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波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特色數據庫建設及利用闡述了館藏特色在科研服務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關鍵詞:圖書館;館藏特色;數據庫;建設研究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是1978年在原中國科學院吉林分院、東北文史研究所、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資料室的基礎上建立的。經過30年的積淀蘊藏著豐富的文獻資源和文化寶藏。由于歷屆院領導始終不懈的重視和支持,圖書館得以發展壯大,至今擁有50萬冊藏書,其中中文精平裝圖書24萬冊,中外文期刊6萬冊,外文圖書4萬冊,古籍線裝書16萬。專業館員19人,形成了一個藏書體系完善、人員結構合理、規章制度健全、服務科研保障得力、社會科學文獻信息存儲量齊全、具有專業特色的科研圖書館。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館藏特色數據庫的建設
館藏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原則:面向科研,著眼全院,考慮長遠,保證需求,兼顧社會,館內為主,多方合作。
由于受體制、經費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任何一個圖書館對文獻和信息收集齊備程度都是相對的,但要實現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文獻信息資源,來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信息資料是基礎。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形勢,創建文獻資源的共享體系是非常必要的,文獻資源共享的實質是文獻的合理開發和配置,達到文獻收集與利用的協調,使有限的文獻資源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那么開發圖書館的資源,使圖書館的靜態信息成為動態信息,就成為我們長足發展主攻方向的首選。為此,我們整合院內各方優勢資源,立足于實際,建設一個文獻種類相對齊全、信息容量大、實用性強、可續空間大的館藏特色數據庫,我們將《滿鐵資料館》、《中韓文化館》、《中俄文化館》、《軟科學研究所》作為切入點,利用圖書的技術將各部門資源和本館的收藏特色文獻進行數字化加工整理,開發成為特色資源數據庫,使之成為一個具有收藏特色及服務特色的,有一定社會影響的網上信息應用系統——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館藏特色文獻數據庫。其目的是使圖書館的館藏、滿鐵資料、中韓資料、中俄資料、軟科學的科研成果得到充分的利用。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館藏特色數據庫的內容
1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
以館藏5萬冊善本書即三百八十一種,五千九百四十六冊及70余種東北地方志資料和百余種較為珍貴拓片等稀缺之珍藏為基礎。其中經部書2萬余冊,(主要是儒家經典,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四書、群經總義、小學等類書籍一應俱全,尤為易經、音韻方面的資料較為豐富,有版本最早的是明成化六年刻《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韻》一書,還有版本較有特色的明萬歷閔齊及刻朱藍墨三色套印的《閔刻經學三種》以及〈周易集解〉、〈易經揆〉、〈洪武正韻〉、〈韻略匯通〉等;史部書藏量比重較大,約4萬余冊,各種體裁歷史著作,分為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等類,如〈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大明會典〉及金毓黻稿本〈靜晤室日記〉等,并收藏有數十種東北地方志資料,如《盛京通志》、《吉林通志》、《黑龍江志稿》、《奉天通志》、《長春縣志》、〈沈陽縣志〉等,還有至今僅以抄本形式流傳的東北私修方志《遼海志略》;子部1萬余冊,內容較為廣博,諸子百家之書不乏其中,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等類,如明刻本〈諸子匯函〉、〈三才圖會〉及〈道藏輯要〉、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等等;集部收藏有歷代作家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如〈慈湖先生遺書抄〉、《文苑英華》、《欽定全唐文》;叢書藏量4萬余冊4百余種部,從宋人編的《儒學警悟》、《百川學海》,明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的《津逮秘書》,至辛亥革命以后出版的《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均有收藏。另外,還收藏有百余種較為珍貴拓片,如《好太王碑》、《闕特勤碑》、《毋丘儉紀功碑》等。在|16萬冊古籍中,善本書三百八十一種,五千九百四十六冊及數十種東北地方志資料余和百余種較為珍貴拓片都是稀缺之珍藏,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收藏價值。另有1000多種解放前報刊。包括較為珍貴的《東北日報》、《大公報》、《申報》、《盛京時報》、《民國日報》、《抗敵報》、《紅色中華》、《每周評論》、《先驅》、《新華日報》、《解放日報》、《民國政府公報》等 。
2 滿鐵資料館的滿鐵資料。
我院的滿鐵資料館共存滿鐵資料3萬冊,(“滿鐵”是指1905年日俄戰爭后,日本從俄國手中奪取了中國東北地區的東清鐵路南滿洲支線長春以南路權,于1906年6月7日以是日本天皇142號敕令設立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的簡稱。)“滿鐵資料”是有關近代中國和東北亞地區情況的巨大資料庫。“滿鐵資料”的構成分三部分;滿鐵調查資料、滿鐵圖書資料、滿鐵檔案資料。日本投降后,這些資料基本上留在中國。數據庫收入的滿鐵資料主要是調查資料,大約有3萬件左右,膠片70卷,滿鐵調查資料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對諸多領域的研究都有參考利用價值。為此,我們編輯了《館藏滿鐵資料目錄》一卷;組織了部分學者專家編輯了《滿鐵調查報告目錄》二卷;《滿鐵調查期刊載文目錄》三卷。前者編入了調查報告與資料1萬余項,后者選用60余種,近4萬項,雖難齊全,但大約也是達到了滿鐵刊出的一般調查資料的大半,目前應是中外唯一完備的滿鐵調查資料目錄。它的價值在于一是通過滿鐵資料來揭露是本軍國主義的侵華罪行,還歷史真面目;二是通過對滿鐵資料的研究,可以發掘對當前經濟建設有用的信息資料。三是通過滿鐵資料的研究,可能夠整理出一批反映中國當時社會的經濟實況的歷史資料。
3 吉林省宏觀經濟預測與決策支持系統
3.1 對國民經濟運行的監測
影響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按工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商業、財政、金融、物價指數、勞動工資和人民生活七大類選取共91個指標進行月度監測,使政府部門可以及時、準確地了解我省經濟運行情況;對未來國民經濟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對熱點、難點問題的分析,運用較為成熟的預測軟件對國民經濟發展走勢進行超前預測分析,對主要行業經濟運行走勢、支柱產品、名牌產品、市場前景提供專題預測分析報告,為宏觀綜合經濟部門和其它各類決策主體提供導向性的預測信息;對國民經濟相關信息的查詢。
3.2 對未來國民經濟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對熱點、難點問題的分析
運用較為成熟的預測軟件對國民經濟發展走勢進行超前預測分析、對主要行業經濟運行走勢、支柱產品、名牌產品、市場前景提供專題預測分析報告,為宏觀綜合經濟部門和其它各類決策主體提供導向性的預測信息。
3.3 對國民經濟相關信息的查詢
擬采集1995-2006年吉林省國民經濟運行月度指標,采用數據庫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建立了可供查詢、分析、研究、參考的月度主要經濟指標數據庫,本著實用、簡便、快速查詢的目標,設計建成既可以查詢時間序列裸數據,又可以生成各類決策主體和用戶需要的新的數據序列,還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進行專項、專題時間序列分析,使查詢功能在樣本區間的基礎上得到有實用價值的擴展,提高了數據的利用價值和效率。
3.4 吉林省宏觀經濟預測與決策支持系統的建立
將為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地區經濟運行狀況的評價,對發展趨勢的判斷,制定經濟發展戰略,以及進行經濟決策等提供基本依據和相關數據,促進經濟決策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3.5 館藏特色文獻數據庫制作軟件的選擇
在軟件選擇上我們按以下原則:一是考慮軟件的兼容性、通用性;二是考慮運行的穩定性與速度;三是考慮系統的功能、及用戶界面;四是考慮是否操作方便;五是系統的安全和可靠性。其于上術幾點我們選擇了韓國的EICO軟件。
作者簡介:于波,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