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退休后每月多少退休金收入才能維持體面生活?
陳兵:養老保障的目的是保障我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并在此基礎上提供一定的收入替代,使我們的生活水平不因退休而降低,衡量保障程度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目標替代率,它等于退休后每年養老金收入占退休前一年工資收入或退休前幾年平均工資收入的百分比。退休后,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有些支出可以省掉,比如上下班的交通、在外就餐導致的消費增加以及娛樂方式的改變等等。研究表明,這個比率一般應該在60%以上的時候才能達到不使生活質量下降的目的。
記者: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會支付多少?
陳兵:目前各地的養老保險標準會略有差異,以北京為例,按照目前的支付規則,在做了一些合理的假定后,我們發現對收入比較低的人群來說,退休時的目標替代率比較高,相反,對收入比較高的人群來說,退休時的目標替代率很低,例如對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人群來說,退休時的目標替代率的水平大概為18%~26%,對這部分人群來說,如果只依賴于社會保障體系,很難維持生活質量不下降!
記者:剩余的差額部分應該如何補足?
陳兵:美國的養老保障體系被形象比喻為“三條腿的板凳”。 社會養老保險是第一條腿, “企業年金”是第二條腿,傳統的以家庭為責任主體的“個人退休儲蓄與保險投資”則是第三條腿。這三條腿所承載的比例為3:5:2。在中國,我們也同樣提倡“三條腿”的做法。社會保險體系能為我們提供18%~26%,但企業年金制度構建較為遲緩,所以剩余的缺口只有依靠個人了。
個人可以選擇股票型投資或固定收益類(債券、銀行存款)投資。正確的方式是以一個比例將資產分配于股票和固定收益類資產中。這個比例和個人的風險偏好有關系。一般來說,年輕的時候不妨多投資些在股票中,越臨近退休的時候股票投資的比例應該越低。此外,保險公司的年金產品也是很好的一種固定收益類兼股票類投資資產。目前銀行存款這種投資理財方式存在幾個不足:第一,銀行存款最長期限為5年;第二,銀行的存款利率是和市場掛鉤的,有波動性。但保險公司的年金產品能在幾十年里提供可保證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