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紅心鴨蛋”曾經(jīng)成為食品安全的丑聞。今天我想詢問讀者的是:你吃過人造雞蛋嗎?
雞蛋產(chǎn)于母雞的肚子,紅心鴨蛋也產(chǎn)生于鴨子胎盤之內(nèi)。人不與雞交配,何來“人造雞蛋”?但是令筆者感嘆的是。由于人世間的斑斑雜色的不斷發(fā)酵膨脹,許多有悖常理的事兒,包括人造雞蛋便在夾縫中誕生了。
一天。打開電視,看見一個人正在用各種化學漿液來合成人造雞蛋。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不僅調(diào)配出來的蛋黃和蛋清與真的蛋黃蛋清一模一樣,就連化學原料制成的蛋殼。也與真蛋殼一模一樣;經(jīng)過處理,一個圓溜溜的“雞蛋”便完工了。正在我感到大開眼界之際,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話鋒一轉(zhuǎn),把我這點因新奇帶來的興奮一掃而光。他說:“觀眾朋友們。這種人造雞蛋已然進入了禽蛋市場。因為它是化學原料合成,有害健康,希望有關部門盡快給予查處,以防貽害百姓健康。”
天哪!五花八門的造假族,真是無所不能了:在文化教育領域里能造出假章、假畫、假古董、假文憑、假證書和代替學生應考的假考生:在政法機構出現(xiàn)假警察、假警車、假城管、假法官以及身著橄欖綠的假軍人:在以誠信為旗的商界則更是假象環(huán)生,什么假中介、假商鋪、假老板、假房東以及假酒、假煙、假醋、假油、假鹽……一個假字,真是包羅萬象,伸向生活的各個領域,讓國人真的難辨真假“李逵”了。這些東西不僅嚴重褻瀆中華文明,還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綱常。在中國5000年的文明中,古人曾以四大發(fā)明領先于世界,而令人竟把雞蛋也仿造出來,并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實在令人心靈顫栗。
昔讀史書,在豐厚的人文歷史積淀中,有著不勝枚舉的各種奇聞異事,如宋代以假換真的“貍貓換太子”。當時為爭奪皇后之權,劉后與太監(jiān)狼狽為奸,用割去尾巴的血淋淋的貍貓,頂替了剛剛出生的真太子;《聊齋》和《笑林廣記》中,亦曾留下一些鬼怪故事以及影射人生的調(diào)侃幽默,其中最大之假,是以活人裝鬼或死鬼還陽之類的笑談。但這不,僅不影響百姓的生活。把它編成戲劇,還能讓后人認知皇宮內(nèi)的權力角斗之殘酷和人鬼互變的生活啟迪。但是當人類生活發(fā)展到了電子時代。被稱為萬物之靈、有著5000年古文明的國人,卻有剮老祖宗的封建遺留,超越前人制造出“人造雞蛋”來。真開創(chuàng)了國人創(chuàng)造之“新”。
據(jù)《都市快報》近日報道:一名記者在苦苦尋覓中,終于在山東找到“人造雞蛋之父”任永興,他本從事水晶仿真工藝,但10年前開始了一本萬利的“造蛋”工程。記者在交了800元學習費后得知,用化工原料造蛋,每個“人造雞蛋”的成本僅有三四分錢。其具體工藝流程如下:用硅膠和紙做蛋殼,然后用針管輸進化工原料合成的蛋清和蛋黃,為防止蛋殼露出破綻。在針孔部位抹上一點樹枝雞糞,使其形體更加逼真。這位“造蛋之父”除了告訴記者“造蛋”的玄機之外,還透露他經(jīng)營之道:即與養(yǎng)雞廠和蛋商合作,讓雞蛋中有真有假,以增加自身的安全系數(shù)。
看!一個“人造雞蛋”包含了多少東西?“造蛋之父”曾對記者說:“化工原料合成的假蛋,肯定對身體有害,我是不會去吃它的。”從這句連白中可以看出,他知道這種“雞蛋”會貽害眾多百姓健康,但還是要喪盡天良地遣假。那些黑了心腸的蛋商,何嘗不知其為假蛋?但為了金錢,不惜與造蛋之王一起,對顧客健康進行謀殺。
嗚呼!添加化工原料蘇丹紅的紅心鴨蛋問題大幕剛閉合不久,人造雞蛋又登臺亮相。這既是對食檢部門的嚴峻挑戰(zhàn),更是對全民道德底線的挑戰(zhàn)。前者,是食栓部門時刻擦亮眼睛,以高度的責任心迎難而上才能解決的課題;后者。則非一個食檢部門力所能及的問題了,我們只有強化全民的道德教育,讓每個國人都知榮知恥,才能筑起防范各種造假的萬里長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