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 曦

被媒體稱為“瘋狂”的大蒜,此時在金鄉——這個號稱中國大蒜之鄉的地方掀起了一股股的“暴富”旋風,也引來無數人的關注。
似乎是在一夜間,山東濟寧市金鄉縣的一些大蒜經銷商,成為百萬富翁甚至是千萬富翁。而這一切,完全源于價格一下暴漲40多倍的大蒜。
周雪峰,山東金鄉金一村黨支部書記,這幾個月,他一直在鄉里的大蒜市場忙碌。然而,他對前一陣的報道很是不滿,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大聲反擊:“說我們是借甲流發財,還說我們故意囤積,完全是胡說。”
大蒜價格暴漲,背后真相是什么?
屢見不鮮的“一夜暴富”
一條公路從金鄉縣金鄉鎮中間穿過,公路兩旁密密麻麻的蒜垛隨處可見。離公路不遠的南店子街,則是金鄉縣最大的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場。
新鮮的大蒜5月上市,加上冷庫保存,能賣到下一年大蒜上市。這里一年四季都充滿著南腔北調,河南、安徽、江蘇、河北……各地的蒜商會從四面八方趕來,一噸噸的大蒜被扛上卡車,然后呼嘯而去。
不過,今年的市場尤為熱鬧,“賣大蒜能發大財”正在金鄉縣流行。
7月,一斤大蒜的價格升到每斤2元;8月,一斤2.5元……11月,最高時達到4元多。這還僅僅是混計的價格,如果分級的話,質量好的大蒜,價格更高。
一夜暴富的故事在金鄉縣已屢見不鮮:當地一位叫劉軍的貨車司機,四處借了50萬元,購買了50噸大蒜,兩個月后賣掉,純賺50萬元;一位農民,用銀行貸款,以每斤1.6元的價格買了100噸大蒜,一轉手賺了40萬,賣完當天,他就買了輛18萬的車,風光開回家……
這還只是小打小鬧,真正掙錢的是那些用冷庫存蒜的大戶們。
金鄉地區原本只有1000多洞冷庫,如今已增加到了1400余洞,這多出來的部分冷庫就成為新手的儲藏基地。
在當地,“收貨1萬噸”聞名的王新建,以販賣蔬菜發家,被大蒜經銷商尊稱為“大哥”,據說他每年招待朋友的費用不下50萬。這種為數不多的“萬噸級別”大蒜儲戶,年初就敏銳地察覺到大蒜會漲價的氣息,他們收購的價格一般為1元一斤,而現在價格保持在3元多一斤,當地人稱,“賺了多少只有天知道了”。
哪來的40倍利潤?
據記者調查,金鄉縣一些大蒜經銷商囤積以待漲價的現象確實存在。
之前,很多媒體把大蒜的漲價歸結于經銷商的囤積和炒作——一蒜難求的窘境下,加上全球甲流泛濫的推波助瀾,讓大蒜價格“一夜瘋狂”。
甚至還有消息說,溫州炒房團、山西煤老板也參與了此次大蒜的價格炒作,更是讓這次暴漲顯得撲朔迷離。
不過,據周雪峰解釋,這是很正常的供需兩旺,價格飛漲是正常的,而一蒜難求則是媒體夸大。
“為什么今年價格高,是因為今年大蒜的種植量低,總產量少……金鄉地區約有80萬畝土地,正常的存儲量應該是120萬噸左右,去年達到了150萬噸,今年只有80萬噸,缺口多達40萬噸。價格肯定會漲。”
那目前蒜商的出貨價又是多少?
周雪峰說,截至目前,金鄉及周邊縣市區大蒜存儲量還有50萬噸左右,已經比最初的存儲總量80多萬噸少了近一半,這說明金鄉大蒜的出貨量是很大的,而且,目前金鄉大蒜的日成交量保持在3000噸左右,多的時候能達到6000噸,這樣的供應量是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因此金鄉大蒜市場應該是“購銷兩旺”,而絕非“一蒜難求”。
“價格高、能賣出去是我們愿意看到的,這有利于我們的蒜農。至于甲流,只是漲價的一個次要原因,沒有它,今年價格也肯定會漲上去。”周雪峰說。
2008年,“崩盤”的大蒜
事實上,據周介紹,大蒜漲到4元多一斤的情景,早在2006年就出現過。
2005年后,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全國大蒜價格出現了持續攀升的態勢。2006年,山東大蒜市場批發價格達到了4.2元一斤,而收購價錢僅為1元一斤,收蒜的商人獲利豐厚,大約有4倍的利潤。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于是大量人員進入“炒蒜”行業,隨之,大蒜種植面積年年擴大。
但大蒜并不完全具備期貨商品的性質,而大量蒜農的加入,讓市場飽和,一些經銷商不惜低價競爭,形成惡性循環。隨后的兩年,蒜市低迷,大蒜滯銷,并在2008年“崩盤”。
周雪峰的3畝地,在2008年就虧了3000多元。他說蒜農還只是小虧,2008年,大蒜經銷商血本無歸,有幾個直接就跳了樓。
“蒜賤傷農”影響了不少農民種植積極性,種植面積大幅下降。根據中國大蒜網公布的統計數字:2007年全國各地共計種植大蒜1010萬畝,2008年降到555.5萬畝。
一直到2009年,周雪峰說:“終于緩了口氣。”
何去何從?
大蒜的價格還在漲,周雪峰說不清楚還要漲多久,今年的好行情,他已經比往年增收,但他一直在擔心,蒜價會不會像三年前一樣,又下跌了,而他會像過去那樣再次虧本。
據中國大蒜網估計,今年圣誕節、元旦、春節前后,將有一波可觀的國內外市場需求高峰,大蒜價格將再度攀升。
在經歷今年價格高點之后,明后年大蒜走勢又將如何?
金鄉縣縣長劉章箭在接受采訪時稱:“作為中國大蒜主產區,政府并不希望價格的大起大落。”他擔心,價格過高,會重蹈2008年的覆轍。
事實上,對于這里大多數的蒜農而言,瘋漲的大蒜價格并沒有給他們帶來更多好處。因為,農民沒有儲存庫,更缺乏信息,他們只希望盡快變現,不要像2008年,血本無歸。
2009年,金鄉的50多萬畝大蒜是農民與公司提前簽訂收購協議的。即使價格大漲,農民也不能更改賣出價格。
據周雪峰估計,明年的大蒜產量不會增加,因為現在村民普遍留種少了,而買種價格實在太高。
“只能希望明年能和今年一樣吧。”周雪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