康的理財觀念,是非常必要的。
建議趙小姐每月堅持記賬和固定儲蓄。年輕人容易沖動消費,月底回顧賬本可以提醒自己哪些花費是不必要的,在未來將這些錢節(jié)省下來,最大程度地發(fā)掘自己的儲蓄潛力。同時,理財重在堅持,收入的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每月只存幾百元,長期堅持也能有一筆不小的數目。記賬和儲蓄不僅能避免不合理消費、積累財富,也是培養(yǎng)良好理財習慣的一個重要開端。
對自己的保障就是對父母的孝順
職場新人雖然已經有了收入,但積蓄時間少,很難立即為父母提供過多財務支持。而此時的趙小姐奔波在外,發(fā)生意外事件的幾率較大。一旦有意外,不僅需要父母擔負醫(yī)藥費,自己的收入也可能受到影響。孝順父母更務實的目標是減少潛在的意外事件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不要因自己萬分之一發(fā)生的風險增加父母的財務負擔。趙小姐可以選擇購買期繳的保障型保險,花錢少保障高。將受益人指定為父母,這樣即便在自己有意外時,父母的晚年生活也可以得到保障。
家庭形成期:比外界想得更重視風險
【主角】:
蘇小姐,27歲,通信行業(yè)客戶經理。結婚1年,家庭年收入8萬元,積蓄不多。住在父母的老房子中。用結婚的禮金支付汽車首付,還有8萬元汽車貸款。
【理財觀】:
我們比外界想得更重視風險
蘇小姐認為,她們這個年齡段女性的風險意識高是正常的。 “我們這一代人擔負的責任重,所以會比父輩更重視風險?!碧K小姐認為,這個時期她們面臨這樣幾個風險: (1)工作不如父輩穩(wěn)定,今天的收入不代表明天可以維持現狀;(2)421的家庭結構使得獨生子女成為贍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孩子的惟一支柱,自己一旦有意外,對家庭影響最大;(3)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尤其媒體報道的疾病年輕化,使蘇小姐不再認為健康問題是遙遠的風險?;谝陨险J識,蘇小姐希望在還清貸款后購買保險,轉嫁風險。
三個財務目標
蘇小姐表示,自己確實有很多財務目標。由于工作了一段時間,對未來的信心很足,目標也逐漸清晰,主要分為三類。1)在兩年內將現有車貸還清。2)逐漸提高生活品質,例如購買高檔家用電器、每年與伴侶做一次長途旅游等,3)購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專家解析】:
新婚是人生的新起點。增加的收入??捎^的婚禮禮金,這筆不小的資產如何打理?兩個人的收入不僅可以保障生活支出,應該想想“親愛的,讓我們規(guī)劃未來吧”。 恒安標準壽險指數數據顯示,此時期女性的財務展望和風險認知指數在4類女性人群中最高。
新婚家庭理財第一課:建立共識
家庭剛剛組建,新婚的二人會有很多日常消費,例如購置新裝和宴請朋友,而實現蘇小姐的三類目標著實需要不少積蓄。如何平衡長期積累及短期消費是蘇小姐面臨的重要問題。建議蘇小姐首先與愛人建立理財共識,雙方都需要認識到家庭理財需要兩個人共同投入決心及智慧才能完成,這是理財開始前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只有意識相同,才能產生合力,也才可能理性地進行短期消費,為長期積累制定可行的規(guī)劃并有效付諸行動。
避險需盡早
理財不僅是賺取收益,還需避險。蘇小姐考慮購買保險來轉嫁風險是非常明智的,但是避險需盡早,不要因為有貸款未還而拖延,因為一個人擔負的責任越多,特別是有經濟責任(例如貸款)時,就越不能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下。如果是有房貸的朋友更是如此。
蘇小姐的積蓄不太多,建議她和先生: (1)購買價格低廉、期繳型的定期壽險,用于保障家人。 (2),購買保額為10萬元的健康險保障自己的健康。年輕時購買健康險不僅保費較低,還可享受更長期的保障,為自己的健康強制儲蓄。蘇小姐每月節(jié)省幾百元,既不會影響生活也可以獲得更多安全感。
家庭成長期:安排家庭理財像安排足球隊一樣
【主角】:
寧女士,兒子6歲,即將上小學。寧女士在外企做培訓主管。丈夫是生產型企業(yè)管理人員,已購買了保障型險種。
【理財觀】:
我不希望孩子因為我當初沒有規(guī)劃。造成他的終身遺憾
“如果說這時期女性的關愛指數最高,應該是指對家人的關愛超過對自己,尤其是對孩子?!睂幣吭诓稍L中這樣解讀壽險指數數據。寧女士的兒子即將上小學,她表示只要孩子未來有不斷學習的意愿,她愿意一直滿足孩子的教育需求,而不希望因為自己沒有及早規(guī)劃孩子的教育費用,造成孩子學業(yè)無法進行的遺憾。寧女士從報紙上看到過,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yè),總共花費是20多萬元,這個數字還會隨著通貨膨脹增加。為了彌補這個缺口,寧女士購買了10萬元的少兒保險,作為孩子的一部分教育費用。其余日常費用通過積蓄支出。
我希望過上有尊嚴的養(yǎng)老生活
寧女士是外企員工,未來的養(yǎng)老收入來源主要靠社會基本養(yǎng)老金。據寧女士了解,那時中國的老年人口比例將從現在的10%上升到25%,60歲以上的人將達到4億多, 國家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不能單純依靠社會基本養(yǎng)老金。所以寧女士希望通過額外的投資,使退休的生活不至于與現在有太多落差,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她的投資方式是購買不動產出租?,F在的租金收入用來支付日常家庭生活開銷,退休后用這筆收入做補充養(yǎng)老。
安排家庭理財像安排足球隊一樣
寧女士是照顧家庭生活的主要承擔者,也是安排家庭財務的主要決策者。她形容自己安排理財,如同教練安排足球隊員,一個理財隊伍中需要有激進型產品擔任前鋒角色,而后衛(wèi)角色也同樣影響輸贏結果。于是她傾向于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中”,針對不同目標選擇相應產品。
【專家解析】:
30歲的女性,無論是駕馭家庭生活還是工作,都已經游刃有余。恒安標準壽險指數顯示,此階段女性的關愛指數在4類女性人群中是最高的。
家庭成長期的壽險指數
保障孩子更要保障家長
寧女士的孩子和丈夫都具有保障是非常科學的。大多數情況,父母為孩子購買保險都是希望能為孩子提供充足的教育費用。但忽略這樣一種風險,即作為經濟支柱的家長遭遇意外,孩子的生活費將沒有著落,教育金的積累也將中斷。因此,建議為人父母的朋友可以像寧女士一樣,在為孩子購買教育金的同時,也為自己增加保障。
選擇補充養(yǎng)老手段時??紤]通貨膨脹率
規(guī)劃養(yǎng)老是通過長期的投資為幾十年后的事情規(guī)劃。于是,如何跑贏通貨膨脹率則是關鍵成功因素。寧女士“以鋪養(yǎng)老”的方式,是避免通脹的一種有效方式。如寧女士有富裕的錢,還可以購買保險作為第二種養(yǎng)老補充。據了解寧女士的風險偏好趨向保守,建議選擇分紅型保險。它產生的初衷就是通過分享保險公司專業(yè)操作的投資收益,規(guī)避由通貨膨脹導致的保險金貶值的風險。
家庭成熟期:
【主角】:
張女士,46歲,女兒19歲正在讀大學,并計劃到澳洲留學繼續(xù)深造。張女士本人在金融服務業(yè)擔任經理職位,丈夫是公務員。
【理財觀】:
為女兒安排好深造費用
女兒赴澳洲的學費及生活費,大約50萬元,張女士打算用存款支付。女兒在國外的額外花費,她打算用之前為女兒購買的分紅保險來支付。
對養(yǎng)老生活很有信心
張女士是外企員工,公司已提供社會養(yǎng)老保險。憑借之前的了解,張女士知道退休后的工資與在職工資有差距,她不希望自己的養(yǎng)老成為女兒的負擔,在10年前就為自己和丈夫購買了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她說:“我對自己的養(yǎng)老很有信心,社會和自己的雙重保障讓我不會有后顧之憂,我很憧憬未來自由、溫馨的養(yǎng)老生活。”
健康投資是對家人的承諾
張女士年輕時是女籃隊長,20世紀70年代末參軍,從事醫(yī)務及醫(yī)療管理工作20年。具備醫(yī)務知識的她,平時就很注重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她和先生也購買了健康保險。她認為現在的狀況不能代表未來。生病是難免的,只要有先進的治療,生活質量不會降低。這不僅是重視自己,也是解除家人后顧之憂,對家人兌現相伴到老承諾的重要保障。
選擇比我專業(yè)的人/公司
幫助打理財務
張女士選擇理財產品的思路是:與其自己從幾千種理財產品中選擇,不如選擇可靠而又比自己專業(yè)的人/公司來做。后者是更有效率也更節(jié)省時間的方式。
【專家解析】:
40歲的女性真正成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一族。
恒安標準壽險指數顯示, “三明治一族”關愛家人、風險意識強、有更多的財務愿景。
幸福養(yǎng)老的自信來源于提早規(guī)劃
張女士對未來生活的信心源于她早期的規(guī)劃和對養(yǎng)老金準備方式的全面了解。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退休時間早,更應該提早規(guī)劃養(yǎng)老問題。為了避免因準備養(yǎng)老金而降低當下的生活質量,可以選擇投資時間長,每年交費相對低的期繳養(yǎng)老保險。
年輕時購買健康險。更少的錢獲得更長期的保障
40~50歲是女性疾病高發(fā)階段,但很多女性這時才開始規(guī)劃,如果風險來臨,會為家庭帶來沉重的財務負擔。像張女士一樣年輕時購買健康險,不僅所交的總保費低,保障的時間也會更長,更不會因為疾病的突然降臨而措手不及。
找專家理財。享受輕松生活
在理財事務上分配多少精力,取決于每個人理財技能的高低和富余時間的多寡。對于不太熟悉理財領域的女性朋友,若分配太多注意力在這個方面,不但預期的投資收益和理財目標未必能實現,還可能讓自己身心疲憊。不如先確定自己的理財目標,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多傾聽專家的意見,節(jié)約更多時間與家人共度。
《??汀诽崾荆?/p>
現代女性的理財角色不再僅僅是一只裝錢的“匣子”,而是逐漸成為家庭的理財高手。
在本篇的最后,引用恒安標準山東分公司張磊女士的一段話,送給所有的女性朋友;“平日里主動多學習一些理財知識并學以致用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也是一種極大的樂趣。同時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也很重要,既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大喜大悲”,耐心堅持長期目標,抵抗市場誘惑,獨立分析,不盲目投機。我們不要達成目標才快樂,而是要去快樂地達成目標,享受這個過程?!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