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景觀設計領域第一本以住區規劃設計的社會緯度為研究方向的專著
《從空間到場所——住區戶外環境的社會緯度》出版面世
日前,由李睿煊、李香會等撰著的城市景觀規劃與設計類著作《從空間到場所——住區戶外環境的社會緯度》一書,由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全國公開發行。
該書是國內城市景觀設計領域第一本以住區規劃設計的社會緯度為研究方向的專業著作。住區戶外環境設計包含物質設計層面和其背后的社會維度兩個方面。以往相關理論書籍大多從物質設計方面進行了較多探討和研究,但忽視了決定物質設計背后的諸多方面的人和社會因素。因此,亟需擺脫固有的單純注重形式美化設計為主的理念,從本質上研究和解決住區設計、建設問題的關鍵,即住區為誰而建,人們需要什么樣的住區,怎樣滿足他們的需求,環境規劃設計能做什么等有關內涵問題。
中國住區正經歷從美化設計向人性化設計的轉變。住區規劃設計必須拋開注重表面的形式化的設計,轉變到立足居民的基本需求為切入點和構思基礎,才可能完成這一轉變,使住區環境從滿足視覺需求上升到對內涵需求的滿足。鑒于此,作者針對現代住區僅解決了人“住”而沒有解決人“居”的本質問題,探討了在住區設計和建設中,由于社會快速的市場化放大了市場本身存在的缺陷,其表現在市場對人本身的忽視、住區建設中各利益體之間的價值取向的矛盾沖突,以及對居住者未來生活的漠視等問題。作者通過研究國際、國內住區戶外環境發展的歷史,研究了大量相關案例,解析人對住區戶外環境的需求、價值取向和人的行為需求,以及居民對住區環境建設的參與和共享、鄰里關系和社區情感等住區戶外環境設計涉及到的非物質性設計問題,提出在住區環境規劃設計中針對不同的項目、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條件,僅運用專業范圍的“內核性設計知識”,難以直接與項目接軌,實現不了規劃設計的目的。作者認為:設計者需要掌握“外圍”的經驗、認知來指導“內核”,這個內核即是與住區相關的社會維度的知識與智慧,即“人性化設計”,才可能抓住問題的本質,找到符合實際的解決辦法。在論述中,作者嘗試擺脫西方設計理論和實踐的影響,建立起符合中國特點的住區戶外環境的規劃設計的新模式。
全書采用近200幅有關的設計方案圖、景觀照片,使得全書文圖并茂、生動活潑。
該書適宜城市規劃與設計、景觀規劃與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領域的研究者、設計師和學生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