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偉
頒獎詞
羅崇敏認為,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制造了許多社會矛盾,最集中的體現可以用“不公平”來表述。中國的教育必須高揚現代教育的旗幟,其特點包括現代的理念、體系、體制、教師隊伍、學校基礎設施、教育評價機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建設。不能把現代教育與功利化和工具化教育相提并論。
“一個民族潛伏的最大危機不是經濟危機,而是教育危機。教育危機是國家最大的危機。”
2008年初,羅崇敏由云南省紅河州州委書記調任云南省教育廳廳長,從此讓云南的教育工作呈現了新的局面。在有了開頭的感受之后,羅崇敏希望把一些個人的思考與理念逐漸滲透到云南省、乃至全國的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中,他迅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艱難的現實面前努力促進教育工作的良性發展與進步。
羅崇敏認為要振興教育,構建現代教育價值體系,必須要進行體制變革。
云南省目前面臨著實施全民教育、教育國際化和現代教育價值建設三大挑戰:2008年云南的高考升學率僅為47%;全國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5年,而云南省是6.3年,排名27位;云南高中階段入學率是52%,低于全國8個百分點,且2009年才完成普九任務,云南的第二次現代化教育進程在全國排倒數第二。
針對這些現實的困難,羅崇敏強調:“云南不應是教育落后的代名詞。”
他創新性地提出一項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為切入點的素質教育基礎工程,這項旨在幫助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最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工作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教育部還派出“三生教育”調研組到云南進行調研。
在2009年,羅崇敏進行了多項改革嘗試:全省的幼兒園到高中都實現校(園)長公選,另有18所高校校長也進行了公選;靈活辦學所有制,大力發展民辦、股份制學校,與公辦學校進行公平競爭、共同發展,并改造了40%的非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為股份制學校;在全國率先進行了“招商辦校”、“引資辦校”,已成功引入35億元投資;同時成功組建了20個職業教育集團。羅崇敏認為,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制造了許多社會矛盾,最集中的體現可以用“不公平”來表述。他對云南省初中教育評價制度進行了改革:取消全省統一的初中升學考試,推行學業過程考試,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下令省重點中學云南師范大學附中、昆明市重點中學昆明一中等學校必須每年拿出50%、30%不等的招生比例名額,合理、公平地分派到全省各地區。此前,他還大規模布置了中小學生的“減負運動”。2009年末,云南省教育廳還在省紀委等部門的配合下對違反規定進行補課等行為的校長進行撤職等處罰。
“要讓更多的孩子上學,上好的學校。”羅崇敏調研后發現云南省近10年來的22名高考狀元和全國24名“奧數”大賽獲獎者最后幾乎都沒有什么事業建樹,深感“教育素質的流失和創造力的缺失已經使國家的教育出現嚴重危機”。
他認為中國現代教育價值的流失主要表現在學校的官場化、學術的市場化、學習的情場化;教育誠信、教育公平、教育競爭都面臨嚴峻的挑戰;教育實踐能力、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嚴重缺失。他于是下決心取消所有不公平的加分政策,僅留下“少數民族加分一項,并將加分由20分減為10分”,“不再讓一些不合理的行政權力和弄虛作假混入高考過程里,力圖體現考生成績的真實與公平”。2009年,云南省高考錄取人數比上年增加了4.5萬人,其中30%的學生就讀省外院校。
羅崇敏表示自己在2009年做了許多工作,“但還有更多的工作沒有做”。下一步他將著手對全省的包括幼兒園在內的校舍實施安全工程:對中小學校進行區域布局調整,包括徹底取消一師一校,撤并500人以下小學,300人以下初中,大力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等;并由省財政統一撥款聘請優秀教師到邊遠、貧困地區任教,加大云南與國外教師、留學生的交流數量等。
“教育價值是高于一切的價值。”羅崇敏表示,中國必須建設以人為本的公平價值教育體系,而不能盲目迎合當前的社會需求,自己作為教育廳長,“愿做中國現代教育價值建設的先行者,爭取探出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