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劍
兒童心理發展研究表明,一個孩子的成長與父母對他的愛有很大關系。兒童在情緒上、智力上、體格上、個性上的健康發展,是和兒童早期得到父母的愛分不開的。但是怎樣愛孩子才是對孩子的真正的愛,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呢?在這方面,馬克思和他的夫人對孩子的愛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讓孩子們歡樂
即使在家境貧窮和工作繁忙的情況下,馬克思夫婦仍然十分愛撫孩子。他們特別注意用自已的愛給孩子歡樂的情緒。他們懂得,孩子在歡樂中度過童年,將對身心的健康發育起良好的作用。1853年,那時小燕妮8歲,勞拉7歲,盡管家里很窮,但馬克思夫婦還是努力為孩子們在家中舉行了圣誕節晚會,這次晚會給孩子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當燕妮長大成人以后,有一次她在信中還興奮地問勞拉:“你還記得圣誕節前夕的那個愉快的夜晚嗎?”勞拉回信道:“我可清清楚楚地記得呢。”馬克思為革命經常工作到深夜,但是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他從未拒絕過同孩子們一起玩耍。他非常理解孩子的心,他也十分清楚,玩耍、游戲對孩子們來說有多么重要。他和孩子們在一起玩各種最頑皮最有趣的游戲。例如他經常和孩子們一起玩紙船游戲,先抽幾分鐘為兒女們做紙船,然后放到一個大盆里開始作“環球航行”,又是船長,又是海盜,這時孩子們開始了各種海闊天空的聯想,發出了陣陣歡笑聲。他們還帶兒女們去逛動物園和植物園。全家常常在星期日去普斯泰荒埠郊游。這一切都作為童年時代最為幸福的事情永遠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之中。
尊重孩子的個性
馬克思夫婦對兒女的愛還表現在對孩子的尊重之中。在家庭教育中,他們從來不用自己的權威去壓服兒女,從來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們,從來沒有懲罰過,也沒有大聲訓斥過孩子。他們總是耐心地說服。在孩子面前,馬克思始終是一位寬厚仁慈的父親。如果對孩子們有什么要求,他也不用命令的口氣,而是用請求的口吻。他與孩子們一起開玩笑,起外號,充滿了幽默感。他從來沒有禁止過孩子們走進他的辦公室,即使房間里有客人,也不會讓孩子離開,而是讓他們聽大人們的爭論和談話。就這樣孩子們不把他當作嚴厲的父親,而是當作她們最理想的朋友和最可愛、最愉快的伙伴。在父母和兒女之間產生的這種平等、親切的感情對孩子個性的發展起了良好的作用。馬克思夫婦正是用這種充滿了尊重態度的愛來培養孩子們的獨立精神、自尊心和創造才能。
不讓孩子無所事事
正像其他一切做過了頭的事會起反作用一樣,過分的、不適當的愛也只會慣壞孩子。愛孩子決不是放縱和溺愛。馬克思夫婦是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的。兒女們深受父母之愛,但是他們必須學習,必須完成分配的任務,絕不能無所事事。家庭也不允許她們在生活上有更高的要求。小女兒愛琳娜長得特別惹人喜愛,又加上她是在馬克思心愛的兒子埃德加爾死后不久出生的,父母對兒子全部的愛都轉移到她身上,她成了“全家的寵兒”。然而她并沒有成為一個任性和自私的人,而成長為一個嚴守紀律和謙虛謹慎的人,這是因為馬克思在疼愛的同時,沒有忘記對她的嚴格要求。當她還是一個小姑娘時,父親和她的談話就是嚴肅而認真的。當愛琳娜14歲時,馬克思夫婦就毫不遲疑地同意了恩格斯夫婦的要求,讓愛琳娜跟他們一起去愛爾蘭。這種游歷使小愛琳娜大長見識,親身接觸到被奴役國家人民的生活,了解了在那里發生的階級斗爭。孩子不是在籠中長大的小鳥。正是在父母這種精心撫育下,愛琳娜和她的兩個姐姐都先后成長為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的優秀宣傳家和活動家。
雖然已經過去,近二百年,但是馬克思的這種對孩子的愛,還是值得我們去體會,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