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秋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生存、發展和盈利就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科學地進行資本運營,而這一切都需強化財務管理。
改革開放中我國中小企業取得了輝煌成績,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小企業舉步維艱,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5年,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財務管理工作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生存、發展和盈利就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科學地進行資本運營,而這一切都需強化財務管理。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發展中,除對項目投資缺乏科學論證而又資金短缺,融資困難外,表現在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主要有三點:
1.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于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并且對于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外,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業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2.管理基礎薄弱,內部控制不嚴格。
由于中小企業管理模式集所有權與經營權于一身,這就使得企業在決策和經營管理方面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缺乏一套比較規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財務控制方法。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3.財會人員素質偏低,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缺乏,財務機構設置不合理。
大多數中小企業財會人員都沒有經過專門化、系統化的知識教育,無證上崗的現象極其嚴重。許多企業沒有專職的財務管理人員,財務管理的職能由會計人員或企業主管人員兼職,導致內部管理混亂,責任不明確。
二、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1.面向市場,采用科學投資策略。
中小企業要發展,關鍵是要穩健理財,科學投資。對風險程度大的項目、決策面臨不確定性的風險方案應主動回避,應盡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資模式,加強投資項目的考察和論證,不斷優化投資方案。另外,投資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注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不斷有適銷對路的新產品上市,同時又不斷淘汰陳舊的老產品,這樣可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同時加強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和人力資源的投資,這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2.優化企業外部環境,拓寬融資渠道。
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中小企業促進法》,希望政府能加快進程,給中小企業更多平等競爭的機會。如成立中小企業基金,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金融部門要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推動器,更好的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3.全方位轉變企業財務管理觀念。
財務管理觀念是指導財務管理實踐的價值觀,是思考財務管理問題的出發點。面對新的理財環境,若企業不能全方位轉變財務管理觀念,就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重視人的發展和管理,是現代管理的基本趨勢。企業的每項財務活動都是由人發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決于人的知識、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財務管理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揚棄“以物為中心”的觀念,要理解人,尊重人,規范財務人員的行為,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財務運行機制,強化對人的激勵和約束,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調動人們科學理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樹立資本多元化理財觀念。入世后,資本市場開放,市場準入門檻降低,大批外資銀行和外國企業都將進駐中國,大量的外國資本將涌入中國市場。中小企業應抓住這一契機,積極尋求與外資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優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樹立風險理財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由于市場機制的作用,任何一個市場主體的利益都具有不確定性,存在蒙受一定經濟損失的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面臨的風險將會更大。在財務管理中要樹立風險觀念,善于對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進行科學預測,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中小企業防范風險有兩個重要途徑:一是制定詳實的財務計劃,通過計劃將不確定因素確定下來,使企業產生應對變化的機制,減少未來風險的影響;二是建立風險預測模型,有預見地、系統地辨認可能出現的風險,變被動為主動,防患于未然。
4.強化資金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提高資金的營運效率。形成合理的資金結構,確定合理的負債比例,使資金應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資金結構的同時要維持一定的付現能力,以保證日常資金運用的周轉靈活,預防市場波動和貸款困難的制約,確定最佳的現金持有量。一般來說,流動性強的資產收益低,這就意味著企業應盡可能的減少閑置資金,即使不將其投資于本企業的資產也要將其投資于能產生收益的其他資產,避免資金閑置帶來的損失。當企業實際的現金余額大于最佳的現金持有量時,可采用償還債務、投資有價證券等策略來調節實際現金余額;反之當實際現金余額小于最佳現金持有量時,可以用短期籌資來調節實際現金余額。
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應收賬款發生后,企業要采取各種措施,盡量的按期收回款項,否則會因拖欠時間過長而發生壞賬,使企業蒙受損失。對應收賬款進行賬齡分析,編制賬齡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內,有多少欠款超過了信用期。對不同時間的欠款,企業應采取不同的收賬方法,制定出經濟、可行的收賬政策,對可能發生的壞賬損失,則應提前提取壞賬準備,充分估計這一因素對損益的影響。
嚴格財產控制。建立建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期形成內部有力的牽制,決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要定期檢查盤點,以揭露問題和促進管理的改善及責任的加強。最后,要不定期的檢查,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5.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全員的管理素質。
目前,不少中小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企業領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現象時有發生;企業設置賬外賬,弄虛作假,造成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的假象等等。為解決好上述問題,一是中小企業要嚴格執行從業人員養老、醫療等保障制度,以吸引更多高級財務管理人員到中小企業發揮作用。二是企業的財會人員,要加強培訓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別要學習《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增強財會人員的監督意識,要求會計人員持證上崗。三是企業領導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只有通過企業財務人員和領導人員甚至全員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業管理狀況,提高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作者單位:湖北中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