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述玉
哭鬧是不會說話的嬰兒表達不愉快感覺的一種方式,具有語言信號的作用。哭鬧的原因很復雜,但區分生理性哭鬧和病理性哭鬧,是父母經常遇到的難題。
生理性哭鬧
生理性哭鬧往往哭聲洪亮,有回聲,精神好,反應正常,并表示嬰兒的需要。
1、饑餓感:這是新生兒和小嬰兒生理性哭鬧最常見的原因,吃奶前會出現哭鬧,但哭聲溫和,在喂奶或喂水后立即停止。
2、排尿、排便:新生兒排尿前或排便前會有不適感,在膀胱中尿液充盈或直腸中大便充盈時可能哭鬧。
3、疲倦困乏:不少寶寶在睡前常有煩躁哭鬧表現,但一般給予滿足后哭鬧即停止。
4、冷熱濕癢:如尿濕尿布或衣被、皮膚長了濕疹或皮疹、局部皮膚糜爛等。哭聲高尖,喂奶或喂水不能使其停止。
5、出牙:部分寶寶當牙齒萌出時會引起疼痛,特別是在傍晚常導致寶寶哭鬧。
6、生活規律顛倒(夜哭郎):出生2~3個月的小嬰兒日夜規律尚未固定,如形成日夜生活規律顛倒的習慣,即寶寶白天睡眠多,則常出現夜間哭鬧的現象。但必須先排除病理性哭鬧的因素,才能做出上述診斷。
病理性哭鬧
寶寶病理性哭鬧,往往哭聲異常,可表現為哭聲尖銳嚎叫,也可哭聲低弱、聲音嘶啞等,予以喂奶及安慰仍哭聲不止。如果懷疑寶寶為病理性哭鬧表現時,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1、腹痛:是嬰兒病理性哭鬧的常見原因。發育正常的嬰幼兒出現長時間無法解釋的陣發性哭鬧時,應想到腹痛。哭聲尖銳嚎叫常提示劇痛,出現兩手捧腹或兩腿蜷曲甚至翻滾時常提示腹痛嚴重。可見于急性闌尾炎、急性腸炎、腸套疊等。
2、佝僂病:尤以12個月以內的嬰兒常見。寶寶表現為晚間哭鬧不安、易醒,外界有大的響動如用力關門或大聲講話時有肢體抖動。同時多伴頭部多汗,枕部頭發多有脫落。
3、維生素D中毒:多由于寶寶攝入大量維生素D引起。每日攝入維生素D500~1 250微克(2~5萬單位),連續幾周或幾個月即可出現中毒現象。早期可表現為寶寶易激惹,煩躁不安,哭鬧明顯,伴厭食、惡心、精神差,嚴重者可有抽搐等癥狀。
4、維生素A中毒:急性中毒多見于一次大劑量誤服,單劑大于90毫克(30萬單位)即可發生;若每日大于7.5毫克(2.5萬單位),持續1個月或以上則可致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可表現為煩躁哭鬧、嘔吐、頭痛、多睡等。慢性中毒癥狀出現緩慢,煩躁哭鬧逐漸加重,可有皮膚干燥、毛發稀疏、口角皸裂等。
5、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屬少見病,病因是源于母親懷孕期間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后,血中甲狀腺素增多影響胎兒所致。寶寶會有哭鬧不安、煩躁、多動、驚醒等表現,吃奶多而體重不增加,且往往伴出生后皮膚黃疸時間延長。
6、貓叫綜合征:本病更為少見,為常染色體畸變所致。患兒哭聲類似貓叫,多伴眼距寬,鼻梁寬且扁平,智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