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絳彩瓷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個獨特品種,也是一個流行時間僅有幾十年的釉上彩瓷品種。她悄然出現于晚清文人之間的酬贈“雅玩”的生活之中,隨之形成一股強大的藝術潮流,風靡大江南北,爾后又悄然退出。其一閃而過的身影竟然讓歷史來不及回味,來不及記載,以至于差一點被忙碌的現代人忘記。
上世紀末,改革開放帶來的收藏熱讓彌漫著文人氣息的淺絳彩瓷又進入收藏者的視野,它那空靈雋永的藝術氣息又受到了人們熱烈的追捧,身價也在不斷提升。而在藝術品拍賣會上,那些淺絳彩瓷名家的作品價格也是直追明清官窯瓷,表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
根據雅昌藝術網上提供的資料,淺絳彩瓷最早現身拍賣場是1999年10月27日中國嘉德的拍賣會上,一件民國時王琦繪淺絳彩鐘馗“福在眼前”圖瓷器拍出了24,200元人民幣的不菲價格。至2008年10月26日止,出現在拍賣會上的淺絳彩瓷已達574件,已成交拍品253件,成交率為44%,成交額為4,902,086元。
在拍場上表現最好的首先是那些知名度高的淺絳彩名家。如位居雅昌網價格排行榜首位的2008年10月27日上海大眾拍賣公司成交的三件瓷板,就分別是程門淺絳彩山水瓷板、金品卿淺絳彩花鳥瓷板和王少維淺絳彩山水瓷板,總成交價為506,000元。
程、金、王三位均是淺絳彩瓷畫領域大師級的人物。程門是安徽黟縣人,是最早將文人畫引進畫瓷領域的開風氣者,也是淺絳彩繪的集大成者。《黟縣志》記載他“于成(豐)同(治)時名噪大江南北”。程門的山水取法元人及清初四王,畫面筆意生動,設色淡雅,并將詩、書、畫、印融于一爐,表現出傳統文人畫的藝術精神和審美特征。晚清張銘珂《寒松閣談藝錄》“程門”條云:“工山水花卉,嘗客景德鎮畫瓷器,有得其一杯一碗者皆球壁視之。”可見其作品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他的作品在當時已有專門收藏家定制,如在他的一件“幽棲琴趣”花盆上就有“筱園珍藏”款。程門的淺絳彩瓷畫作品在拍賣場上表現得一直很強勁,排行榜上前20位中,程門的作品就占了8席。如2006年中國嘉德拍出的程門淺絳彩山水瓷板成交價為99,000元,而早在2005年北京誠軒上拍的程門繪淺絳彩山水人物圖盤成交價就已達93,500元,其他上拍的作品價位也都表現不俗。
金品卿是淺絳彩領域另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也是安徽黟縣人。他是清同光年間的御窯廠在籍畫師,與王少維并稱為“御窯兩枝筆”。金品卿最擅畫花鳥草蟲,山水人物也清雅不俗,用筆瀟灑工致,設色清麗脫俗,作品格調高雅。他的作品很少出現于拍賣場,偶有現身就很搶眼,如2005年10月6日江蘇愛濤拍出的金品卿淺絳彩花鳥紋天球瓶成交價高達176,000元。
王少維與金品卿是同一時期人,也是御廠在籍畫師。他工人物兼擅山水,其人物用筆疏簡淺淡,造型嚴謹,形神俱佳,尤擅畫猴和寫意人物。他的山水作品也是意境幽遠,曼妙無窮。王少維的作品也較少出現于拍場,除上述一件外,2007年1月14日杭州駿成以77,000元拍賣成交的一件淺絳彩山水人物圖四方尊考為王少維作品。
除以上幾位大師外,晚清時期的其他幾位淺絳彩名家如張子英、馬慶云、何明谷、任煥章、汪章、汪照黎、程言等人的作品在拍場上也有不俗的表現。張子英也是清光緒時期的御窯畫師,擅長山水、花鳥,山水學沈周,皴筆嚴整,花鳥師惲壽平,工整明麗。其傳世作品中早期的極為精美,在拍賣場上的價格直追三位大師。如2006年6月3日中國嘉德拍出的一件落“子英”款的直徑20.8厘米的淺絳彩花鳥圖大碗,成交價為44,000元,兩年后的2008年10月26日,上海大眾拍賣成交的一對清光緒張子英制淺絳彩花鳥碗價格已達110,000元。
任煥章與程、金、王是同一時期人,其名氣雖不及三位大師,但其畫風風格明顯,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其作品人物勾勒準確,運筆簡練;花鳥工寫兼備,收放自如;山水筆法率意,渾然天成;書法風格多變,題款筆力道勁峻拔。2007年12月15日中國嘉德拍賣的任煥章制淺絳彩花鳥蓋碗(一對),成交價為51,520元。
馬慶云與何明谷都是清末民國初年的著名淺絳彩名家。后人將他們二人與錢安、周筱松合稱為民初四大家。何明谷師從汪友棠,與錢安合稱汪門二枝筆,他擅長人物、花鳥、山水各畫科,尤以刻畫人物神情細膩逼真著稱。在2008年10月上海大眾的拍賣會上,他的一件淺絳彩群仙圖瓷板拍出了121,000元的高價,可見其人物畫的功力不同凡響。馬慶云的藝術創作活躍期在光緒晚期至民國初期,他擅長人物畫,畫面設色淺淡,人物衣飾具有水墨寫意畫的風采。2007年北京中拍的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有“馬慶云”款的民國淺絳彩人物六方瓶成交價為22,000元,而在2008年10月上海大眾的拍賣會上,馬慶云的一對山水人物四方瓶,價格巳升至110,000元,由此可見其作品的升值潛力。此外,2005年上海嘉泰秋季拍賣會上,一件清光緒米黃地淺絳彩梅樹詩文玉壺春瓶以77,000元成交。此瓶腹部淺絳彩繪冰梅橫斜、紅梅老椿、鐵桿劍枝大寫意景,頸部大篆書“富貴吉祥,平安如意”,肩部行草題詩文,落款有“九十有六,山人筆”、“少云氏作鈐畫仿古印一枚”、“時丙戌季秋月上浣于昌江客邸”等。丙戌年即光緒十二年,“山人”應為王昭明,他號“樵山人”“樵亭山人”,擅人物花鳥,所畫樹木枝葉紛披,老干橫虬。可見,一些非名家的優秀作品也同樣受到藏家的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精美的民國時期的淺絳彩作品在拍賣會上也有上佳的表現。如上海嘉泰2005年秋拍會上,一套民國淺絳彩十八羅漢瓷板畫(一套四屏)拍出了308,000元的高價,這套瓷板畫的落款為“子新”“子久”“子安”,子安即為段子安,民國彩繪大家,王琦至交。又如南京十竹齋2005年秋季拍賣會上,一件落款為“仙源唐峰氏”的民國淺絳彩山水人物棒槌瓶成交價為143,000元。上海朵云軒2005年7月10日的拍賣會上,一件成交價為71,500元的民國淺絳彩山水瓷板,畫面右下方有“汪野亭”印。
從以上所述拍場上淺絳彩的價格行情可看出,早期的一些名家大師的作品正處于一個上升的態勢,但一些非名家的優秀作品則更值得關注,特別是一些民國時期著名畫師的淺絳彩作品,其藝術價值并不遜于早期淺絳彩畫師的作品,其經濟價值更值得期待。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隨著淺絳彩作品價位的上漲,贗品也不期而至,希望收藏者擦亮眼睛,捂緊錢袋,謹防上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