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頒獎辭
我們在贊賞廣州市財政局公開預算的勇氣和決心之余,更大的期盼是,預算公開的大門最終能通向政務公開和民主化的康莊大道。
10月16日,廣州市財政局在“公共預算觀察志愿者”組織的申請下,將2009年廣州市本級114個職能部門的預算全部公開放到了“廣州財政網”上,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此次公開賬目的內容龐大而詳細,涉及財政資金超過200億元人民幣,這些錢廣州市政府各職能部門都是怎樣花的,花在哪些地方,這個“賬本”基本可以解答。
對于納稅人來說,政府預算本不該成為什么秘密。因為納稅人有權利知曉自己所繳稅款的去向,因此將公共預算向全社會公開,是本來就應該有的自然而然的事情,并非額外施恩。但在各地對政府將預算秘而不宣、以“保密”為借口將納稅人政務公開的合理訴求拒之門外的現實語境下,如此大張旗鼓地公開114個部門的預算,并非易事。
今年8月份,河南省南陽市青年王清對當地181個政府部門提出信息公開申請,主要是想獲得公款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的信息。他沒有獲得一個部門的“有效答復”,一度還曾被當成了間諜。“公共預算觀察志愿者”組織還向其他30多個單位提交了公開預算申請,都遭到了拒絕:上海市財政局的回復是“不予公開”,說要求獲取的信息屬于“國家秘密”;深圳福田區財政局的回復亦是“恕不能公開”。
因此,市民、各地網友、人大代表、財稅專家大都為廣州財政局敢于向老百姓“曬”賬本叫好,但在贊揚之余,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很多人抱怨看不懂預算,“專業性強、內容復雜、數字一大堆,看到蒙查查”,至于預算是如何編制的,論證是否依據充分,更是無從知曉;社會公眾非常關心的“公款招待”、“公款出國”等被完全湮沒在“行政運行”或“其他支出”之中;9間政府機關幼兒園一年獲得6000萬元財政補貼等等。
顯然,預算公開是好事兒,但公開不是一切。沒有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公開性,沒有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審查和監督,預算公開就難以起到防范腐敗的作用。公款招待、出國的費用,雖然在現行的預算制度中沒有單列,但積極改革現行的不合時宜的財務管理制度,讓那些受權力遮蓋的秘密消費真相大白,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可能的。而早在2004年廣東省“兩會”上,幾家省直機關幼兒園預算過高的問題就引起過人大代表的強烈質疑,也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今年“兩會”上,廣州市兩大機關幼兒園預算超千萬的新聞就已經披露,但在“兩會”代表委員以及市民的眾目睽睽之下,預算還是順利通過了。這樣明顯不合理的預算是如何形成的呢?又為什么能夠經由人大審議通過呢?
“一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如果你讀它,會從中看到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社會的結構和公平正義。”這是溫家寶總理在去年“兩會”結束后面對中外記者提問時的講話。在中國2000多年的王朝政治中,沒有人意識到國家有必要向老百姓交代財政支出的賬目。只是在中國與西方打交道遭到挫敗時,一些先知先覺的中國人才看到西方財政制度的優越性,滿清新政因此試點編制預算并公開預算,而到了100多年后的今天,政府的財政預算居然在很多地方仍被堂而皇之地設定為國家秘密,能不令人扼腕?而與預算公開相輔相成的有效審查和監督,更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因此,我們在贊賞廣州市財政局公開預算的勇氣和決心之余,更大的期盼是,預算公開的大門最終能通向政務公開和民主化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