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玲 侯君合 胡維軍 王正欣
摘 要:對幾個適制卷茶的無性系茶樹品種在青島地區進行了引種比較試驗,對各品種的生物學特性、芽葉性狀、成活率、萌發期、百芽重、干茶品質、生化成分、產量及抗寒性進行了鑒定。經過綜合評價,初步篩選出2個比較適合在北方茶區生長的發芽早、品質優、產量高、抗寒性強、成活率高的適制卷茶的優良無性系品種:農抗早、浙農113。
關鍵詞:北方茶區;茶樹;無性系品種;卷茶;比較試驗
中圖分類號:S571.103.7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09)12-0040-04
青島地區“南茶北引”始于20世紀50年代,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從1998年起,青島、日照地區茶葉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但絕大多數茶園為群體品種的實生苗茶園,發芽晚、品質差、產量低、芽葉不整齊、易受凍害,制約著茶葉的可持續化發展。因此選育發芽早、品質優、產量高、抗寒性強、成活率高的優良無性系品種,對青島地區以及整個北方茶區茶葉向著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主要產茶國都將無性系茶樹作為種植的主體。非洲產茶國的無性系幾乎達100%,日本是78.3%(其主栽品種為藪北,我國河南省已引種栽培),斯里蘭卡為55%,而我國無性系比例目前大約在20%,山東省無性系品種的普及率更低,幾乎沒有成片的無性系茶園。因此選育優良的無性系品種,加速山東省無性系良種推廣,發展名優茶,提高商品茶的質量,實施山東茶、嶗山茶在全國甚至國際上的名牌戰略,是今后茶產業的發展方向。
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自2004年起陸續自浙江、安徽等地引進14個茶樹品種進行研究,現將幾個適制卷茶的品種進行試驗比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辦事處畢家村果茶所基地。地理位置在東經120°32′,北緯36°14′。具有溫帶季風和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2℃,年均降水量為775.6 mm,年平均相對濕度73%。土壤以棕壤為主,非鹽堿性土壤,pH值6.48,土壤速效氮含量 97.40 mg/kg、速效磷含量66.42 mg/kg、速效鉀含量180.0 mg/kg、有機質含量1.18%。
1.2 試驗設計
試驗時間為2004~2009年,以黃山種實生茶園作為對照,供試品種為農抗早、浙農113、福鼎大白茶、浙農139、仙寓早。小區面積為100 m2,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調查成活率、春茶萌發期、制茶品質和抗寒性,測定生化成分、小區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物學特性
2.1.1 農抗早 安徽農業大學選育的抗寒性強的茶樹品種。介于灌木型與小喬木型之間,中葉類,特早生種,青島地區一芽二葉采摘期在4月中下旬。葉片水平略上斜生,葉面有泡狀隆起,葉質肥厚柔軟,葉色深綠,葉長橢圓形,葉尖鈍尖。芽頭壯實,密披茸毛,一芽二葉百芽重最高33.5 g,持嫩性中等。成花力弱,種子小。抗寒性強,能耐-10℃的低溫,在一般生態環境的區域,可以不扣拱棚過冬。制成的綠茶品質優異,外形重實顯毫,湯色嫩綠明亮,氣味清香幽長,滋味醇厚鮮爽,葉底黃綠明亮。但加工時要注意攤放時間保持4~8 h,有利于其香氣形成。
2.1.2 浙農113 浙江農業大學選育的國家級無性系品種。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在青島地區4月底可采一芽二葉。植株大小中等,樹姿半開張,分枝較密。芽葉較壯、黃綠色、茸毛多,發芽整齊。葉綠色、長橢圓形,葉面微隆起。制卷茶外形細緊顯毫,色澤綠潤,香氣濃郁,品質優良。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蟲性均較強。栽培上注意加強枝型的培養。
2.1.3 福鼎大白茶 又名福鼎白毫,簡稱福鼎、福大,國家認定的茶樹無性系。小喬木型,植株較高大,樹姿半開展,分枝部位較高,分枝密度中等。中葉類,葉片呈水平狀生,茸毛特多,在青島地區4月下旬開采,產量較高,每666.7m2可產干茶200 kg左右。適制卷形名茶,以板栗香味為特色。該品種分枝性強,新梢生長迅速,輪次多,宜及時分批勤采,注意采養結合。根系粗大、分布深,耐瘠性較差,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栽種,并增施有機肥。抗寒性強。
2.1.4 浙農139 浙江大學選育的省級無性系品種。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植株較高大,分枝較密,芽葉嫩黃色,茸毛中等,持嫩性強。青島地區4月中下旬可開采一芽二葉,葉色翠綠、產量高。適制卷茶,色澤翠綠,顯毫,香氣高鮮,滋味鮮醇,品質優良。扦插繁殖力強。優點是持嫩性好、抗寒性強,缺點是抗病性稍弱、開花多。
2.1.5 仙寓早 安徽省祁門縣茶農從祁門群體中采用單株育種法育成。 灌木型,中葉類,特早生種。植株適中,樹姿半開張,分枝密度中等。葉長橢圓形,葉色深綠,有光澤,葉面隆起,芽葉翠綠色,茸毛中等,持嫩性略差。一芽二葉期在4月中旬。適制綠茶,肥嫩顯毫,栗香持久,滋味醇爽。缺點是抗寒性差,分枝力弱,成活率低。栽培上要低位修剪,重施基肥,注意培養骨干枝。
2.2 芽葉性狀和產量表現
從表1可以看出,在所有供試品種中,福鼎大白茶的茸毛特多,農抗早和浙農113茸毛多,是適制卷茶的有利性狀,制成的卷茶外形顯毫,有利于提高茶葉品質。

2.3 抗寒性和成活率
按表2對各品種的抗寒性評分,計算各品種抗寒性指數。
抗寒性指數=∑X璱N璱/∑N璱∑X璱
式中:X璱代表各級別分值;N璱代表各級別的株數;∑N璱代表總株數;∑X璱代表最高分值。
從表3可以看出,無性系中成活率最高的是浙農139,其次是農抗早,均達到90%以上。成活率最差的是仙寓早,僅為20%,基本上可以淘汰。實生茶園的成活率也很高,主要原因是種子繁殖,根系很深,但其它性狀較差。抗寒性最強的是浙農113和農抗早,最差的是仙寓早。

2.4 物候期
2009年對各個品種進行物候期觀測,結果如表4。可以看出,發芽最早的品種是農抗早,其次是浙農139,浙農113的物候期略晚些,但也比實生茶園發芽提早5~6天,可以進行品種搭配栽培。

2.5 制茶品質鑒定
在春茶期間,采用同樣嫩度的一芽一葉,加工成卷茶,對其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進行感官審評。其中外形占30%、湯色10%、香氣25%、滋味25%、葉底10%。
從表5可以看出,品質最好的是農抗早,其香氣、外形都非常出色,是很好的無性系品種;其次是浙農113,白毫略欠一些,但其香氣、滋味都表現很好。實生茶園的茶葉品質各項指標都比無性系品種差。

2.6 成品生化成分含量
2006年5月24日對各品種進行了生化成分測定,結果如表6。各個品種的酚氨比均小于7,適合制綠茶。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浙農113,其次是浙農139、農抗早,這些品種的鮮爽味要高些。茶多酚含量以浙農139和仙寓早含量最高。

3 小結與討論
3.1 經過綜合評價,初步篩選出2個比較適合在北方茶區生長的發芽早、品質優、產量高、抗寒性強、成活率高的適制卷茶的優良無性系品種:農抗早、浙農113。
3.2 仙寓早因為成活率太低而被淘汰。
3.3 實生茶園雖然成活率高,但其它方面都表現一般,所以不是發展方向。推廣無性系,如何提高成活率是今后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 考 文 獻:
[1] 張翠玲,王芝云,侯君合,等.北方茶區優良無性系品種“農抗早”的栽培技術[J].山東農業科學,2007,1:114-115.
[2] 張翠玲,胡維軍,劉學才,等.幾個適制扁茶的無性系茶樹品種引種試驗[J].山東農業科學,2009,3:51-54.
[3] 張翠玲,胡維軍,侯君合,等.嶗山茶區8個耐寒茶樹單株篩選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07,4:56-58.
[4] 張翠玲,胡維軍,劉學才,等.青島地區茶葉優良無性系品種扦插繁殖技術[J]. 山東農業科學, 2006,4: 82-84.
[5] 胡維軍,張翠玲,劉學才,等.施用有機液體肥降低茶樹凍害效果試驗[J]. 山東農業科學, 2008,7:80-81.
[6] 楊亞軍.中國茶樹栽培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7] 劉祖生,梁月榮,趙學仁,等.早生優質茶樹新品系“浙農139”選育[J].茶葉科學,1997,17:81-85.
[8] 林 平,蘇國崇.“平陽特早”茶良種在磐安、武義等地種植的初步調查[J].溫州農業科技,2006,3:44-45.
[9] 房 用,李秀芬,喬勇進,等.山東茶樹種質資源調查[J].山東林業科技,2004,3: 28-30.
[10]楊亞軍,楊素娟,楊躍華,等.早生優質適制名優綠茶新品種——中茶108選育研究[J].中國茶葉,2003,2:12-14.
[11]吳福廣,楊維時,李昌春.安徽高香茶樹品種“特香早”選育初報[J].茶葉通報,2007,2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