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醫生:
我是中年男子,對事業較為滿意,但房事中卻有點“疲軟”,妻子不太滿意。常問我:“你到底怎么啦?”我該如何回答呢?中年男子有沒有自測性功能的辦法?請指點迷津。
楊強(江蘇)
楊強讀者:
中年男子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自測性功能是否正常。(1)看自己生理和心理對性的反應如何。例如,看見妻子裸露的肌膚就會想去撫摸,這說明你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是正常的。反之,遇到上述情景而自己不能產生任何性想像,便要考慮自己的性功能是否變得遲鈍了。(2)看陰莖的勃起能力。當自己對性產生興趣時陰莖應能迅速勃起,或稍遲片刻勃起,一旦勃起,便能進行滿意的性生活,這說明性功能沒有問題。如果有時能勃起有時不能勃起,勃起后堅持不到射精就疲軟下來,這說明性功能有了小問題。若長時間沒有勃起過,這時,問題就較為嚴重了。(3)看性生活的主動性。若每次過性生活都是你主動,表示你的性功能正常。當妻子主動時,你能積極響應。亦屬正常。如果每次都是妻子主動,否則你就不會對性產生興趣。這提示你的性功能有小問題。要是在妻子的誘導下也不動心,或無反應。甚至厭煩,這就有了大問題,一定要就醫診治了。
康醫生
得了氣管炎為啥喉嚨里有呼嚕聲
康醫生:
我的孩子經常感冒生病。最近又得了氣管炎,他的喉嚨里總是呼嚕呼嚕作響,尤其是睡覺時更明顯。請問,這是怎么回事?
李康(上海)
李康讀者:
支氣管介于氣管之間的一種組織器官。當病原體主要侵襲支氣管并發生炎癥時,醫學上稱為支氣管炎。兒童患的主要是急性支氣管炎。這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表現為發熱、咳嗽、有痰。由于支氣管炎受到炎癥的刺激,分泌物大大增加就形成痰液。而嬰幼兒缺乏咳嗽排痰的能力,痰液由支氣管黏膜的纖毛擺動送到咽喉部位后無法排出,就停留在咽喉部位不上不下。當呼吸時氣流通過咽喉部位就形成呼嚕聲,尤其是當夜深入靜時,父母可以明顯地聽到孩子喉嚨里呼嚕呼嚕的聲音,好像貓在打呼嚕似的。
對于喉嚨里有痰呼嚕聲作響的孩子,只要及時采用抗感染藥物,加上化痰藥物,隨著炎癥的消退,痰液的祛除,孩子喉嚨里的呼嚕聲就會隨之消失。
康醫生
腳后跟疼如何醫治
康醫生:
近兩個月來,我總感覺右腳后跟隱隱作痛,局部不紅不腫。早上起床或行走時間過長就特別疼。請問這是什么病?該如何治療?
牛麗(深圳)
牛麗讀者:
根據敘述的內容,你可能患的是跟痛癥,即足跟部跖面疼痛。跟痛癥起病緩慢,病史有幾個月的或幾年的,此病多發于40歲以上的中年婦女。晨起、步行或站立時加重。局部不紅不腫,也有輕度腫脹者。有部分患者足部可見畸形,如平底足等,在踉骨跖內側檢查可發現足跟處有一局限性壓痛點。X線片常顯示伴有跟骨骨刺。
跟痛癥原因是足底跖腱膜牽拉引起跟骨結節處的慢性炎癥。從解剖上看,跖腱膜是起自跟骨跖面結節,向前伸展至跖骨頭附近。它分五段,先附著于每個足趾的近側趾節的脂肪墊上,然后附著于滑膜上,而跖膜深面有趾短屈肌附著其上。跖腱膜有維持足底縱弓、緩沖震蕩的作用。正常步態時,跨步向前,跖趾關節先背屈,后跖屈。跖腱膜受到三重牽拉,即跖趾關節的背屈、趾短屈肌的收縮、體重的下壓,牽涉拉力增大,集中于跟骨跖面結節上。如果跖腱膜受到長期、持續、過大的牽拉,即可在跟骨結節的附著處發生慢性損傷,產生骨膜炎或纖維組織炎癥。此外,如有骨性關節炎或有風濕類風濕病及有足內在肌力衰弱,體重驟增、長途行走或長時間站立以及穿鞋不合適等,也可引起跟痛病。
跟痛癥主要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患者可穿平底軟鞋,墊海綿跟墊;進行輕度足底按摩。以緩解跖腱膜的張力;同時,還可局部外敷三七散,早晚用洗藥泡腳,促進炎癥的吸收。針對病史較長的患者,建議局部封閉治療。藥物要注射在腱膜或骨組織表面。
康醫生
產婦保持身材窈窕可否用腹帶
康醫生:
我看到許多原來身材苗條勻稱、窈窕的青年婦女,在分娩生小孩后很快變得肥胖臃腫,行動遲緩,丑陋起來,和婚前判若兩人。我的身材姣好,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準備在生小孩后盡快用腹帶束腰收腹。不知這樣做好不好?
呂莉(上海)
呂莉讀者:
產后肥胖臃腫,不僅影響女性身材健美,而且不利心身健康。因此,避免產后肥胖,保持窈窕身材,已成為眾多現代女性非常關心的熱門話題,紛紛想方設法,減肥瘦身,用腹帶束腰收腹,以期讓產后的身材恢復如初。其實,這種做法對產后身體的恢復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在懷孕期,隨著胎兒的生長發育,子宮的重量和容量可分別增至孕前的20倍和170倍左右,產后子宮要恢復到孕前的大小及位置,一般需6周左右,產婦如在產后即穿上緊身褲或束上腹帶,腰腹間被腹帶勒得緊緊的,便會引起腹壓增高,影響子宮韌帶及盆腔內各組織器官的正常恢復,導致子宮下垂,子宮嚴重后傾后屈,陰道前、后壁膨出等,容易造成盆腔炎、附件炎、盆腔瘀血綜合征等婦科疾患,嚴重危害產婦的健康。如果是剖腹產,在術后7天內用腹帶包裹腹部,有利于促進傷口的愈合,但在腹部拆線后,就不宜長期間使用。身體過瘦或有內臟器官下垂者,使用腹帶對內臟器官有舉托作用,但當內臟器官舉托復位后,則應將腹帶松解為宜。產后促進體形復原的有效辦法是:1.產后鍛煉。鍛煉的方式以抬腿運動、仰臥起坐,或做產后保健操為主:2.堅持哺乳。哺乳即可促進子宮復位、恢復體形,又有助于消耗熱量。3.合理食入營養。膳食搭配科學,營養攝取合理,是維持產婦健康恢復及嬰兒發育的保障,因此應保持各種營養的攝取,但脂肪的攝入應控制,盡可能少吃或不吃。可見,產婦在產后不可急于使用腹帶束腰收腹。如想使用,也必須在產褥期后合理使用,這才有利于健康。
康醫生
怎樣給嬰兒喂藥
康醫生:
孩子生病要吃藥打針。可是,我的孩子就是不肯吃藥,無論用什么方法都無濟于事,不知喂藥是否也有學問?
李萍(江蘇)
李萍讀者:
嬰兒的味覺特別靈敏,以苦味的藥物往往拒絕服用,或者服后即吐,弄得家長常常毫無辦法。有些家長干脆捏著孩子的鼻子,撬開嘴硬灌;有的甚至在孩子張嘴大哭時乘其不備,一灌了事,其實這些辦法都不科學,也是不可取的,既無法保證藥物完全吞咽下,發揮藥效,還有可能因藥液嗆人氣管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等。
因此,家長給孩子喂藥時需耐心細致,掌握一些喂藥的技巧不無益處,具體喂藥方法應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靈活選用。
1-3個月的嬰兒吸吮能力差,吞咽動作較慢,喂藥時要特別仔細。為了防止嗆咳,可將嬰兒的頭與肩部適當抬高。先用拇指輕壓嬰兒的下唇,使其張口。有時撫摸孩子的面頰,也會使他們張口。然后將藥液吸入滴管或橡皮奶頭內,利用嬰兒吸吮的本能吮吸藥液。服完后再喂些水,使口中的余藥全部吞下。如果孩子不肯咽下,則可用兩指輕捏雙頰,幫助吞咽,服藥后將孩子抱起,輕拍背部。排出胃內空氣。
4-12個月的嬰兒,可讓其斜坐在家長腿上,不要讓孩子的頭部過于后仰。先喂一口白開水潤潤口,喂藥時若孩子不肯張口,千萬不要采取生硬的做法。可以輕捏孩子的下頷,將藥液從他的口角旁沿舌下或牙齒縫內倒人,使孩子將藥慢慢咽下,待藥液全部咽下后再把藥杯拿開,以防孩子調皮,將口中尚未咽下的藥液全部吐出。
年輕的父母應不斷地摸索喂藥技巧,了解孩子的“脾氣”,順利完成喂藥的艱苦“任務”。
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