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到市郊農村收集古錢幣,一位老先生提供了一枚浙當百“咸豐重寶”刻花錢(見圖)。該刻花錢制作規范、工整,刻花細膩、美觀,包漿老舊、自然,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刻花錢。
刻花錢是厭勝錢,是俗稱花錢或吉祥錢中的一種。通常是在鑄錢局所鑄造的普通錢幣上,刻上花卉等圖案,以增加觀賞性。也有的刻花錢是民間鑄幣,民間刻花,和民間鑄造的各種厭勝錢一樣。該浙當百“咸豐重寶”刻花錢,就是許多刻花錢中很難見到的一種。
“咸豐重寶”是清文宗成豐三年(公元1853年),因外國資本主義勢力進逼和國內太平天國的興起,危機四伏,財政枯竭,為挽救幣制行將崩潰之勢而鑄造的大錢,計有當四、當五、當八、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五十共八種,當百以上為元寶。但寶浙局鑄造的“成豐重寶”,也有當百的特例,且版式多樣,其中有浙當百“咸豐重寶”,背文穿上為“當”,穿下為“百”,穿左為滿文“浙”,右為漢字“浙”,而不是滿文“寶”“浙”;當頭“百”成豐重寶,背文穿左穿右雖為“寶”,但穿上為“百”,故被稱為當頭“百”。而浙當百“成豐重寶”刻花錢,便是在浙當百的“咸豐重寶”上刻花的。
這枚浙當百“咸豐重寶”刻花錢,直徑6.7厘米,厚0.4厘米,重94.5克。方穿,穿徑1.6厘米,穿孔已被打磨過。面廓寬0.8厘米,刻有回紋。面文“成豐重寶”四字,楷書。背廓寬亦為0.8厘米,刻有纏枝花卉。背文穿上為“當”,穿下為“百”,穿右為漢文“浙”,穿左為滿文“浙”。面文四字楷書之間,左上角刻有金錢,右上角刻有“坼”,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別刻著不同的花卉。這樣,使這一刻花錢既不失原來浙當百“成豐重寶”的風韻,又使其更加精美、迷人。
根據有關錢幣資料記載,寶浙局的浙當百“咸豐重寶”,僅為試樣錢,沒有批量鑄造,傳世數量極少,而浙當百“成豐重寶”刻花錢,就更加少了。因此,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目前,這枚浙當百“咸豐重寶”刻花錢保存完好,因經常被人撫玩,文字及邊廓露出金黃色。
責編 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