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蘇秦提出共抗強秦的“合縱”主張,獲得各國支持,派出代表聚集趙國,由蘇秦擔任主席,商討如何攻秦。
消息傳到秦國,秦惠文王非常恐慌。宰相應侯知道秦王喜歡養狗,便借此進言說:“大王養的那些狗,平日彼此相安無事,要是丟下一根骨頭,它們就會立即現出猙獰面目,爭奪不休!”
“妙啊!”秦王大笑道:“合縱的那些狗兒,寡人就丟根骨頭讓它們去爭吧!”
于是他派唐雎載著“五千金”,潛入趙國,在武安郡大擺宴席,并暗中傳話給各國代表:需要錢的人,盡管來拿。
參與合縱會議的各國代表,雖然不是全部都能得到好處,但是暗地里拿到錢的人,一看上面的鑄字,知是秦錢,就對秦國產生了好感。
秦王擔心唐雎錢不夠用,另派人再運去五千金,并帶去口信:散錢要大方,大王不過問散給何人,只要把錢散光,就是大功一件。
后到的這批錢,唐雎尚未散滿三千金,各國代表就已經爭得你死我活了,合縱也因此而瓦解了。
秦國散出去的那些錢,均鑄有大篆體的“半兩”兩字,兩枚稱“一金”,與燕國的刀錢,或韓、趙、魏的布錢均可等值流通。
史書上說,秦惠文王二年開始鑄錢,指的就是這半兩錢。它在發行后的第三四年,便發揮了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秦王花費不到一萬六千枚,就消除了一場可能招致亡國的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