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從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以來,市場經濟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發展。作為市場經濟法則之一的效益觀念不僅支配著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日益深入人心,人們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用效益來評價和衡量各項工作。探討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評價的特殊性、標準和原則,對進一步改進和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評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效益原來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所謂追求經濟效益,體現在生產領域中就要盡量利用一定量的勞動和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產品,而在其他領域的社會生活中,則表現為利用一定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投入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經濟工作相比盡管是不同性質的工作,但它們都需要人付出腦力和體力的支出。而只要是勞動就必然體現著付出和獲取的關系,即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就有一個追求工作效益最大化,即以某個單位量的勞動消耗獲得最大的勞動成果的基本原則。我們在評價思想政治工作時借用效益這個概念,目的有兩個: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聯系起來進行考察;二是把投入和效益率結合起來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綜合評價。
究竟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呢?當然是指在單位工作時間內所取得的效果。長期以來,我們往往只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資金、人力和課時的投入,而對它的效益率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我們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評價中,習慣于把評價指標局限在數字的變換上,喜歡“泡”時間、印資料、求次數,追求形式化。在教育方式上固步自封,一次次重復著千篇一律的模式——“念文件、發論文、寫小結”;在教育內容上,以本為本,照本宣科,脫離活生生的社會現實和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使抽象的理論顯得蒼白無力、枯燥無味,結果反而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領域內也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一是停留在對馬克思主義某些原則、某些理論的教條化理解上,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二是停留在對社會主義的制度概念不科學甚至曲解的認識上;三是停留在對那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現實的不正確認識上。這些反映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不清楚我們培養的對象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不僅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而且挫傷了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針對性、目標性和實效性。
當然,思想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畢竟不是一碼事。評價它的效益不能跟評價經濟效益一樣。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自身規律。首先,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實施的教育要通過受教育者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理解,通過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才能實現思想轉化和進步。由于人的思想形成不僅同各自的知識水平、年齡、成長背景、性格等因素相關,而且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因素有關,這就必然出現許多復雜的情況。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有自身的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精神勞動,成果也很難在短期內馬上顯現。因此不能向它提出時間和數量上的要求,更不能用公式化、概念化強制推行一種所謂的“標準”模式和規格。這種勞動必須極大地發揮個人的創造力、洞察力和想象力,并且根據受眾對象的不同特點來進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評價標準也應該是多方面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評價標準和原則
科學的效益評價標準應該以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任務為基本出發點,依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規律來制定。如何制定全面評價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標準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根據筆者之見,高效益的思想政治工作從總體上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以育人為目標,緊緊圍繞學校的教學和科研,促進和推動學校教育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價的根本標準。高校要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專業的合格建設者。所謂合格,不僅指這些人才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而且要有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質。這是高校育人的根本目的。學校的各項改革舉措、中長期發展目標、良好的教學科研秩序和和諧穩定的局面,最終都是為了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增加學校的綜合實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游離于學校中心工作之外,對此無所作為,就會喪失自身存在的價值。
第二,廣大師生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的普遍提高。這是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主要指標。在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課題,就是要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引導廣大師生。教育學生要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審美觀念,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境界,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重視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關心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努力創造一個暢所欲言、學術自由的民主氛圍,使廣大教師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不斷激發出投身科研和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具體考察師生的思想道德狀態,就不可能正確評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第三,一所學校能否有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對師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對廣大師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重要途徑和衡量,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重要指標。經過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廣大教師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廣大學生能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習知識,從而帶動學校各方面工作的良性發展,形成良好的校風。如果離開了這一點,也就不能正確評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第四,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健全的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并擁有高素質的專兼職工作隊伍。通過“兩課”教學、校內媒體、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等構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實施體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能做到滲透于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夠始終保持朝氣和活力,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上述四個方面的考察內容,只是評價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大標準。為了使評價更具有操作性和準確性,每個大標準之下可以再設若干具體標準。這四個大標準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其中任何一個指標都只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側面,只有把這四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比較科學地評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如何考核評價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要從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特點出發,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堅持顯性效益和隱性效益的統一
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顯性化表現在實施某種教育后,受教育者不僅在思想上認同和接受,而且能見諸于行動。這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更大程度上表現為隱性化,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看出效果來。因此,評價思想政治工作時不僅要看到它的顯性效益,還要看到它的隱性效益。
2.堅持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統一
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有時可以在短時間內起作用。如一堂生動的教育課、一場精彩的報告、一次感人的參觀訪問等等,都可以使學生在當時受到啟發和教育。同時還要注重這些活動和教育效果的長期積累,爭取通過對廣大師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促進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形成以至對學校的長遠發展產生長期積極的影響。這就是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統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長遠著眼,從眼前著手,以短育長,長抓不懈。
3.堅持層次效益和整體效益的統一
人們的思想是復雜的,有各種階段性的區別;在不同的基層單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發展不平衡的。評價效益必須從整體出發,善于從整體與層次、層次與層次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中,檢查和考核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從而推進學校、院系整體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提高。
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效益評價,必然會使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時刻從效益出發考慮問題、安排工作,主動增強教育工作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全面性,有效克服經驗主義和形式主義,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同時,也有利于調動專兼職政工干部和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建立和健全效益評價體系和制度是新時期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和創新的極其重要的動力杠桿。
參考文獻:
[1]秦在東,王蓓蓓.經濟學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評述[J].求實,2007(03).
[2]劉雄.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幾個理論問題[J].湖北社會科學,2007(02).
[3]游振華,張松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及評價標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30).
[4]候菊英,王升臻.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評價標準的幾點認識[J].教育與管理,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