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淮明
摘要: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然而。在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下,會計信息質量失真的情況比較嚴重,不但不能如實反映資產、負債、凈資產的實際情況,也不能反映收入與支出的配比及收益情況。在這樣的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下,事業單位潛在的財務風險及支出壓力不能夠被及時識別及防范。阻礙了事業單位市場化體制的進程。因此,我們有必要共同探討這個話題,通過轉換事業單位會計基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使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能夠真實反映會計要素的實際情況及預決算執行情況,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收付實現制;權責發生制
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告訴我們: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根據基本準則規定,它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其中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是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要求,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應具備的基本質量特征,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是會計信息的次級質量要求,是對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首要質量要求的補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對某些特殊交易或事項進行處理時,需要根據這些質量要求來把握其會計處理原則。隨著我國事業單位內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事業單位不僅承受著國內市場的壓力,更面臨著國際同行的競爭。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多數采用收付實現制,它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事業單位經濟事項快速發展的需求,為了如實反映事業單位績效,保證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事業單位現用的會計基礎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與變革,以滿足各方對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要求。
那么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存在哪些局限呢?筆者以為(1)在收入實現制下,無法客觀、全面地反映事業單位的資產和負債情況。事業單位所采用的收付實現制提供的信息,主要強調某一年度內的事業單位收支產生的現金流量,收付實現制是以現金支付日作為費用核銷,不能綜合反映實際資產和負債的情況,往往混淆經常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不僅直接導致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規模和數量信息失真,還導致對這些資產的監督和控制的失真。(2)收付實現制下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嚴重地阻礙了事業單位市場化體制的進程。隨著國家對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對事業單位的投入呈逐年遞減趨勢,事業單位的發展已不再是依賴財政撥款,在自主創新的同時,還在尋求走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道路,這就對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和準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收付實現制下很難客觀反映事業單位的收益和預算執行情況。由于收付實現制以款項實際收付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基礎,因此只能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定會計期間內資金來源、使用及報告貨幣資金余額等信息,其實質是收入總量和支出總量的配比,并不能揭示這種配比所產生的效益以及真實的預算執行情況。
以上表現不僅導致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掩蓋了事業單位潛伏的財務危機,還將誤導事業單位內部決策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具體表現在:(1)對資產的會計處理。當前事業單位資產只核算其賬面價值,對已經發生的資產減值和形成的不良資產不與反映,造成資產不實。比如:事業單位的應收帳及預付款項是按照實際發生數額記賬,一般不計提壞帳準備;以購買債權的形式對外投資時,在債券持有期間,不予計利息收入;實際收取時,作為其他收入;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單位,無形資產的攤銷采用一次性攤銷等。(2)對負債的會計處理。收付實現制下處理負債清償時,只有當現金清償時才確認支出,掩蓋了應提前披露未來的承諾、擔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負債,這些問題不能夠直接在事業單位預算和財務報表中反映出來,給事業單位經濟發展埋下巨大禍根。比如:事業單位借入款項,_般不予計利息支出,實際支付利息時,將其計入事業支出或經營支出。(3)對收入和支出的會計處理?,F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把事業單位取得的利息收入、捐贈收入作為其他收入列入事業單位當期收入,這種會計處理不符合相關性原則。一方面,事業單位捐贈收入不是自行組織的收入,另一方面又按照制度規定計入到收入中去,不僅影響當期的經費自給率指標,還會導致經費自給率虛增。對事業收入的核算,一般在實際收到款項時予以確認。事業支出也由于受資產核算方法的約束,規模過大,導致事業支出不實,嚴重影響事業單位收支結余和結余分配。
鑒于以上種種影響,筆者以為應從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方法入手,即變換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變收付實現制為權責發生制。其根本依據是權責發生制是相對于收付實現制的會計基礎,它貫穿于整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總過程,2006年修訂后,基本準則將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基礎,列入總則中而不是在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規定。屬于財務會計的基本問題,層次較高,統馭作用強。因此為避免由于收付實現制所帶來的會計信息缺乏客觀性、可比性、全面性,難以統領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全過程以及不能適應事業單位管理改革需要,應采用權責發生制為宜。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優勢在于:在權責發生制下,收入和支出在交易或事項發生時的確認不以是否收到或支付現金為轉移。即收入反映會計期間已實現的數額,無論是否在本期收到;支出(費用)反映會計期間已消耗的貨物或服務數額,無論是否在本期內支付。權責發生制計量是在會計分期的前提下各個期間收入與支出配比的財務成果,更能夠詮釋成本與收益的比較,能為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層的決策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會計信息,能推動事業單位持續、協調、有效的發展。
具體措施可以按照事業單位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凈資產的順序進行排列加以改進,即采用權責發生制對事業單位資產的變動情況進行正確確認和計量,對固定資產采用一定方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及時處理賬面上的不良資產,保持資產管理的持續性。夯實資產,使賬實相符,不僅有助于事業單位風險測評防范,還可以及時化解潛伏的財務危機,更是給事業單位合理安排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率創造有利時機。同理,權責發生制在事業單位負債會計處理中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糾正現行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的狀況,并能夠真實地反映事業單位負債狀況,披露事業單位潛在的支出壓力,經過合理規劃可以對未來的各種或有風險做到防患于未然。由于事業單位的改革正逐步面向市場,其經濟活動也向更廣闊的領域挺進,權責發生制替代收付實現制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事業單位收入和支出采用權責發生制才能對事業單位的收支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分析,進而正確評價事業單位收益,盤活資金、資產,提高事業單位外部競爭能力,強化事業單位管理責任,促進事業單位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總之,由于事業單位預算環境的變化和社會對事業單位財務信息需求的增加。使得盡快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因此完成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轉換是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