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11月25日~30日,筆者參加了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河南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河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的“2009年大別山革命老區行新聞采訪”活動,為時將近一周的采訪讓筆者對這片厚重的土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并著實在老區創新發展這個課題上留下了感悟和思考。催動筆者的,不僅有來自活動本身的積極意義,更有老區執政者們勵精圖治的創新態度。
新聞集中采訪活動旨在踐行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的思維梳理老區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促中原崛起進程中的新進展、新成就,記錄老區人民保持和發揚的勇于奉獻的無私精神,透視老區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又好又快的真實影像。在去年太行山革命老區新聞扶貧采訪活動之后,本刊特開辟專欄,對太行老區內的林州、輝縣兩地在發展中取得的成就進行了深度報道,并有三篇作品分別獲河南省第五屆“宣傳老區扶貧好新聞”一、二、三等獎,受到了相關部門的表彰。
從豫南大別山老區采訪歸來已歷數日,但在商城、新縣兩地的所見所聞卻久久揮之不去,原來一向對老區諸如貧困、閉塞、落后的偏見被青山秀水間的潔白樓影和產業園區漸次否定。而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其一便是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零距離”。商城縣府大樓實在不壯觀,也沒有在其他地方比比皆是的高大圍墻和肅嚴門衛,普通民眾進入縣府大樓毫無阻隔。筆者在商城縣府辦公樓前的空地上拍照時,有行人不斷從這里走過,他們的臉上,盡顯平靜和從容。
還有,這里的口號被行動深度見證。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等是很多地方在工作總結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相當一部分是“紙上談兵”。而商城縣對現代農業的詮釋就顯得有樣本式的借鑒意義。比如商城高科,這個純粹農民化的合作社,不像很多地方僅僅停留在給農民提供機械的膚淺層面上,而是“全盤合作”,將附近農民的田地規模流轉,“代你種田”,讓農民真正地因合作解除田地的束縛,進而從容創業。
再者,提升農民素質貴在喚醒了農民的自覺。新縣千斤楊擺柳農民藝術團是一個發源于樸素鄉村的演出團體,演員清一色農民,盡管陣容欠豪華,但“楊擺柳”的自覺行動給文化改革試驗區的山山水水播下了文化的種子,類似的民間團體在新縣鄉村已露崢嶸之勢。與其說是政府力推,不如說是在政府的推手后面,農民已經自覺行進在路上,這種骨子里的覺醒對提升自身素質將會起到顛覆性的作用。
老區的“老”,在于它厚重的紅色歷史,而它的“新”,在于創新、在于謀略、在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