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旎
沈老師:
您好!
我是張亞楠,遇到麻煩了,想請教您。今年我帶一年級的語文,但大冶那邊的方言很難懂,孩子家長和我交流時很困難。開始上課也不易,我并不知道怎么教拼音,開學十天后聽了其他老師的一節課,我才接觸了點拼音教學,才感覺到這十天的課真是在瞎上。
最頭疼的是課上組織教學,我知道一年級的組織教學很重要,但我的課堂總是很糟,很少有感覺好的時候。口號,表揚,哄著,吼叫(想想都覺得跟個瘋子一樣)都試過了,但收效甚微。其他老師的建議也差不多這些,甚至有的建議打他們,殺一儆百,呵呵,也試過輕輕打手心。真的是窮途末路了。
我一直想為什么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呢,是方法不對?口號用多了?表揚少了?表揚的方式有問題?課堂吸引力不足?……我覺得這些問題似乎都有,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一想到這些就會煩躁,覺得很有壓力,日子因為這個似乎變得很不安,休息都不安穩了呢。
另,您那兒有關于拼音教學,或一年級識字教學的資料嗎?方不方便借著看看。若是光盤,方便的話,我可以去拿,復制過來。
期待您的回信!
正在撓頭皮的張亞楠
亞楠:
你好!來信收悉,能在你“撓頭皮的時候”被想起,作為只在師范里教了你一年課的老師,感到非常榮幸。
開學后收到不少同學的短信和電郵,新任老師“變得煩躁不安和休息都不安穩的”不止你一人,大多訴說“最頭疼的課上組織教學”的問題,然后才提及具體的內容上的教學方法。這是不是一個新老師必然經歷的過程呢?如果是,怎么平穩地度過這個階段?
剛開學的時候,你們師范的班主任范老師把師院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表給我,讓我說說自己的想法。了解了你們在大學學習的課程,就能理解為什么大家會有相同的困擾。在師范的課程設計里,幾乎沒有課堂管理的相關內容,大部分是我們站在講臺上需要教授的知識。至于相對抽象的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以及與學科知識相關的教學法,這些教學策略大多形而上地排除了復雜的課堂狀況,多以良好的課堂環境為前提。
我并不是說這類知識不重要,但根據大家現在的狀況來看,僅有這些知識是難以應對實境教學的。學生不是一個安靜的水杯,等著老師將知識倒在他們的頭腦里。在師范課程中,對以什么方式把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和如何來組織這個過程基本沒有涉及,加上實習期短,職后的培訓也多以某學科的教學法為主。一踏進教室,我們就被亂糟糟的課堂鬧懵了,面對生龍活虎的學生,再好的教學設計都無從實施,很容易變得沮喪。我們對如何管理課堂并沒有心理和策略上的準備,還沒有學會如何與學生交流和對話,這可能是大家一上講臺就覺得束手無策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我們雖然被教育要無條件地去愛學生,但只有對愛的感性認同,而還沒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愛學生,還沒有學會怎樣理性地去愛學生。愛,其實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當我在師范上課時,同學們談及師生之間的關系,大多用“朋友”之類的詞匯來表述。但在我們經歷實境教學的過程中,同學們要么表現得過于軟弱和遷就,要么就表現得像“暴君”。而那些簡單粗暴的經驗,大多來自于對師道尊嚴的刻意維護和對傳統做法的承襲,更可怕的是不時在這兩種角色間的搖擺,最后甚至有些同學得到這樣的結論——“愛是靠不住的”。
可貴的是來信向我訴說苦惱的你,仍葆有一顆敏感的心,還沒有走向對教學暴力的認同,和對課堂混亂的習慣。你們受著現實的困擾,愛吧,學生似乎并不領情;暴力吧,似乎又違背了心底對教師職業的期許,自己都覺得自己像個壞老師。看到自己的幼稚,是成長的前提。要讓思考成為一劑防止我們的心硬化的疫苗。
正如你說:“口號,表揚,哄著,吼叫都試過了,但收效甚微……真的是窮途末路了。”怎么辦呢?重新回到師范,來修習課堂管理和教學組織的相關內容,對我們來說不現實,倒是真有必要提醒師院在課程中增設相關的內容,為后來者清除些我們曾經歷的困擾。
我在小學站過近十年的講臺,能明白你的窘境。小學課堂的確是個擁擠、復雜而險象環生的地方。課堂并不像我們在教材教法書中所讀到的,只發生教和學這唯一的事情,它是不可預見的多種事件以極快的速度同時發生的場所。你和這班一年級的孩子就像一個家庭一樣,你們之間共同的“歷史”會被記住。就像我那幫畢業多年的學生在聚會時提及的那樣,他們會記得曾經有哪些口號,誰被選為組長,老師怎么哄我們,老師吼叫時是什么感受,老師輕輕打過誰的手心……幾十個孩子的記憶合在一起會清晰得可怕,它不僅能幫你記錄下每一個細節,而且等他們長大了,還會告訴你他們的感受。不過別擔心,孩子的善良是可以信賴的,遠遠地回望即使是困窘,也只余美麗。關鍵是當下遇到問題,多從積極的角度來尋找對策,別把自己弄得太沮喪,別把自己埋在壞情緒里。曾經在給你們的課上說,人在歇斯底里時,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警惕把對孩子或自己錯誤的懲罰變成對心靈的羞辱。
我不認為教學組織的方法是唯一的。口號,表揚,哄著,吼叫,這些方法在課堂上也并不是不能用,問題是你在什么情況下用,具體怎么操作的。對這些細節進行反思,或許我們能發現這些策略失靈的原因。很想給“正撓頭”的你一些具體的建議,可惜,并沒有從你的信中讀到這些情況發生的具體情形,比如你問“為什么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呢,是方法不對?口號用多了?表揚少了?表揚的方式有問題?課堂吸引力不足?……”我覺得這些問題似乎都有,那么,你在什么情況下想吸引他們的注意?用了哪些具體的方法?你有哪些口號,這些口號在課堂上是怎么用的?你在什么時候覺得它徹底失靈了?你表揚過誰?為什么表揚……只有知道了這些,我們才能來做一些具體的策略分析。
你可以從這些方面得到扶持,一是閱讀,比如大夏書系的《小學課堂管理》、萬千教育的《從教第一年》《學會教學》等等;二是其他老師的經驗,既然是經驗,就會有危險,你得建立起一把“尺子”——原則來衡量經驗的真偽和效度;三是與人討論,比如我或班上的其他新任老師。但與你的教學實境相合的策略,始終只有靠你自己才能找到。
在這里,我只能提供一系列我認同的有關課堂管理的假設:
假設一:成功的課堂管理能培養自律性和個人責任感。
“一種順從模式的成功依賴于不斷的監控。”管理想要有效,就必須樂于設置限度,引導學生去正確“行為”。當然,你的目標是是建立一個環境,使學生出于個人責任感而規范自身行為,而不是出于害怕被懲罰或渴望得到獎賞。
假設二:預防性管理策略,可以避免大多數課堂混亂的問題。
重點是不當行為的預防,而不是處理不當行為的策略。區分訓誡和課堂管理,前者是對不適當行為的反應,后者是創建相互關愛、相互尊重的環境,從而支持教學方法。
假設三:教師對管理的理解方式對其行為有極大影響。
把課堂管理視為引導和規范課堂進程的教師,往往比那些強調自身訓誡角色或認為課堂管理有賴個人魅力的教師更高效。
假設四:對課堂秩序的需求不應超過對有意義教學的需要。
過度地關心安靜和統一會妨礙教與學,不能為了使課堂保持安靜而犧牲學習機會。“一堂井然有序卻什么也不教的課,與混亂到不能進行任何學習活動的課一樣無用。”(道爾)
假設五:不同課堂條件下課堂管理的任務各不相同。
假設六:成為一名有效課堂管理者需要知識、思考、努力和時間。
不能簡單歸結為一套秘訣或一些“行為指南”,沒有輕易獲得的答案。不能通過“本能直覺”或跟著感覺走。這意味著,你必須掌握有關課堂管理的基礎知識,你必須樂于預測問題、分析情況、找到解決辦法,做出深思熟慮的決策——反思自己的錯誤。
這就需要你對這個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記錄其中的困擾、矛盾或是喜悅的情形。有一個預測,當你能理性,耐心而真實地記錄下你管理課堂的過程,你的怒氣會在筆端消解,并從中生長出智慧來。
我把一些課堂記錄轉發給你,另外,你在信中提到的拼音教學問題,我在這方面沒有太多研究,你可以在網上找到一些課的錄像和相關文章,作為參考。你思考過為什么要讓孩子們學拼音嗎?不妨聯系你在信中提及的一個細節,你不懂地方方言引起你與家長溝通的困難,把這二件事聯系在一起想,你會有什么發現呢?
心底有愛,是為師的前提,但仍需要學習怎么去愛。你得承認,你和孩子是一起成長的,那是個漫長的過程,給彼此更多一點信心和耐心。
沈旎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