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桂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誤區;糾正
〔中圖分類號〕 G623.5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2(B)—0029—01
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能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較大程度的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表現,使課堂上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學習場面,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在方興未艾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有些教師的思想或行為正慢慢走入誤區,在課堂教學中奏出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要想真正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我們還必須立足教學實際,審時度勢,與時俱進,重視并糾正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際效益。
一、返璞歸真,走出“制作課件代替備課”的誤區
誠然,一個課件的使用往往能使學生茅塞頓開,課堂高潮迭起。但是,一味地“研究”怎樣把課件做得精而又精,使其成為課堂上的亮點,從而忽略了課件的使用是否恰當,是否切合學生的實際,是否影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正成為一種誤區。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呈現的課件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形式上熱熱鬧鬧,外行一看“美不勝收”,內行一看卻是“嗤之以鼻”——嘩眾取寵、華而不實。這樣使用多媒體,不僅不會提高教學水平,反倒會因“邯鄲學步”而貽笑大方。要知道,制作課件只是備課的一個環節,它是不可能代替備課的。
二、先“做”后“演”,走出“多媒體演示代替動手操作”的誤區
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手段,目的是輔助教學,可有些教師卻過分夸大多媒體的演示功能求新圖快,總是先演示后動手,忽視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例如,有位教師上“錐體體積公式”這部分內容時,先用多媒體模擬演示了推導公式的過程,再讓學生拿出學具重復演示的過程。結果,學生本可以主動去實踐探索,卻變成了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結果,失去了培養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大好機會,與素質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馳,這樣的課件純屬畫蛇添足。
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若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集體討論,再利用計算機的優勢,幫助學生形成概念,這樣的教學,才符合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分清主次,走出“多媒體主宰課堂教學”的誤區
由于受“多媒體無所不能”這種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讓程序教學代替課堂教學,讓學生按照計算機課件所給出的流程進行學習。從表面上看,這似乎很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但實質上卻是把創造性的教學活動降低成了一種信息傳輸的機械活動,影響了師生之間真實情感的交流,學生只能被動地聽、看,機械地回答問題。要知道,多媒體課件只是開展教學活動的輔助性工具,它必須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合理運用,才能充分發揮效能。因此,在教學進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況適時調整方案,而不能任課件“游走”。再者,教師恰當、精要的講解,有條理的板書,及時的規范操作,與學生適時的情感交流等,也都是計算機不能替代的。這些都充分地說明,教師在備課時不能跟著軟件跑,上課時不能圍著屏幕轉,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有張有弛,走出“多媒體課件走馬觀花”的誤區
由于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實現大容量、高速度的信息交換,提高課堂教學密度,從而容易造成教師呈現的學習內容速度過快,在不自覺中加大學生的思維強度,使他們的大腦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優等生尚可堅持,一般學生早已是“霧里看花”,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使用多媒體課件容易使教師不自覺地加快教學速度,忽視學生的思維節奏,造成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囫圇吞棗,淺嘗輒止。此外,由于使用投影、幻燈等設備,學生長時間置身于光線不太明亮的環境里,視聽感官處于高度刺激之中,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緊張感、疲勞感,這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師要善于調控教學的節奏,利用計算機的優勢,適時地停一停、頓一頓,讓學生想一想、練一練,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