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子女好與壞,在于溝通和關懷。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的藝術。沒有兩代人之間正常的心理溝通,就沒有成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利用身邊的景、物、社會生活等來促進與孩子心靈的交流。不過,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技巧和方式:
1 把自己當做孩子,與孩子融成一片
在與孩子進行交流時,很多家長喜歡用訓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在家里沒有玩伴,這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距離感和恐懼感,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么敢與爸爸媽媽進行溝通,或對爸爸媽媽提出問題呢?
2 與孩子密切相處,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與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了解孩子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與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系。
3 注重雙向交流。學會傾聽孩子,也要學會向孩子傾訴
現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導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但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和幫助別人的人了。
4 設身處地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的玩具壞了時,或當孩子與小伙伴鬧別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如果家長認為小孩嘛,很快就會忘記的,或者就只會一味對孩子說“沒關系的”、“要堅強點”類似這樣硬邦邦的安慰,孩子會覺得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難過,久而久之,孩子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對你說,而是一個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處理這件事情好嗎?”相信你的孩子會很愿意與你溝通的。
5 了解孩子的潛能。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合理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資質和潛能,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良好的發展,那么現在開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來為孩子選擇學習的內容,停止逼迫孩子進行一些活動。了解來自于觀察,例如:孩子對音樂聲特別敏感,聽到音樂聲就特別興奮,平時能模仿不同的聲音,對音階的掌握很準確,喜歡各種樂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樂方面有很大潛能,可以和孩子進行商量讓孩子參加音樂類的學習。
6 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
0~6歲的孩子都是好奇寶寶,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可能是他們細想火花的一次閃現,如果家長隨意對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黃,那么你可能扼殺了孩子一次具有創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上。家長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有耐心、認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生搬硬套、理論解說或用成人化口語,應盡量采用擬人化或童話式的方法給孩子講解。
7 避免對孩子使用命令的口氣
家長在和幼兒說話時應盡量避免用“我警告你……”,“你馬上給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許……”等具有威脅、命令、責備、拒絕等用語。也許你一時控制不住自己說出的一句話,就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重大的影響。當你很生氣時,一定要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去和孩子進行交談,因為人生氣的時候是會失去理智的,不要讓不理智的情緒控制住你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