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一:邊吃邊玩
★原因分析:
孩子邊吃邊玩的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沒有科學地喂養(yǎng)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飽了,父母卻還要求孩子吃:還有的父母過分遷就孩子,孩子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有的父母沒有為孩子建立有節(jié)奏的生活習慣,孩子玩得正在興頭上的時候,硬拉著孩子去吃飯:更有的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餐桌禮儀教育等。
★對癥下藥:
1 孩子到3歲左右。就應引導他(她)乖乖地坐著吃飯。不可邊吃邊玩。
2 孩子吃飽了,就不要再硬塞給他(她)吃。
3 進餐時盡可能排除引發(fā)孩子玩的因素,并盡可能將看電視與吃飯時間錯開。這也需要父母以身作則。
難題二:挑食
★原因分析:
孩子挑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說明孩子開始學著自己作決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成人如果在孩子的飲食上過度遷就,也會養(yǎng)成孩子挑食。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是沿襲家庭的飲食習慣,所以當孩子挑食的時候,父母要想想自己是否挑食?
★對癥下藥:
1 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與大人一樣,選擇食物也有好惡之分。如何讓孩子選擇呢?在此提供幾個小絕招:
營造溫馨用餐氣氛。共同布置餐桌,讓孩子選擇安排餐具、座位。進餐時有輕松的交流。
對某一食物挑食。母親可以采用一些建議的口吻或注意說話技巧(例: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吃三口或兩口,可以與某種菜混在一起吃),但是允許選擇絕不是迎合孩子的挑食。有些父母常常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見,問他想吃什么好菜,這無疑是教他學會挑食。
2 如果孩子因身體的原因引起食欲和胃口的變化。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過分擔心和著急,細心觀察,調(diào)整飲食。過一階段自然會好的。
3 經(jīng)常啟發(fā)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可以用小故事啟發(fā)孩子,例如某某就是吃了什么,才長得高,成了冠軍。父母還可以用贊賞的表情誘發(fā)孩子的食欲。
4 細心的母親在食物設計和烹飪技巧上要盡可能有變化。例如,不要一連幾天重復同一種食物。食物一定要有變化。可以將孩子喜歡的食物和不喜歡的食物搭配起來。
5 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及時鼓勵。在孩子食欲好的時候糾正挑食。
難題三:吃飯少
★原因分析:
1 運動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饑餓感。
2 零食和飲料吃得過多,對正餐沒有興趣。
3 確實是胃口小,同時,孩子在生長中也存在著階段性的調(diào)整,例如3歲的孩子會出現(xiàn)一段時期的食欲較小,屬生理性的調(diào)整。
★對癥下藥:
1 讓孩子決定自己的飯量。不要硬逼著孩子完成母親規(guī)定的標準定量。讓孩子獨立用餐,稍大些的孩子允許他(她)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就餐時間,或自己規(guī)定飯量。
2 可以請孩子的同伴來聚餐。
3 限制零食,一是數(shù)量上,二是時間上(進餐前一小時不吃零食)。
4 每天必須給孩子一定的運動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消化)。
5 對于突然飯量減少的孩子,母親要細心觀察。是否有胃部不舒服,還是情緒問題。分析原因,有針對地解決。
難題四:吃飯慢
★原因分析:
1 孩子生來就是“慢郎中”性格,生性如此,父母不必一再催促。
2 進餐細嚼慢咽是好事,有助于孩子健康。
3 孩子沒有食欲,吃吃停停,注意力轉(zhuǎn)移,或是碰到不喜歡吃的食物。
★對癥下藥:
1 前兩類情況不是問題,但要注意不要使食物涼了,可以采取少盛再添的方法。
2 沒有食欲就讓孩子少吃。
3 要注意烹飪的食物使孩子喜歡,易于孩子咀嚼。
友情提醒:
一、盡量保持進餐時輕松愉快的氣氛,這是增進孩子食欲的基本條件。孩子拒絕進食,絕對不能強逼,不妨讓孩子走開。孩子是不會讓自己每一頓都餓著的。只要堅決不給孩子吃零食,下一頓飯孩子回到餐桌邊就會大吃一頓,這比嘮嘮叨叨數(shù)落而沒有效果要強得多。
二、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指導,但不要給予過多的建議、提醒和催促,不要忙著給孩子喂飯和夾菜。不要令孩子認為飯桌上任性能引人注意。
三、不要期望孩子每一頓的食量一樣,成人也會因心情不同而吃多吃少。應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四、不要拿著飯碗跟著遷就孩子,要讓他們知道吃飯就必須到餐桌上,但切勿把氣氛搞得嚴肅可怕。
五、進餐時要關注孩子的咀嚼能力。這樣既有利于消化,同時咀嚼也是促進兒童智力發(fā)展的一個因素。研究認為。咀嚼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huán)。咀嚼運動使口腔各種感覺器官興奮,促進智力發(fā)育。(湖南 馬昌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