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擇優品種。優良品種是提升母羊繁殖率的重中之重,應從母山羊的祖先、本身與后代三方面情況進行選種,根據它的生長發育、體尺外形和生產性能選養具備下列條件的母羊。
①第一胎產雙羔或頭三胎產多羔的母羊。
②光臉型、身軀高、頸和腿勻稱且長、胸腰部寬大的母羊。
③繁殖率高的母山羊的后代。
2.配前催瞟。母羊配種前身高體重越大,產羔率越高;身高體重越小,產羔率越低。據試驗,配種前不足40公斤的母羊,配種受胎率僅50%,全部產單羔。40公斤以上者,受胎率80%~100%,一般都產雙羔。因此,在抓好母羊日常飼養管理、培育體格高大母羊的基礎上,配種前一個月還要進行短期優飼,補喂含能量、蛋白質與維生素較多的飼草飼料,在放牧吃青促膘的同時,每只羊每日用黃豆粉100克,玉米或大麥粉200克,麩皮200克,食鹽、小蘇打各10克,混勻后拌熱水飼喂,連喂一個月,能健脾開胃,促膘增重,促使母羊發情,提高排卵數和多羔率。
3.促發情受胎。將苦鹽150克、麥麩150克、醋30克,混合拌勻濕潤,以用手握不滴水為宜,在母羊發情前10天喂服,可促使發情,增加受胎率。
4.增強胚胎活力。母羊受胎后,胚胎早期死亡是造成繁殖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為此,在加強孕羊飼養管理的同時,有計劃地按時給孕羊注射維生素A、維生素E等,可起到增強孕羊胚胎在子宮內的活力、助長胚胎和胎兒發育、提高繁殖率的作用。
①分別于受精的當天和受精后3~6天,給母羊注射維生素A 20萬國際單位,可使受精母羊的懷胎率比不注射的提高20%。
②分別于受精后的2天、6天和12天各注射一次維生素E(每次劑量為100毫克),可使第一次受精的懷胎率比不注射的提高15%。
③母羊發情前4周,在耳根皮下注射“費可定”(福康寧)2毫升,可促使母羊發情,提高受胎后胚胎的繁殖率,可使40公斤以上母羊雙羔率達98%以上。
④在母羊發情后13~14天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8~10毫升,可激活卵巢功能,使卵巢在一個發情周期排出比在自然狀態下更多成熟的卵子,提高準胎率和多羔率。
5.選種選配。母羊發情時,要選擇外形好、身軀高大、體格健壯、無血緣關系、繁殖率高的換代新品種公羊配種,實行優生優育,促使羊品種的更新換代。
6.適時配種。實踐證明,母羊發情初期進行配種,受胎率僅20%左右;發情盛期配種,受胎率30%左右;發情末期配種,受胎率70%~80%。由此可見,母羊發情末期為配種適期。
為了準確掌握配種的最適時間,若上午發現母羊發情接受公羊爬跨而安定不動,不要立即配種,要推遲到傍晚進行配種;如果是下午發現母羊發情,應推遲到第二天清晨進行配種。因為早晚環境安靜,母羊的大腦皮層處于抑制狀態,而生殖系統興奮性相對旺盛,排卵快而多,受胎率高。為了更有把握,可在間隔10小時后再重復配種一次,能顯著提高準胎率和多羔率。
此外,還應根據羊的年齡及發情時間長短進行配種,老齡母羊發情持續時間短,發情后應及時配種,青年母羊發情時間較長,配種時間應稍后些,中年母羊發情時間長短適中,配種時間應介于老、青年羊之間。(陜西 張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