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亮 張兆利
俗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民的收成,假劣農資一旦被使用,會給農民帶來減產、減收乃至絕產、絕收等難以彌補的損失。那么,農民應當如何購買農資。發生農資糾紛后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一、如何購買農資。一是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包括農資部門下設的經銷網點、供銷社系統下設的經營點、農機推廣部門下設的農業“三站”等。二是不要圖方便購買便宜農資,時下有些不法商販,采取走村串戶、沿街叫賣的手段兜售農資商品,他們一般沒有合法經營手續且流動性強,所售農資質量往往難以保證,三是不要輕信廣告宣傳,四是學會鑒別。正規廠家生產的化肥農藥,其外包裝規范,包裝物一般標注有生產許可證、執行標準、生產廠家等有關標識。而假冒偽劣農資的包裝物一般較粗糙,包裝袋上的相關標識模糊不清,且質量差、易破漏。
二、需要收集和保留證據。農資使用者要注意保留和收集下列證據:①購貨發票。發票是證明農資銷售方和購買方之間買賣關系成立和權益受損后因果關系存在的有效證據。購買農資時一定要向銷售者索要發票,寫明具體的品種和數量,有特殊要求的應當在發票中注明。②農資物品的包裝袋。包裝袋內最好留有未用完的農資樣品。在購買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最好留有來開袋的樣品。③證人證言。④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在田間可以鑒定的有效時限內,及時邀請質量監督、農業科技等專業部門進行鑒定,出具鑒定結論和現場勘驗筆錄。⑤申請保全證據和保全證據公證。保全證據,是指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由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保全證據申請,由人民法院對該證據采取保全措施。保全證據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與申請人權益有關的、日后可能滅失或難以提取的證據加以驗證提取,以保持其真實性和證明性的活動。當農資使用者發現有受損害的征兆,應在證據滅失之前,向人民法院或公證部門提出申請,由人民法院或者公證部門通過照相、錄像、取樣等方法保留證據。⑥其他證據。除上述幾種主要證據外,農資使用者還應注意收集一些有關的附屬證據,它對主要證據具有有效的補充作用。如農藥、化肥的使用說明書、警示標識,種子經營者的承諾書、廣告宣傳品等。
三、解決農資糾紛的五條途經。①協商和解。是指在爭議發生后,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自行接觸磋商,互相交換意見,通過友好協商,自行解決爭議。在購買化肥等農資后,發現有質量問題的,購買方可以直接找經營者或生產者解決。在與經營者協商時,不必為他們事先設定的“售出商品概不退換”等店堂告示所制約。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②請求消協調解。農民購買到假劣農資后,可以向當地的消費者協會投訴。投訴時應當出示下列證據:經營者的名稱、地址以及聯系電話,購買農資的發票以及農資的包裝物,有關對假劣農資的證明文件,因購買假劣農資而遭受損失的程度及相關證明。③行政申訴。是指發生農資購銷爭議后,雙方協商不成的,農資使用者直接向有關行政部門或者農資經營單位的上級部門投訴,請求對農資經營者的違法行為給予制裁,對造成的損失給予賠償。行政申訴應當符合下列條件:有明確的被訴方,有具體的申訴請求、事實和理由,屬于有關行政機關管轄的范圍。申訴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并載明下列事項:購買方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申訴的要求、理由和事實依據:中訴的日期:購買方委托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的,應向有關行政機關提交授權委托書。④仲裁解決。如果農資購買方事先與經營者達成仲裁協議的,爭議雙方可將糾紛提交有關仲裁機構進行裁決。⑤提起訴訟。即爭議的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審判機關起訴,由人民法院按照法律程序對爭議進行審理后,作出有法律效力的裁決。
購買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經營者,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訴訟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是有明確具體的被告。三是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是必須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一般情況下,農資購買方應向被告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如果被告是代銷的,可向其法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如果購買者人身受到傷害,可向傷害行為發生地的法院起訴,五是必須在訴訟時效內起訴。如果因農資的質量不合格且未聲明而引發糾紛的,訴訟時效為一年。如果因農資質量存在缺陷而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為兩年。以上兩項的訴訟時效都是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益受損時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