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漁塘淤泥過多的危害
1.養殖魚類產量低。由于淤泥增厚增多、池底抬高,造成池塘的水體容量變淺變小,池塘水溫變化增大,餌料生物的產量就會不穩定并隨之降低,這些都不利于密養高產。
2.容易產生浮頭、泛塘死魚。在淤泥中存在著大量的有機質,這些有機質在分解進程中不斷地消耗水體中的溶氧量。淤泥過多,會導致池塘下層、整個水體的容氧量不足。特別是一旦遇到大風大霧、降雨、雷陣雨等氣壓偏低的不良氣候,就會造成魚塘中的魚類因嚴重缺氧而泛塘,嚴重時全塘的魚會死光。
3.容易形成“老水”,使魚類的品質變差,抵抗力降低。淤泥有機質中大量存在著有機氨。氨在淤泥中含量過高時,也會不斷地向水中擴散,為硝化作用和脫氨作用提供了物質基礎,而在溶氧不足時,會影響硝化作用的順利進行,使硝化作用速度變慢,更加劇了氨的積累,導致水體老化,使魚生長速度下降,疾病頻發,產量、質量下降,飼養出的魚變形彎曲,魚肉有異味,甚至發生魚類大量死亡。
4.容易引起暴發性魚病。淤泥中存在著許多寄生蟲、細菌和病害。當池塘環境惡化時,酸性增強,各種病原體混生。同時在不良環境中,魚體應激抗逆減弱,容易發生魚病。
二、清除魚塘淤泥的方法
許多專業養魚戶的多年實驗證明,主要有以下四法:
1.清除過多的池塘淤泥。在每個生產周期(一般在3~4年)后,利用冬春干旱無雨季節堅持清除,為了保持魚塘的肥度和水質相對穩定,可保留20厘米深的池塘淤泥。
2.讓池底徹底曝曬和冰凍。在冬季經過清淤的魚塘,可利用空閑的時間,將池塘排干水,讓池底徹底風吹、日曬、冰凍,經陽光照射和風化后,塘底少量淤泥變得比較干燥、疏松,同時又可殺死所有的病原體和寄生蟲卵,改善池塘生態環境,提高池塘肥力,為翌年春季放養取得高產豐收打下優良的基礎。
3.施放生石灰。池塘內每667平方米(1畝)施放生石灰100公斤,不但可以殺滅潛在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魚類寄生蟲卵、病原體等,而且可以提高pH值、澄清池水。另外,生石灰遇水后變成氫氧化鈣,又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鈣,碳酸鈣能使淤泥變成疏松的結構,改善池底的通氣條件,加速細菌對有機質的分解。
4.養魚與種植農作物輪作。如果干旱缺水,干塘期較長,可以把養魚和種植農作物結合起來進行輪作。這樣可以使淤泥更充分地干透,靠陸生作物發達的根系使土地疏松,有利于有機物的礦化分解,更好地改良池底。另外,生長的青綠作物也可以作為池塘的優良綠肥,也就是雨水期灌水入塘淹清漚肥,及時放養種苗,有利于魚類的生長和高產增收。(上海 李正飛)