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長許宗衡
2008年11月29日,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國家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張建國、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深圳平安銀行行長理查德·杰克遜、慧聰網CEO郭凡生等聚集一堂,在“國際人才高峰論壇”就金融海嘯下的人才戰略等發表精彩演講。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莫里斯·斯特朗也為論壇精心準備了演講稿。我們根據上述嘉賓的演講內容,編輯整理為本期特別策劃。
今年,適逢改革開放30周年和鄧小平同志“利用外國智力和擴大對外開放”重要談話發表25周年,借此機會,我想就“人才鑄就發展,創新創造財富”這一主題與各位進行探討交流。
28年前,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正式宣告了深圳經濟特區的誕生,歷史選擇了深圳,這塊由小平同志倡導設立的“試驗田”高舉改革開放大旗,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以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氣魄,擔當起殺出一條血路的重任,走上了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道路。
28年來深圳勇立潮頭,開拓創新,大膽突破傳統體制的束縛,在眾多領域率先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敲響了新中國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的第一錘,拉開了土地使用市場化的序幕,發行了新中國第一張股票,吹響了股份制改革和資本市場的號角。率先引進外資奏響了多種經濟成分發展的序曲;率先改革用工制度,實行招聘錄用、競爭上崗、合同用工;率先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方面大膽地進行探索。
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全國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深圳已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個新型的現代化城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史上的罕見奇跡,充分地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GDP年均遞增26.9%,外貿出口年均遞增36.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凈遞增34.3%,累計上繳中央各項稅收8300億元。2007年深圳本市生產總值6801億元,人均GDP在全國率先越過1萬美元大關。
深圳的成就讓人激動和振奮,也讓人探尋和深思,是什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來這里進行創業、尋夢,是什么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企業家在這里進行開拓、發展?“鳳凰擇梧桐而棲”,得改革開放之先的深圳,先人一步建立起了支撐自主創新的市場機制。
1994年很多地方還沒有無形資產概念的時候,《無形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在深圳誕生;
1995年針對跳槽人員的《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在深圳出臺;同一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頒布了《關于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科教興市”戰略,扶持建立高科技企業,初步形成高科技要素的集聚效應;
1998年2月,深圳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這就是在全國引起廣泛影響的“22條”。在研究開發、投資擔保、人才引進、技術入戶、人員出國等方面為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給足了優惠政策,直接引發了深圳新一輪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熱潮。
“好雨知時節”。體制創新和市場機制的活力,激發了自主創新的無限生機,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人才、資金和高科技公司大量地流入深圳,盛況空前。
上世紀90年代西部的人才外流被形容為“孔雀東南飛”,短短的20多年,深圳的人才總量由建市初期的6466人增加到142萬人,從只有2名工程師到現在擁有12位院士,450多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000多名博士,6萬多名碩士,1.2萬多名留學回國人員,國(境)外專家來深40余萬人次,這些成就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地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積極推動“四個創新”:
一是創新引才的觀念。從單一注重引進人才轉變為引進人才與引進智力相結合,建立柔性引進機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讓人才引進來,智力用起來,成果留下來。
我們在加大引進人才工作力度的同時,注重完善人才服務體系,真正做到引得進、留得住。2007年9月發布的“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從創新引進使用政策,加大培養力度,加強載體建設,健全激勵和保障機制等方面,為高層次創業人才量身訂做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就加強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25項具體措施,重點解決深圳市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是創新引才主體。從引進各類普通人才為主轉變為以引進高層次有效人才為主,不斷地搭建新的平臺和做大人才載體,通過人才置換促進產業置換,以高新技術人才支撐高新技術產業帶,實現“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帶進一批先進項目,形成一批新興產業”的目的。把深圳的人才綜合競爭力和科技競爭力推向一個新的臺階。
三是創新引才區域。從以引進國內人才為主轉變為立足國內,瞄準海外同時并舉。一方面繼續把接收市外應屆大學畢業生作為人才隊伍的重要增長點,另一方面加快引進和培養一批高學歷、高能力、精通國際事務的人才。積極推進大珠三角城市群、人才資源開發合作一體化,搭建人才共享平臺。在專業資格赴任、人事代理、人才測評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合作。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從北美、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等高素質人才密集的地區引進人才的力度,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人才資源,實現國內國際人才市場的兩翼齊飛。
四是創新引才方式。從被動等才上門轉變為筑巢引鳳與主動出擊相結合,通過高交會、文博會、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等會展的方式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同時積極開展海外攬才。深圳市自1992年在國內首次以政府名義組團赴海外招聘人才以來,前后共6次組團赴香港、北美、歐洲等地區進行海外攬才,特別是去年12月在法國巴黎和英國倫敦舉辦的第六次海外招聘會,為海外高層次人才提供了600多個職位,吸引了2000多人進場應聘,場面火爆,影響大,效果好,已有300多名應聘者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意向。
制度創新優化了以市場人才配置為主的新機制,使深圳具備了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吸引和利用創新人才的能力和條件,現在深圳這個原本人才匱乏的地方成了人才干事創業的熱土;原本創新資源稀缺的地方,成為了創新資本、技術、體制、機制的驟變場。
有了高水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深圳的自主創新已逐步形成四個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發明專利出自于企業。出現了一批自主創新的骨干企業,涌現出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創新型企業家和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