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
(一)
1948年9月,國共內戰正在激烈地進行中,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頹勢明顯,敗局已定。那些動蕩的日子里,南京物價飛漲,人心惶惶。街頭時常出現學生、工人組成的“反內戰、反饑餓”游行示威隊伍。9月下旬某日,南京《中央日報》、《朝報》等報刊登出一則并不很引人注意的消息稱:“中央監察委員蔡孝義女士交呈重要提案,彈劾李宗仁副總統種種罔顧黨紀國法,營私舞弊情狀……”
對此一項彈劾提案最為關心的并非廣大民眾學生,而是國民黨黨政機關的大小官吏及黨部的黨棍政客。耐人尋味的是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并未對蔡孝義的彈劾之舉作出正式的公開表態,只是通過該院辦公室主任對京、滬、杭等地媒體表示:此乃蔡孝義同志行使監察權力的例行做法,應予原則上支持云云。而李宗仁副總統倒也沉得住氣,只表示,他在讀到蔡孝義提案正式文本后再作出回應,眼下當務之急是輔佐總統蔣先生完成“戡亂維穩大業”,切實做好份內工作。若是他確犯有專權營私貪污等罪錯,自當接受監察機關審查,承擔責任……
顯然,這位桂系首腦人物對自己的廉潔操守是比較自信的,作出的反應也是適度而有所克制的。他在鼓樓傅厚崗30號官邸里對來訪的親信程思遠說,他根本不認識那個蔡孝義,也不知道她為什么用明顯東拼西湊來的亂七八糟的檢舉材料來中傷自己。李宗仁懷疑蔡孝義的彈劾之舉是受人驅使,幕后肯定有人。而且最令他憤慨的是提案中最聳人聽聞的一條是子虛烏有的收受美軍總部送的“道奇牌”小汽車據為己有一事。
原來,1943年美國援華志愿航空隊的一架運輸機在湖北隋縣某地上空遇到日軍4架戰機襲擊,飛機被日機擊中起火,機上兩名美軍飛行員跳傘逃生,進入游擊區,處境極為危險。當時,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總部駐地在老河口。他得到情報部門的緊急報告稱兩名盟軍飛行員被困在一沼澤區,日偽軍正懸重賞抓捕他們。李宗仁當即電令當地游擊部隊出動營救。又親派司令長官部直屬旅的一排精銳官兵星夜兼程,趕往隋縣游擊區,協助救出那兩名美軍飛行員,還給予盛情款待。盤桓兩天后,李宗仁又派小分隊護送兩名美軍飛行員返回陪都重慶……數月后,重慶盟軍總部的美軍中將柯克特向李宗仁家贈送了一輛嶄新的小汽車,表示這是美國陸軍部的一點心意,是出于感謝李將軍全力營救在華抗日作戰的美國飛行員。其時,郭德潔和子女在家。郭德潔立即用電報向丈夫報告此事,李宗仁指示妻子婉言拒絕之。此車只在李公館家院子里放了兩天,即退還美軍方面,根本不存在什么“受賄”問題。1944年2月,重慶軍法總監部總監何成浚在接到駐軍某師黃師長等人的檢舉信后曾派員作調查,證實根本不存在李宗仁夫婦收受美軍小汽車一事。此事的調查結論刊登于軍法總監部對軍內發行的通報上。
蔡孝義彈劾提案中還有其他6條,如在南京競選總統、副總統期間,桂系控制的安徽省財政廳廳長張岳靈曾從合肥運滿滿一卡車鈔票來南京充作李宗仁競選的經費。李宗仁夫婦利用這筆雄厚的資金通過黃紹竑夫婦秘密地拉票,向湖南籍41名“國大”代表每人送一塊瑞士金表、一枝美國金鋼筆;又如桂系的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秘密派出桂軍兩個加強團開赴南京駐扎于江浦山區,其經費為李宗仁利用副總統職權授意皖省財政廳另設專項開支秘密提供等等,也是似乎煞有介事卻似是而非。
李宗仁在與程思遠、劉仲容等親信幕僚開會商量后,決定由機要秘書擬出書面文書對蔡孝義彈劾案中7條內容作出答辯和解釋。但眼下最好以靜制動,靜觀事態變化,隨時作出堅決而理性的回應。數十年軍旅生涯培養出李宗仁堅毅沉穩的性格,他根本就不信自己會被這一樁拼湊出的色厲內荏的彈劾案整倒……
(二)
那么,蔡孝義又是個什么樣的女性?她為何選擇向在國民黨最高層內政聲尚好,又較得人望的李宗仁出狠手呢?
蔡孝義,江蘇南京人,1911年出生于城東一開明紳士家庭。在美國教會辦的明德女中畢業后,1933年,她以優異成績考取上海復旦大學。兩年后,她在南京度寒假時,經親友介紹,結識了從漢陽來南京出差并看望姐姐的張導民。
張導民,湖北武穴人,畢業于武漢中華大學政治經濟系后,奉派公費留學英國倫敦大學深造。學成回國后。當上漢陽縣長,主政清廉,治績優良,成為鄂省政界一新銳人才。再說這回張導民返回武漢后,即與蔡孝義書信往還,情趣相投。一年后,他倆在漢口舉行了婚禮,場面熱鬧。新郎新娘夫婦特將收到的禮金捐出一半給漢口養濟院,用以給孤苦無依的老人和婦女兒童適當改善生活。這一慈善之舉在當年受到社會輿論的好評。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戰全面爆發。張導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協助兵站征募新兵,做好家屬優撫工作;還兼任了湖北省戰地動員委員會委員。1937年底,上海、蘇州、南京等城市相繼失守,張導民的姐姐、姐夫一家7口人隨難民洪流西撤至漢口,借住在張導民家。蔡孝義則以縣長夫人的身份動員全縣婦女,節衣縮食,紡棉織布,縫制軍服、做鞋子,支援前線將士,為神圣的抗戰作出貢獻。1945年夏,抗戰勝利,日寇戰敗投降,張導民被調到南京,擔任國民政府糧食部田賦署長,生活才告安定。但大創初復,滿目瘡痍,百廢待舉。他很是忙碌,日夜籌劃田賦征收制度,擬定法令規章,督導執行征收,家庭重擔全由夫人蔡孝義一肩挑起。
1946年秋,張導民因在湖北當官時素具清望,被推選為制憲“國大”代表,蔡孝義亦在上海選區當選“國大”代表。夫妻同為“國大”代表,一時傳為佳話。次年6月,張導民又再次當選湖北省農民團體“國大”代表,而蔡孝義則當選為國民政府監察院新一屆監察委員,這是國民黨政界對這位女性公職人員正派敢言的一種肯定。
那時,南京國民黨政權的貪污腐敗現象已極為嚴重,很多官員利用職權,一味搜括民脂民膏,鬧得烏煙瘴氣、天怒人怨。就以南京地區來說,自光復后,軍政大員大搞接收,“五子登科”大行其道。像軍統局長戴笠就將寧海路一帶“高尚住宅區”20多套洋樓別墅弄到手再造出虛假的敵產登記名冊呈交行政院應付了事。而東南挺進軍總司令湯恩伯在1945年10月一次就從頤和路一號汪偽內政部長陳群公館里拖走兩卡車貴重的紅木古典家具及玉器古玩等,將這一批敵產的主要物品盡數人了私囊,可謂巧取豪奪,為所欲為。張導民是極少數清廉高官中的一個,如他家住的城中俞家巷幾間半舊洋房便是托親戚租來的,幾乎沒做裝修。而在糧食部和政府其它部委,大小官員都忙著利用手中權力撈錢營私。一時間,首都
南京城內哪怕是一些政府處長、科長主任居然也買得起小洋樓,娶上姨太太……
蔡孝義極為看不慣,幾次向監察院院長于右任反映情況,請先從中央糧食部開刀,派員駐部開展調查,整肅一批貪官污吏。于右任搖頭嘆息,表示事情很難辦。他明白蔣介石一心忙于反共打內戰,根本無精力過問肅貪懲腐之事,況且他因一次次公然庇護與他沾親的宋子文、孔祥熙兩大家族已經大失民心。這些權貴貪污腐化劣跡多多,一直不知收斂。再說在糧食部當部長的谷正倫,擔任憲兵總司令多年,殺人如麻,心狠手毒,他又是蔣介石的心腹,他在糧食部可說一手遮天,且還假裝清廉,暗里斂財無數。蔡孝義若彈劾糧食部主官,能扳得動谷正倫么?她恐怕是太不自量力了。于右任官場沉浮多年,閱人無數,他也知道蔡孝義和她丈夫都是正派人,但他總覺得蔡孝義還有些書生習氣,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像蔡孝義突然提議案彈劾李宗仁副總統,就更令于右任感到驚訝、困惑了。據他所知,李宗仁不但抗日有大功,而且為人也較開明,識大體,抗戰勝利后,李宗仁調任軍委會北平行營主任,多次下基層了解民情,還常在中南海內召開社會賢達名流、大學教授茶話座談會,虛心聽取意見。能做到這樣就已很了不起了,難怪美國政界對當上副總統的李宗仁印象較好,還寄予了希望,暗中給予支持。
照于右任看來,蔡孝義的彈劾提案7條“罪錯”中,似乎桂系安徽省財政廳廳長張岳靈提供給李宗仁部分競選經費一事還多少有據可查,但實情已被夸大了許多。而且在南京搞競選,確實得有財力支持,如競選副總統的莫德惠、程潛等人各自都得到家鄉黑龍江省、湖南省等地官方及民間的財力支持。蔣介石是很希望孫科當上副總統的,他曾授意廣東省政府調撥出一大筆經費匯往南京,以助孫科競選。蔣介石又暗中授意中央財政部給孫科競選班子撥錢……若是照蔡孝義的彈劾理由來推理,則蔣介石、孫科、莫德惠、程潛等就都應該受到監察委員們的彈劾和追究。而這又怎么可能呢?因此,于右任在戰火彌天,國事日非的大背景下,對蔡孝義彈劾李宗仁一案保持謹慎和低調,指示將彈劾案暫行擱置,不予討論處理。他甚至懷疑自己這位名聲不錯的女下屬是受了蔣介石陣營內某權勢人物的教唆。再明言之,此權勢者便是宋美齡。那么事實真相又如何呢?
(三)
蔡孝義和宋美齡之間還真有過一段淵源。1938年4月,張導民調任湖南平江縣長,不久改任駐湘二十九兵團后勤辦事處處長(上校銜),做出顯著成績。1939年3月,為了服從戰局需要,張導民回任文職,奉調出任國民政府財政部印花煙酒稅局局長,在戰爭環境里致力于充裕國庫,提升國家整體戰斗力。由于成績優異,他于1941年被擢升為廣東省政府委員、財政廳廳長兼第四戰區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于粵桂兩省主持對敵經濟作戰,統辦兩省金融和財經工作,維持戰區的軍需民食。
此時,夫人蔡孝義亦隨張導民來到廣東,出任廣東省新生活運動婦女工作委員會會員,在宋美齡的指導下,倡行新生活運動,宣傳禁煙禁賭、文明衛生、保護兒童權益,辦了很多得民心的實事。后來,她被聘為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婦女運動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女青年會董事、省新生活運動婦女會附設托兒所所長等職。1943年,蔡孝義被聘為私立南方商業專科學校教授和力行中學老師,兩邊教學,頗為忙碌,在戰亂環境里做出了顯著成績,其事跡常見于重慶報端,被人們譽為“不讓須眉的嶺南女杰”。
1944年秋,蔡孝義當選為戰地優秀婦女干部代表返回重慶開會時,受到宋美齡、李德全、何香凝等人的親切接見。宋美齡還在黃山官邸以家宴款待了蔡孝義,勉勵她多為國家作貢獻,蔡孝義甚為感動。自此后她對這位第一夫人的出眾氣質風度和“堅定的抗日愛國立場”更為欽佩。
抗戰勝利后,蔡孝義隨丈夫回到她飽受劫難的家鄉南京。作為首都婦女界代表和女“國大”代表,她又幾次獲邀參加過宋美齡主持的茶話會。她知道蔣介石夫婦與桂系及李宗仁、白崇禧有矛盾多年,積怨甚深。雖說她與李宗仁并無個人恩怨,但她自幼受到傳統文化教育,一直奉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權為正統,忠心耿耿。而且她抱有“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愿意為蔣介石夫婦分憂解難,于是蔡孝義主動做出很出人意外的不太明智的彈劾李宗仁之舉。
但由于戰局進一步急轉直下,這明顯帶有國民黨內部派系斗爭色彩的彈劾議案很快偃旗息鼓,不了了之,根本沒起到什么作用。1949年初蔣介石被迫引退“下野”,回浙江奉化老家遙控政局,李宗仁當上“代總統”,有些開明舉措,但有職無實權,難以有所作為。1949年4月20日,解放軍大舉渡江前夕,李宗仁夫婦也在大校機場匆匆登機,黯然離開了南京……
1949年5月,張導民、蔡孝義夫婦攜家人去臺灣。蔡孝義在臺灣又連任兩屆監察委員,離休后歸于淡泊沉寂,于1991年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