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海外華僑華人專業人士把目光投向故土家園,既期待為祖國發展,也為個人創業實現價值。海外人才是我國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中部地區的多數地方、尤其是地市級以下區域還沒有把開發和利用海外人才資源完全納入更好實施人才戰略之中。
以湖北省十堰市為例。十堰正在著力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從全國范圍看,區域性中心城市大多有一定的海外人才做支撐,因為人才的國際化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這批華人資本、華人高科技人才、華人的商業網絡等,已經成為他們在城市建設中與世界聯系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助推力。但是,目前十堰市吸引的海外人才和智力僅限在教育和衛生等少數行業,不僅引進的數量較少,而且大多是單槍匹馬、勢單力薄,真正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的高層次人才鳳毛麟角。
經濟的大開放,必然要求人才的國際化。十堰要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一支創新型的關鍵人才。直面該市人才工作的實際,現在最缺的是“帥才”,是那些在經濟、科研各領域起主導作用的創新型的領軍人才,是既熟悉國際慣例又精通兩地文化的具有世界眼光的高層次人才。而海外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成為該市吸納高層次人才的必然選擇。因此,要以海外人才資源的開發,帶動十堰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以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設推動海外人才資源開發,通過利用和開發海外人才資源,彌補該市相關行業專業人才短缺、智力的不足,壯大十堰人才隊伍。
海外人才是該市人才資源的一支重要力量。據不完全調查,十堰現有華僑華人29058人,在各領域取得成功人士約為18500人,海外留學人員約為268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35個國家和地區。
這批從十堰走出去的海外人士,盡管他們出國的形式和背景不同,學習的領域和內容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熱愛祖國,熱戀家鄉。他們不僅具有國內外雙重教育背景,雙重社會關系,精通國際規則,具有跨文化溝通能力,而且擁有專業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雄厚的資金,大多懷有創業的抱負。這些特點,使他們在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的同時,也為家鄉發展經貿、科技、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開辟了一條新的渠道。
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是候鳥,環境是氣候,哪里氣候適宜,它就遷徙到哪里。十堰要把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服務環境作為吸納海外人才的重中之重。海外人才和智力的開發利用不是某一個部門所能解決的問題,必須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多家相關部門形成一個協調機制,通過整合各部門職能,建立海外人才服務中心、海外人才工作站、海外人才特別聯絡員等制度,按照“適當照顧、特事特辦”的原則,構建一個無障礙、一站式、個性化、全方位的服務體系。
人才追求的主要是自身價值的實現,希望能夠尋覓到一個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的環境和舞臺。因此,要吸引和利用好海外人才,就要在搭建良好的舞臺上下工夫。首先,創新引才機制。堅持“以我為主、按需引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原則,以把十堰建設成為現代化汽車城、水電城、旅游城、生態城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立足當前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緊迫需要,以重大工程建設、重點基礎性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為載體,確定重大專項、重點領域、鎖定引進重點海外人才。在吸引方式上,應以引智為主,以重大項目為依托,以項目帶引智,以引智促項目,構建“項目+引智+基地”三位一體的引進海外人才和智力的新模式,實現人才、資本、技術等創新要素的高效集成。
其次,積極搭建海外人才干事創業的平臺。重點是建設好十堰市海外人才創業園。創業園可建在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政策優惠、創業服務較好的區域。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建立海外人才創業園區。創業園內企業除享受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外,還可享受創業園外其他的特殊政策,要把創業園作為海外人才了解家鄉的窗口,作為家鄉與海外人才的聯系橋梁,作為引進知識、技術、專利,實現其高科技轉化的基地。積極從工作、學習、輿論等各個方面為海外人才搭建一個干事創業的平臺,努力使他們在家鄉取得的成績比國外更大、獲得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更強,使他們的創新創業的價值得到體現、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形成一個拴心留人、人在心在、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本文作者為湖北省十堰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事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