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準確、清楚地進行說明,讓讀者正確、充分地了解所說明的事物。怎樣寫好說明文呢?
第一招:抓住特點進行說明
要想抓住某一事物的特征,就需要對說明對象進行多角度、有重點的觀察。比如你向他人介紹小白兔,就必須從外形、習性、生長變化、貢獻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觀察,然后根據需要深入觀察其中某一兩個方面。這樣,才能做到胸有全局,重點突出。一般來說,事物大多都是可觸摸的,它們有形狀、結構、重量、顏色等。對它們相互比較、鑒別,就可以從中找出區別于其他事物而又常常被人們所忽視的某些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學會比較。所謂特征,就是這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標志。如果不作比較,怎么可能知道這是它獨有的標志呢?所以,僅對說明對象進行觀察是不夠的,你必須要通過對兩個、三個乃至更多對象的比較后,帶著問題進行觀察。也就是說,確定了某一個說明對象,要想快捷、準確地把握其特征,你還要找出并“考察”它的“親戚”,即與它同屬同類的事物。比如,你要介紹鵝的特性,就一定要將它與雞、鴨等家禽類動物進行比較。如果你覺得鵝的叫聲、叫姿與雞不同,那么再將其確立為觀察重點,這樣就有了明確的觀察目標,容易抓住其本質特征。
第二招:根據需要安排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說明順序的選擇,要根據被說明事物的特點和中心的需要來進行安排。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三種。一般說來,說明事物成因;介紹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都可采用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通常采用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就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系安排說明順序。運用邏輯順序,可以使讀者的思路跟著文章脈絡步步深入。總之,說明順序的運用,不是機械固定的,應根據被說明事物的特點靈活運用。有時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明清楚、準確,常常將幾種說明順序綜合運用。
第三招:恰當運用說明方法
寫說明文不僅要抓住特征、注意條理,而且要巧妙地運用說明方法。說明復雜的事物,可以采用分類說明的方法。要增強說明事物的生動性、形象性,使被說明事物的特征變得鮮明突出,可以采用打比方的方法;而要使讀者準確地區別事物、認識事物、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則可以使用比較的方法;運用數字說明,可使被說明的事物更具體;運用圖表說明,可以把復雜的事物說得清楚、直觀、簡明。
第四招:注意體現語言特點
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是:準確、簡明、通俗、生動。準確,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在說明事物、事理的本質特征及其規律時,要按照事物、事理的實際情況,以恰當的詞句,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因此,概念要明確,判斷要真實恰當,組詞造句或句子之間要符合邏輯。特別要指出的是,句子中的修飾和限制成分可以使意思的表達更加準確、嚴密。簡明,就是語言簡潔明了不含糊,要求言簡意賅,讓人一看就懂。通俗,就是說明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質樸無華,曉暢明白。生動,是指在對事物進行說明時可借助一些修辭方法,將客觀事物的道理說得生動、形象;同時,由于表達上的需要,也可以在某些適當地方運用記敘、議論或抒情的表達方式,但比重不宜過大,不能改變“以說明為主”的原則。
例文:
“鴨博士”小鬧鐘
龔溫娜
“快起床呀!起來呀,起床了……”早晨,放在我書桌上的“鴨博士”又叫我啦,我揉揉眼睛,把“鴨博士”的帽子一按,“鴨博士”就不說話了。
我的“鴨博士”是一個會說話的小鬧鐘。它戴著一頂黑色的博士帽,頭抬得高高的,胸挺得直直的,真神氣!“鴨博士”還系了一個紅領結,打扮得十分得體。它的嘴又扁又大,一張半圓的黃臉上有兩個橢圓形的小洞,里面便是眼珠兒。“鴨博士”的眼睛還會閃光,好像在提醒我:“別忘記定時!”但有時,“鴨博士”的眼睛也會批評我。有一次,我還沒有寫完作業便玩了起來,它可生氣啦,一閃一閃的眼睛好像在說:“你怎么沒寫完作業就玩了,真不是個好孩子!”
“鴨博士”的爪子是黃色的,緊緊地抱著一個圓圓的表,好像這是它剛剛發明的新玩意兒,生怕別人搶走似的。這個表的外面是一個凸透鏡一樣的圓形塑料,可以清楚地看見里面的東西。表里的12個數字非常醒目,四根指針的顏色各不相同。時、分、秒三根針就像三個兄弟在賽跑,秒針弟弟跑得最快,一圈都跑完了,老二分針才走一步。老大時針更慢,分針弟弟都跑了一圈了,它才跨一大步,這可能是因為它身體胖吧!第四根針是定時的,你把它調到一定的時間,按一下小鬧鐘的帽子,時間一到,“鴨博士”就會“嘎嘎”地叫起來,那聲音與真鴨叫沒什么兩樣。
我喜歡我的“鴨博士”,也贊美它。因為在我睡著以后,它卻還在滴滴答答地工作著,從來沒說過一個“累”字。它還能準時招呼主人起床,提醒我按時上學、按時休息。“鴨博士”是我的忠實朋友,我要學習它不辭辛勞、無私奉獻的精神!
【簡評】這是一篇描寫日用品——“鴨博士”小鬧鐘的說明文,文章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鴨博士”的外貌,又有條有理地介紹了它的外形、功能和作用,特別是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具體地表現出小鬧鐘對自己生活、學習的幫助和提醒,使一篇本可能枯燥的說明文顯得生動而不乏味,既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又深化了文章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