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慧
當了校長后,我總想著怎樣讓我們的老師有一種職業的幸福感。然而現實中,我看到的是很多人都把教師這個職業當作苦差事,當作一種無奈的苦涯。有的老師成了知識的“搬運工”,日復一日的教學不過是多年以前備課內容的重現:每天上課不過是書本知識向學生頭腦的強行填塞,這種如工匠般熟練的勞作不僅使教師的思想退化,而且靈性和活力也被磨滅了。有的教師在繁重的教學任務和激烈競爭的壓力下,他的全部感受只有一個字——“煩”,總在感慨“人生苦海何處是岸”,天天在倒數自己退休的日子,充滿苦悶的內心如何能得到快樂?更有甚者,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對他們來說,教書只不過是獲得更好職業之前的跳板,他們關注的不是教育的改革、學生的進步,而是自己的待遇和他所認為的更好的發展機會。
怎樣讓我們教師有職業的幸福感,《教師角色與老師發展新探》一書給了我啟示: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但游戲不僅僅是兒童的,它也屬于成年人,屬于每一個愛好自由樂于創造的存在者。游戲是一種精神的體現,游戲精神就是“玩”的精神,是“以情趣為本”,是自由的非功利的,是具有創造性的。
只有當教師不是被迫,不是出于功利,而是自覺自愿地選擇教師職業并認真而富有創造性地進行職業活動時,他自身才能從中獲得情感的激發,智慧的啟迪,發現的歡愉。他會感覺到自己在這樣的活動中,從一個初登講臺的幼稚者逐漸成為富有經驗的老練者。無論是備課時忽生的一個令其興奮不已的念頭,還是上課時因教學相長而引發的浮想聯翩,都在為教師增加教育經驗的積累,會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鞭策和激勵著教師的創新與發展。而學生,也會從中體驗著想象的興奮、成功的喜悅、成就的自信,如專注于作業時寧靜的沉思以及攻克難題后的欣喜,小組交流時思與思的碰撞帶來的怦然心動。它不僅以合作創造的游戲精神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而且由于鼓勵學生在游戲中沉思與遐想,能夠開掘一種深植于生命中的靈魂與舒展,進而為學生懷著柔情、帶著憧憬、攜著自信走向社會鋪就一條現實之路。在此基礎上,師生借助于游戲精神,收獲溫暖、純潔、和諧的良好關系。
懷著熱情、揣著興趣,帶著幾分游戲興致投入,把教師職業活動這一過程看成是目的,在游戲中表達自己、展現自己,教師就能使自己也使學生在游戲精神的照耀下,獲得深刻的審美享受。不管是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欣賞其他教師的精彩課堂活動時,我們都可以看到,只有教師認真投入、充滿熱情的時候,學生才會被你感染,整個課堂氣氛才會活躍。當教師真正擺脫功利的目的,把這個職業,把教學過程當作一種享受的時候,才能將蟄伏在教師自身以及學生身上潛在的無限可能性喚起,引導師生共同進入奪目的光照之中。
只有自娛娛人的游戲精神,才能使人或是破除日常生活的過分安逸,或是超脫形形色色的心靈鐐銬,以明亮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才真正稟賦一種審美的超然游弋于這個屬于自己的世界,教師職業才成為一種自由自覺的存在。教師在“玩”中跟學生一起探索,在“游戲”中跟學生一起成長,進入一個美好的世界。
(作者單位:湖北武漢市武昌中南路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