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管克江 本報記者 段聰聰
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發放終于在2008年最后一天啟動,消息一出立即帶動在香港上市的中資電信股大幅躥升。路透社分析說,這標志著電信行業2009年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而美國著名證券分析機構晨星公司的報告則表示,這一舉措恰逢其時,將推進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創造更多就業。
中國經濟和中國消費者都是贏家
中國國務院會議上周三表示,中國已具備發放3G牌照的條件,將逐步啟動牌照發放工作。工業和信息產業部官員此前曾表示,兩年內3G投資將達到2800億元人民幣左右。發放3G牌照的消息公布后,刺激1月2日香港股市的電信相關股票大漲。中興通訊漲9.11%,中國聯通漲8.82%,中國電信漲6.2%,中國移動上漲4.37%。
美國晨星公司2日發表的報告認為,中國加速推進3G的原因之一,是中國急需基礎設施建設來刺激大規模公共支出。考慮到有些人擔心600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會投放到無效率的項目上去,所以政府決定向更好的數碼未來投資。報告說,“我們期待今后幾年三大電信運營商會在此投放上百億美元的資金,用于建設和升級基站,以及鋪設3G網絡。這些投資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這種措施在中國出口減速、海外市場冷卻之際恰逢其時。”報告還說,中國電信好像被注射了強心針一樣,將可以進入利潤豐厚的手機市場。如果一切順利,中國的消費者是另一個贏家,因為3G牌照將削弱中國移動的市場壟斷地位。
彭博社報道說,中國電信將在今后兩年為3G服務投資410億美元,明年在這方面的投資將達到高峰。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3G服務的推出每年可為中國手機設備制造業帶來100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預計未來3-5年內可能會拉動上萬億元人民幣的產出。
美歐緊盯中國3G市場
《紐約時報》說,發放3G牌照備受期待,具有顯著意義。中國現在已有6億手機用戶,預計到2010年將有1.5億3G手機用戶。手機用戶從此可以享受更快的視頻、數據和網絡瀏覽服務,幾家世界最大的電信公司將從網絡和手機升級中獲利,為獲得市場份額跨國公司展開了激烈競爭。美聯社也認為,3G牌照的發放將引發激烈的銷售競爭。對于摩托羅拉、法美合資的阿爾卡特-朗訊以及諾基亞-西門子這些公司來說,在全球需求下滑的時候,中國市場的銷售顯得尤其重要。“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中國移動將在3年內擁有大約1億個3G用戶,這比許多國家整個移動市場的規模還要大。但是這些國際玩家能分得多大的蛋糕部分地取決于中國的政策。”有人擔心中國會通過要求運營商購買本國產品的方式來扶持自己的高科技工業。一家外國咨詢顧問公司的專家認為,外國企業估計只能獲得不到50%的3G訂單。美國和歐盟也在密切關注這一過程,并向中國施加壓力,讓中國在這一問題上遵守“國民待遇”的規定。
目前3G有三種主要標準,分別是歐版的WCDMA、美版的CDMA2000和中國的TD-SCDMA,三大技術標準分別由重組后的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負責運營。有專家說,中國此前幾度推遲發放3G牌照,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標準,以便更好地和WCDMA和CDMA2000這兩大國際標準對抗。但也有人對中國標準提出了質疑。《紐約時報》援引一家投資咨詢公司BDA總裁克拉克的話說,“中國研發的TD-SCDMA標準是皇帝的新衣,雖然官員們都在公開場合支持這一標準,但都意識到這種技術起不了作用。”路透社也報道說,“支持國產的TD-SCDMA標準,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個雙刃劍。一方面它們將獲得大批網絡鋪設合同,另一方面由于這一標準還不成熟,它們的研發成本很大。”
但《印度時報》則認為,發展自身標準可讓中國的電信企業避免向外國技術支付高額使用費。而向本地標準發放牌照,則使中國企業將來有可能在外國市場占有一些份額,贏得一些用戶。《紐約時報》分析說,“中國大力投資中國標準,從而在設備研發和國際標準上贏得更大的發言權。”
有利于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專家認為,在3G技術應用方面,中國已經落后于日韓和歐美。現在放開3G牌照,有利于縮小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喬為國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日本使用3G技術已經有大約10年的歷史了,應該說目前日本的3G市場是最成熟的。到2012年前后日本將開始推行4G的技術。韓國制造的一些品牌手機在國際市場上能夠占有一席之地也與其較早推行3G網絡有很大關系,只比日本晚幾個月。歐洲和美國3G網絡的應用在去年隨著蘋果手機iPHONE的銷售達到了一個高潮。現在啟動3G牌照發放,不僅可以縮小中國通信產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而且可以帶動相關產業和服務的進步。通信產業雖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但是屬于基礎設施,它的發展對其他產業提高效率、加速發展有促進作用。有點像互聯網對社會經濟所起的作用。
喬為國認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之一,肯定對外國電信商充滿誘惑力。但是對于3G市場將如何劃分,政府還沒有相關政策出臺。對于外國電信商會受到歧視一類的說法沒有根據。盡管外國電信商技術成熟、經驗豐富,但是中國的一些企業,如華為等,也是在世界上很有競爭力的。▲
環球時報200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