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鳳舉 司 越
霜霉病是萵筍、生菜生產中的主要病害,分布廣泛,不論是露地栽培還是保護地栽培,幾乎都有發生。病害嚴重時,大量葉片變黃或變褐枯死,植株長勢弱,造成減產。除危害萵筍、生菜外,還能侵染油麥菜、菊苣及數種野生菊科植物。
一、癥狀識別
萵筍、生菜霜霉病的癥狀相同,唯萵筍初發病時病斑常出現在主脈兩側,而生菜則不明顯。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危害葉片,中后期發病重,留種株受害也重。初從植株下部葉片發病,漸向上蔓延。病斑初為淡黃色或黃綠色,近圓形,邊緣不明顯,在擴展過程中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田間濕度大時,病斑葉背面生白色霜狀霉,有時在葉正面也能出現。繼而病斑中出現不規則的褐色斑,嚴重時病斑相連成片,病葉轉為黃褐色,最后變褐色致枯死。陰雨連綿時,病部黃褐色至灰褐色并腐爛,在殘存的病斑上也有白色霜狀霉。該病在廣州地區于11月至翌年2~3月發生,華中地區則在4月和11月發病較多,并以春萵筍受害重。
二、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擇抗病或耐病品種:因不同地區病原菌小種可能存在差異,故引種時應經試種。萵筍中,凡根、莖、葉帶紫紅色或深綠色的品種表現抗病,如“紅皮萵苣”、“尖葉子”、“青麻葉”和“萬年樁萵苣”等。生菜中,從外形上看,一般花葉和散葉型品種比較抗病,像“蒙瑪”、“皇帝雞冠結球生菜”、“紅結球生菜”、“廣東結球生菜”及“太湖366”等。
2.加強田間管理:與非菊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采用高畦或高壟栽培,嚴禁大水漫灌,保持溝渠通暢,避免田間漬水。保護地注意及時通風散濕,雨天防漏,降低田間濕度。收獲后清潔田園,集中妥善處理殘留物,以減少越冬菌量。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用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200~25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惡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78%科博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9%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不同殺菌機理的藥劑應交替使用。在保護地內宜667平方米(1畝)用5%百菌清粉塵劑1公斤進行噴粉防治。(湖北省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司鳳舉 司越 郵編:43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