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禮有
【心中苦惱】
新學期,同學們在放學的路上討論——
黃睿:剛開學,我就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啊,除了老師布置作業,爸爸媽媽還給我“加餐”!
李穎涵:我也是。日記天天寫,奧數天天練。有的題目不會做,想得頭都犯暈!
黃睿:我的課余時間為什么非得爸爸媽媽來作主呢?
李穎涵:為什么我們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制作建議:畫兩幅漫畫,黃睿(男)、李穎涵(女)為小學生,在放學回家路上討論。
【大家診斷】
玲子姐姐:同學們,咱們先冷靜地想想,爸爸媽媽這么做是為了什么?
李穎涵:老媽說寫日記能提高寫作能力,學奧數能鍛煉思維。
黃睿:爸爸媽媽的用心,我也懂。他們希望我們多學點知識,為將來打好基礎唄。
玲子姐姐:對,我們現在的家庭大多是“非常6+1”,六個大人一個小孩,家長總是希望我們能得到全面發展,掌握更多的知識,將來更好地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也應該理解。
黃睿:可是“加餐”吃起來一點也不可口,做練習冊真的很枯燥。
李穎涵:就是,而且我也沒見作文水平有什么顯著提高;思維么,呵呵,還是老樣子,想了這丟了那。
玲子姐姐:這就叫強扭的瓜不甜。你們心不甘、情不愿,學習效果當然大打折扣了。
【暢談胸懷】
玲子姐姐:那假如讓你們自己來安排課余時間,你們想干嗎?
黃睿:我也不是光想玩,就是喜歡動手搞小制作。
李穎涵:我一直惦記著老爸書架上的《三國演義》。
玲子姐姐:那你們為什么不跟家長說呢?
黃睿:說過了,可老媽說我貪玩,正書還沒讀好,搞小制作是浪費時間。
李穎涵:老爸說我太小,看不懂這么厚的《三國演義》,有這時間,不如多做幾套練習冊。
玲子姐姐:你們看,爸爸媽媽之所以替你們“加餐”,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對于你們想做的事,他們不理解,自然無法放心地把課余時間給你們自己做主。
【教你一招】
玲子姐姐:你們首先要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然后委婉地談談你們自己的想法,讓他們也能理解和信任你們,再用征求意見的口吻希望爸爸媽媽同意。
【牛刀小試】
聽了玲子姐姐的話,他們在設想自己和爸爸媽媽的對話——
李穎涵:爸爸,您叫我多做練習是為我好,是讓我把知識基礎打牢。可是,我白天要做課堂作業,晚上要做家庭作業,再做您布置的作業,我都快成了做作業的機器啦。看課外書也是學習,老師說我們小學生課外閱讀量要達到150萬字呢。您別擔心《三國演義》我讀不懂,因為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年紀雖小,但讀過后也會有自己的感受和體悟。而且,厚的書每天讀一點,保準不耽誤完成應該做的作業!
黃睿:媽媽,我不是不思進取,莎士比亞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奧數是可以鍛煉我的思維,可是我喜歡搞科技小發明。這可不是貪玩、不務正業,瓦特、富爾頓、愛迪生,這些著名的發明家不都是從小就喜歡搞小制作嗎?哪一項發明創造不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呢?您就讓我做自己喜愛的事吧,數學家我做不成,做個大發明家不也挺好?將來,說不定我能研發“神八”呢!
玲子姐姐:同學們,你們不僅要多與家長溝通,用適當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跟爸爸媽媽說清楚,更要用實際行動贏得他們的信任。當父母相信你們可以自主、合理地安排業余時間時,就不會過多地干涉你們,更不會布置過多的額外作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