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曉麗 龔 華 馮繼峰 孫江永 蔣明輝
【摘要】高校大學生受處分情況呈上升趨勢。然而,高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很少從違紀學生的身心發展角度考慮。本次研究采用SCL-90問卷和《受處分大學生心理輔導問卷》對南徐學院的受處分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夠更好地了解受處分大學生的心理,為學院提供受處分大學生心理輔導的依據。
【關鍵詞】受處分 大學生 心理輔導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受處分情況呈上升趨勢,學者開始關注違紀、受處分大學生,但學者多從思政教育的角度研究了受處分大學生違紀的原因、受處分大學生的教育對策。我們認為受處分大學生人格、價值觀、社會適應展、身心發展平衡性是引發大學生違紀的重要因素。然而,高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很少從違紀學生的身心發展角度考慮受處分大學生違紀的原因。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能夠更好地了解受處分大學生的心理,為學院提供受處分大學生心理輔導的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編的《受處分大學生心理輔導問卷調查》對本院100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預調查,收回有效問卷94份(受處分46份,非受處分48份),并且對自編問卷《受處分大學生心理輔導問卷調查》進行了信度分析。該問卷信度α信度0.80。在此基礎上,我們對問卷進行了進一步修改,提高了問卷信度。正式調查中,我們對100名受處分大學生進行了《受處分大學生心理輔導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90份,有效問卷率90%。90名樣本受處分大學生情況如下:性別(男79人,女11人)、年級(大二3人,大三43人,大四44人)、專業(文科22人,理科24人,工科44人)、家庭背景(農村42人,城市48人)、處分類型(通報批評66、警告5、嚴重警告3、記過3、留校察看10)和原因(曠課42人、考試作弊26人、打架斗毆13人、夜不歸宿2人、其他7人)。
三、調查結果
1.南徐學院受處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我們采用SCL-90心理健康問卷對本學院94名大學生(受處分46名,非受處分48名)進行了問卷調查,采用SPSS進行了數據統計,結果發現,受處分只在敵對一個因子上與非受處分大學生存在顯著差異,且非受處分大學生敵對分數高于受處分大學生。如這可能與我們抽取的樣本有關,受處分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抑郁因子上分數高于非受處分大學生。這與學者鐘慶文、史小力在《高校受處分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研究》中的研究結果一致。
2.受處分大學生需要的心理輔導
我們對學院90名受處分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且采用SPSS進行了數據統計。問卷采用0-3(分數越高問題越嚴重),四級記分調查了受處分大學生可能存在的困擾和心理輔導需要。結果發現受處分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需要均值為1.41,這表明受處分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需要在有時候需要-經常需要之間。單項問題得分中,得分前五位的是父母的期望、處分對人際關系的影響、父母的壓力、處分對就業心理的影響、處分帶來的自責。
3.不同類型受處分大學生需要的心理輔導
對男女受處分大學生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發現,男女大學生在心理輔導需要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輔導需要顯著高于女生。男大學生在學習、考試、人際方面的壓力大于女生。不同年級、專業的受處分學生在處分對就業的心理影響上存在顯著差異。大二的學生基本沒有感受到處分對就業的影響,大三、大四的學生認為他們有時候或者經常會因為受處分而心煩。理科、工科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比文科學生要大。
不同處分類型和原因,引起的受處分大學生的困擾和需要的心理輔導沒有顯著差異。
四、討論
1.受處分大學生健康狀況
對受處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發現,受處分大學生在人際關系、抑郁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受處分大學生。鐘慶文、彭陽等學者的研究中也發現,大學生受處分后往往出現焦慮、抑郁、自卑、沮喪等不良情緒。本研究在對受處分大學生心理輔導進行調查時發現,大學生受處分后,父母的期望、同學老師的不理解都給他們造成一些心理的困擾。
2.受處分大學生心理特點
在人格特點方面,受處分大學生情緒通常易激動興奮、行為易沖動,好幻想而易脫離實際,偏執、缺乏耐心、不能控制自己。受處分大學生獨立性較差,易受暗示,缺乏主見,極易受人挑唆或受環境的影響。自制力和意志力薄弱也是許多受處分大學生的共同心理特征。這部分大學生學習不努力,考試作弊或考試失敗后產生自卑心理,對學習失去信心。不少違紀大學生存在社會適應性不良的問題,存在懷疑、妒嫉、偏執、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心理,不懂得人際交往的藝術,出現摩擦后情緒沖動,引發違紀。
五、對策
1.學校要關注受處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校教育管理者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學生的違紀事件,不要輕易的對學生進行處分。對受到處分的大學生,學校要開展后期的心理健康跟蹤調查。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針對受處分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心理輔導
高年級受處分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大,存在就業自卑等不良心理,輔導員老師或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對這些受處分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幫其找到身上的優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對于理工科受處分大學生,老師要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況,從低年級就引導他們形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3.老師要以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
根據受處分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注意與存在自卑心理的受處分大學生進行溝通,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讓學生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通過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幫助他們培養好的生活習慣。
4.發揮班委及心理委員的的作用
大學生受到處分后,人際交往時往往會存在自卑心理。良好的集體環境利于融洽同學們的關系,同學們的理解和幫助,有助于受處分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班委或者心理委員可以通過朋輩交流,幫助、鼓勵他們,從而了解到受處分大學生的狀況。如果有特殊情況,心理委員可以將情況反饋到輔導員或心理老師處,及時幫助受處分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擾。
參考文獻:
[1]彭陽,林靜,胡敏輝.違紀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特征研究.中國校醫,2008,(8):434-435.
[2]鐘慶文,史小力.高校受處分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研究.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5):74-76.
[3] 黃艷娥.大學生違紀心理動因分析及對策.湖南商學院學報,2004,(6):123-124.
[4] 袁利,李穎,李陽模.高校學生違紀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對策.教育探索,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