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紅 李 鵬
摘要:建筑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是施工管理,本文對影響建筑施工質量控制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目標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建筑施工;質量;控制
工程項目管理的中心問題是質量控制,這里所說的“質量”是指滿足業主需要的,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范、技術文件及合同規定的特性綜合。主要包括:適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與環境的協調性。為了保證和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生產者和管理者就必須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質量標準、規定,在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中進行嚴格控制,并要滿足用戶的需求。
1 建筑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是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的形成,受眾多環節的制約,其中包括項目可行性研究、投資決策、工程勘測設計、工程施工、材料和設備供應,竣工驗收、保修服務等。其中建筑施工活動是關鍵環節。施工活動是通過有效的組織方法和技術途經,按照設計圖紙和說明的要求,使產品得以實現的全過程。是建筑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強化其施工質量,才能控制住產品質量。
2 常見影響建筑施工質量控制的因素(即4M1E)
影響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因素有施工單位本身和外部環境方面,控制的關鍵對象是內部因素,具體表現如下:
2.1 人員素質
人是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也是工程項目建設的決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包括領導干部、技術人員、操作人員,他們的文化水平、技術水平、決策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作業能力、控制能力、身體素質及職業道德等,都會直接和間接地對規劃、決策、勘察、設計和施工的質量產生影響,均對工程質量的形成產生作用,他們是形成工程質量的決定因素。首先是人的思想——質量意識,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觀點,他們應當樹立五大觀點,為用戶服務的觀點,用數據說話的觀點,以及社會效益、企業效益,質量、成本、工期相結合的綜合效益觀念。其次是人的技術素質。領導干部、施工組織和技術人員應有較高的質量規劃、目標管理、施工組織和技術指導能力;生產人員應有精湛的技術技能,一絲不茍的技術操作精神。
2.2 材料和半成品因素
建筑材料、構配件和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設的物質條件,是工程質量的基礎。因此對建筑材料和半成品要把好“四關”,就是材料采購關、試驗檢驗關、運輸保管關和使用關。抓質量必須抓材料和半成品的質量,抓管理必須高度重視材料管理。采用節約措施絕不能削弱質量。新材料必須經過鑒定并掌握它的加工和使用技術,方能使其成為質量保證的新因素。施工項目所有的主要材料必須嚴格按設計圖紙及規范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杜絕因材料不合格造成的質量事故。
2.3 工藝方法
工藝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人的技術素質以外,還包括技術方案、組織設計、技術裝備、技術標準與技術規程,設計文件、技術檔案和技術資料、技術情報、檢驗和檢測技術、計量等,它存在于生產活動的全過程之中。采用先進的工藝和合適的施工方法能有效保證工程質量。要重視技術裝備和設備數量和水平。要在施工的全過程中,建立符合技術規律的工藝流程、質量標準、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制度。技術信息要靈、信息儲備要豐富、適用。檢測、檢驗、計量等技術服務工作要做好,要不斷改進和提高工藝水平,是保證工程質量穩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2.4 管理因素
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管理的因素作用極大。參加工程項目施工的全體人員應建立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明確責任,參與管理。根據工程的特點和施工隊伍的自身情況,確定具體的質量保證計劃,明確實施內容、方法及效果,在實施質量計劃中加強質量檢查,其結果要用數據統計法進行歸類分析,得出結論,有經驗則加以總結,成為以后保證質量的“標準”和“制度”,形成新的質量保證措施,有問題則要作為以后質量管理的目標。
2.5 環境因素
影響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環境因素很多,工程技術環境如水文、地質、氣候等;工程作業環境如施工環境作業面的大小、防護設施、通風照明和通訊條件等;工程管理環境,主要指工程實施的合同結構與管理關系的確定,組織體制及管理制度等;竟爭環境,國家和建設單位的要求,用戶的需求,人的觀念變化,國家的技術質量政策,政治環境,在質量控制中都應充分注意,做到綜合適應,滿足要求。
3 建立、健全質量目標責任制
工程項目質量控制,應強調建立施工現場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落實質量責任制確定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和施工管理負責人。該體系由質量檢驗和工序管理兩個方面組成。質量檢驗包括對原材料、半成品、設備的檢驗,工序檢驗和竣工單位工程質量檢驗。工序管理主要是建立質量管理點,消化工藝文件,嚴格工藝規律,進行工藝分析,管好人、機、料、法、環境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開展群眾性的質量管理活動,做好質量控制的三個環節即施工準備控制、施工過程控制、竣工驗收控制。在質量保證體系運行中,應強調質量目標責任制,使參加施工的全體人員都有質量職責、任何質量工作都有標準和專人管理。應抓好以下幾方面:
必須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這里所講的“責”是指保證質量的職責。應當以職論責或崗位論責。“權”是指完成質量控制任務所需要的權限,它是實現質量承包責任的保證。“利”是指完成質量職責后根據成績給予的報酬、激勵、懲罰。
質量承包必須有明確的對象和目標。責任目標可以文字表達,也可以定量表達。
參加工程項目施工的所有人員,不論是哪個崗位,均應承擔質量保證任務,龍其是項目經理,必須承擔質量保證責任。
質量承包的內容隨工程的進展而變化,考核標準也隨之變化,從而使保證工程質量的工作水平隨著質量控制的展開呈逐漸提高的趨勢。
各質量目標責任人的責任目標應互相關聯,形成體系。做到自檢、互檢、交接檢和專檢。
質量目標責任制要征求執行人的意見,然后由質量管理人員同目標責任人簽訂責任狀。
4 實行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目標管理
質量控制的目標是質量控制預期應達到的結果,以及應達到的程度和水平。在進行質量控制時實施目標管理可以激發人的質量控制積極性,使關鍵問題迅速得到解決。質量控制的目標管理應抓住目標制作和目標實施管理的兩個環節。
目標的制作:根據企業的質量目標及所施工的工程項目現狀、包括質量通病,以前質量控制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沒有成熟施工經驗的新的施工對象,前一管理循環反饋的問題,用戶的意見和特殊要求,質量升級和攻關提出的特殊問題等,制訂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目標。
目標的實施:目標實施的中心環節是明確目標責任,使目標責任制度化。責任明確后,就要搞好自我控制,按照目標責任制要求,在實施過程中進行自主管理,加強檢查,開展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從而實現質量控制目標。
參考文獻
[1]馮志國.建筑施工中的管理、進度和成本控制[J].山西水利,2004.4.
[2]潘鵬翔.項目工程施工管理探討[J].武漢建筑,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