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打單”有兩種方法:一是幫助客戶解決找人的問題,即找到你找不到的人;
還有一種是幫你把“看不順眼”的人“鏟走”,讓你眼前清靜。后者,就是所謂的“獵頭陷阱”。
幾個月前我在招聘總裁秘書時,某位獵頭前輩推薦了Lily。Lily海歸背景,回國后在韓資企業做董事會秘書,工作和自身條件都很優秀。我很關心她為什么離職。 “前陣子一家獵頭公司聯系我,說有進500強的機會。之后經這個獵頭推薦去面試,3輪面試都過了,我在這邊辭職了,就等著對方發Offer。沒想到獵頭突然通知我職位取消了,一下子搞得我很尷尬,沒法子回之前的公司了,只能開始找新工作。總有種被騙的感覺。”Lily這樣告訴我。
種種原因,Lily最終沒有入職我們公司,但這件事兒我始終記憶猶新。因為,她讓我想起了獵頭常說的“陷阱”。
獵頭“打單”的時候有兩種方法:一種比較直接,告訴客戶我能幫你找到你找不到的人;還有一種相對間接,但可能更容易被客戶接受:我能幫你把在公司里你看不順眼的人“鏟走”。讓你眼前清靜。后者,就是所謂的“獵頭陷阱”。
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先有個獵頭聯系你。并提供職位機會,幾番面試之后就要求你從現在的公司辭職,盡快到新公司上班。入職后不到一周時間就以職位取消為由請你走路。這是個國內獵頭行業里的“潛規則”,相信有不少候選人都被潛規則過。
您要問,這種缺德事兒你有沒有做過?做過,我當過托兒。
事情發生在3年前。前輩Andy“in house”之后,做了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面對著公司一位給賠償不走、降薪調崗也不走的員工Sam使出了“獵頭陷阱”這個損招。我和其余幾個“托兒”配合Andy給Sam安排了3次面試機會,機會看起來都差不多,而且很靠譜,最終會由其中的一家公司給Sam發Offer并讓Sam上班兩天,然后以崗位取消的理由解雇Sam。Sam“按計劃”失業了。只是面試時,真實的Sam給我的感覺也確實不好。
其實,避開這些陷阱并不難,只要仔細分析以下幾點就能看出破綻:詢問公司情況;分析是否真有適合自己的機會;以前這個職位的情況如何,今后又會如何等。
真正為候選人找到適合的職位相當不容易,要比給企業服務困難得多,這也是為什么獵頭從不向候選人收錢的原因。
啰唆了這么多,目的有二:一是在獵頭找到你的時候給自己提個醒,別被騙。獵頭也有陰暗面,并不像我們看到的(至少不全是)那么光鮮、正直、仁義,像個君子。二是時常檢討自己“行走江湖,是不是有做過頭的地方?”像Sam這種給賠償都不走的,應該算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更常見的是在公司得罪了領導,公司又不想給賠償,突然某獵頭打來個電話。此時,請提高警惕,天上很久沒掉餡餅了。有時候這些獵頭甚至是公司派來試探我們忠誠度的。
這里還是有提高獵頭可信度的方法,那就是平時多跟獵頭保持聯系,建立自己的圈子,這樣會在我們重新開始求職之旅時給自己買份保險。跟陌生獵頭接觸要慎重,尤其是對方不能準確提供信息來源給我們的時候。我有5年沒有更新過網上簡歷了,如果我接到某個電話說,在網上看到我的簡歷。然后問我是否考慮工作機會。那這里明顯就是有問題。
再說前面提到的Lily,后來得到前公司的諒解回公司上班了。至此,我只是能認為她是被獵頭顧問“忽悠”了,相信下次她會更加慎重地提出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