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3月14日,在德國南部的烏爾姆小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誕生了。這個嬰兒剛剛出生時,就有一個大腦袋,而且腦袋上還有棱角。
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讓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后來,一直到9歲時,愛因斯坦講話還不很流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而認真的思考。
愛因斯坦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到了5歲的時候,父母都覺得該讓他接受教育了,于是給兒子請來了一個家庭教師。可是誰知道,愛因斯坦卻生平第一次發脾氣了。他將自己的小椅子扔向老師,把老師弄得哭笑不得。父母商量后,只好辭掉了兒子的這個老師,把他送到學校去接受正式的教育。
愛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猶太人,而猶太子女學校在郊外。猶太學校不僅很遠,學費也很高,所以,家里人只好把愛因斯坦送到一個天主教會辦的學校去。
1885年6月的一天,到了愛因斯坦上學的時間了。但是他卻磨磨蹭蹭,無精打采的,一點也不想去上學。
當時;德國的學校是十分嚴格的。愛因斯坦在班級里學習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當老師進入教室后,如何恭敬地向老師問好。令他煩惱的還不是這個,而是問好之后不能馬上坐下,必須有充足的耐心等到老師說“同學們好”之后,才能坐下。
同時,愛因斯坦還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記住許多規則,誰要是違反了這些規定的話,一定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種懲罰通常是,老師拿著一根小棍子,打“壞學生”的小腿或屁股。另外,教室里的椅子是硬木頭做的,坐在上面很不舒服……
這一切讓愛因斯坦覺得很不習慣,而且十分討厭。他不喜歡這個像監獄一樣的學校,討厭可惡的規定……為了逃避,他常常假裝生病,不去上學。
假生病不要緊,但是有一天,愛因斯坦真的生病了,爸爸媽媽把他送到醫院。
在醫院的這天,爸爸給他帶來了一件禮物: “乖兒子,你好些了嗎,看看爸爸給你帶什么來了?”
“爸爸,我病得很嚴重,醫生說我還不能起床呢!可能還要幾天才能去學校。”愛因斯坦情愿就這么躺在醫院里,也不要去討厭的學校。
“你看!”爸爸走到他的面前,輕輕地把一個圓圓的東西放在愛因斯坦胖嘟嘟的手心里。
“什么呀?”愛因斯坦好奇地問。
“這是羅盤,用來定方位的。”爸爸解釋著。
愛因斯坦目不轉睛地盯著手里從來沒見過的東西,羅盤的表面刻有N、E、S、W四個表示方向的字母,中間有一根指針指著北方。他想讓指針轉過來,可是,無論他怎么動,指針都還是指著北方。
父親給他解釋說: “這個羅盤,不論它怎么動,磁針都永遠指向北方。”
“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住的地球里面呀,有一股很強的磁力,它把磁針吸引到北方了。”
“這個磁力在哪里呢?”
“整個地球上都有!”爸爸不斷地解釋著。
愛因斯坦靜靜地聽著,他詫異地盯著羅盤,心里想: “是什么東西支配著這個世界呢?太神秘了……”
他一連幾天很高興地玩著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直到愛因斯坦67歲時還能鮮明地回憶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