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 陸 艷
摘要:[目的]了解蘇州市居民主要死因及疾病負擔,為預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據。[方法]按ICD-10國際疾病分類對死因進行分類及編碼,統計分析人群的粗死亡率、標化死亡率及死因構成。[結果]2007年,蘇州市居民年均死亡率為656.21/10萬,標化死亡率為365.69/10萬。5種主要死亡原因是惡性腫瘤(標化死亡率為112.79/10萬)、腦血管疾病(65.54/10萬)、呼吸系統疾病(47.19/10萬)、心臟病(39.41/10萬)、損傷和中毒(35.34/10萬)。[結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損傷和中毒已成為蘇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是蘇州市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關鍵詞:死亡原因;死亡率;標化死亡率;監測中圖分類號:C921文獻標志碼:A
疾病死亡原因分析是居民健康統計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解蘇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掌握蘇州市居民死亡變化情況及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衛生問題,以便合理配置衛生資源以及制定有效的預防控制對策,我們對蘇州市2007年的死因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蘇州市各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2007年蘇州市居民死亡報告資料,所有死亡醫學證明書由衛生專業人員統一錄入。人口資料由各市、區公安局提供,標準人口以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為準。
1.2方法
死亡原因分類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進行。用全國死因監測點使用的死因統計分析軟件Death-reg進行統計分析。計算方法:潛在減壽年數(PYLL)=∑(Ai×Di),其中Ai為各年齡組尚能生存年數Ai=L-(i+0.5),其意義為:當死亡發生于某年齡組時,至活滿70歲還剩余的年齡,Di為各年齡組死亡人數;潛在減壽年數率(PYLL‰)=PYLL/N,其中N為早死年齡域上、下限之間的總人口數;平均減壽年數(AYLL)=∑(Ai×Di)/∑Di=PYLL/Di。
1.3質量控制
蘇州市居民死亡報告工作運行多年,期間定期進行漏報調查,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并運行多年,數據可靠,可以反映全市情況。
2結果
2.1總死亡率
2007年蘇州市監測人口6 188 884人,報告死亡例數40 612例,粗死亡率為656.21/10萬,標化死亡率為365.69/10萬;男性粗死亡率為703.88/10萬,標化死亡率為410.02/10萬;女性粗死亡率為609.33/10萬,標化死亡率為324.25/10萬。
2.2主要疾病死亡情況
2007年全市前5位死因依次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損傷和中毒,共占全死因的82.10%。惡性腫瘤為首要死亡原因,占全死因的28.64%。不同性別的死因中,男性依次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損傷和中毒、心臟病;女性依次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損傷和中毒。見表1。
2.3主要疾病的PYLL、PYLL率和AYLL
惡性腫瘤造成的潛在壽命損失年最嚴重,每千人中因腫瘤導致的潛在壽命損失為11.51年,其中男性14.20年,女性8.86年。損傷和中毒引起的潛在壽命損失僅次于惡性腫瘤,但造成的平均減壽年數最為嚴重,高達15年,其中男性17.79年,女性10.99年。見表2。
2.4惡性腫瘤死亡情況
2007年全市惡性腫瘤粗死亡率為187.92/10萬,標化死亡率為112.79/10萬。男性粗死亡率為240.54/10萬,標化死亡率為143.53/10萬,女性粗死亡率為136.17/10萬,標化死亡率為82.23/10萬。前5位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腸癌,共占全部惡性腫瘤的62.06%。其中男性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腸癌;女性為胃癌、肺癌、肝癌、腸癌、食管癌。見表3。

3討論
蘇州市2007年生命統計數據顯示,蘇州市民年均標化死亡率為365.69/10萬,低于江蘇全省居民標化死亡率。蘇州市居民前5位死因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損傷和中毒,共占全死因的82.10%。與國內有關報道基本相符。其中男性、女性均以惡性腫瘤居首位,與江蘇省居民主要死因順位中女性以腦血管病為首不同。按國際通行的標準,60歲以上老年人口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分別超過10%和7%,即可看作是達到了人口老齡化標準,而蘇州市2007年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分別為17.47%和12.14%。由此判斷,蘇州市已全面達到了人口老齡化標準,這可能對死亡原因產生一定的影響,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環境的惡化等多因素也會對死亡率產生影響。
惡性腫瘤占蘇州市居民全死因的28.64%,居第1位。前4位惡性腫瘤順位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與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調查結果不同,后者前4位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江蘇省2007年監測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占全死因的31.09%,前4位惡性腫瘤順位為食管癌、肺癌、肝癌和胃癌。
傳統的死亡率分析可以粗略地反映人群疾病死亡所造成的危害,PYLL分析則從量的方面衡量死亡對一定年齡范圍人群的危害程度,突出了早死對壽命損失的危害。AYLL是指實際死亡年齡與壽命預期值之差的平均值,在定量的基礎上更確切地反映了人群因病早死造成的危害,并直接反映疾病對壽命的危害程度。本次研究發現,蘇州惡性腫瘤和損傷與中毒的PYLL率分別為11.51%0和7.47%0,AYLL分別達6.07和15.00人年,即平均每1例惡性腫瘤死亡所造成的壽命損失達6.07年,每1例因損傷與中毒死亡所造成的壽命損失達15.00年,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損失。盡管損傷和中毒在死因順位中居第5位,但其AYLL值最大,這與江蘇省有關報道一致,表明損傷和中毒主要發生在低齡人群,造成的壽命損失最大,傷害死亡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為此,應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多部門相互協作,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有效減少傷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